销售与市场网

重获消费信心的三种力量

2008-11-27 08:00| 查看: 63526| 评论: 0|原作者: 张海良

摘要: 人一生中重要的道理和原则往往是在上幼儿园时学到的。如果营销的修炼也分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阶梯递进,企业需要鼓起勇气重修“幼儿园”的课程,让自己因纯粹而强大。
“三聚氰胺”事件发展到现在,我们企业的关注点就是如何把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和如何重振乳品市场,而这些问题的焦点就落在了“如何重振消费者信心”上面。我们的乳品企业如何才能重振消费者信心呢?
纵观历史,时间是对消费者信心最好的治疗机器,等消费者的恐慌期一过,自然而然会重新振作起来。但是企业不能只靠时间这个手段来重振消费者信心,因为有太多的被动性和不可预知性。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的企业可以发挥自身能动性,与消费者进行积极沟通,利用各种手段重新振作消费者信心,把损失降到最低,把市场做到最好。

产品力:最根本解决办法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新世纪的第九个年头了,“抓生产、抓质量”是上个世纪的营销方法,不必再重视。这次三聚氰胺事件给那些不尊重“产品力营销”的企业以深刻的教训。产品力是企业的第一营销力,也是企业的根本营销力。谁忽视产品质量进行“空中楼阁式”营销,不管手段如何高科技、招式有多华丽,最终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事实来看,这次三聚氰胺事件造成了乳品行业的重新洗牌,最大的受害者和最大的受益者的差别也就在产品力上。
我们常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这次的事件是由三聚氰胺引起的,我们乳品企业就从产品安全这里重新站起来。穷根究源,安全性是食品(乳品)类产品最根本的属性,如果食品类产品在这个属性上产生了“质变”,那就等于说直接转化为“毒药”了,所以产品力的打造上也要从食品(乳品)的最根本的属性上打造。如果这次三聚氰胺事件过去了,企业还不注重产品质量,下一次再整出来一个“四聚氰胺”、“五聚氰胺”也未可知。不知道消费者的神经是否已经足够粗壮,可以一再承受接连的打击。
至于怎么去做,问一问自己的良心,能不能把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喝,给自己的家人吃,然后再给广告给出承诺,推向市场。当然也不排除目前科学技术所不能知道的相关食品安全隐患,但是这是科学的问题,不是企业的问题。企业要想做长远,与时俱进就好了,不用过于苛求,因为谁都没有必要就未知领域跟企业较真。

企业家精神力:摒弃行业潜规则的振作之道

牛奶出事情了,相关企业领导人成了“元凶”,成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虽然这些企业负责人可能有点冤,对他们的打击力度可能有点大,但是产品和企业出事情了,企业领导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领导人即使对自己企业这突如其来的三聚氰胺事件毫无察觉,一切都茫然无知,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也推脱不了责任——因为你是负责人、领导者,是企业的“看护人”,你毫不知情只能说明你失察和失职,你更应该向你的企业的职工负责任。
三聚氰胺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化学物质了,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行业潜规则吧。所谓潜规则,就是表面上不能明文公布,暗地里却形成了心照不宣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内部潜在规则。行业潜规则是不能向消费者说明的,它可以保护行业利润,行业潜规则是从业人员不能破坏的规矩……有人说,企业作为一个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的法人,也像自然人一样需要拥有“个人隐私”。诚然,人确实是需要“空间”的,但是不管是什么规则,都要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之底线的,否则就成了“谋财害命”的潜规则。这次三聚氰胺事件中也有人提出了乳品行业的“潜规则”,并隐隐约约地企图告诉人们一些言外之意(可能是“法不责众”之类的意思),最后还是等于往自己脸上抹黑。这个乳品行业的潜规则伤害了幼小的生命,触犯了国家法律,丧失了这根底线也就是丧失了其理论基础。企业家要把握好企业生存的根基,像“往产品里掺假,以次充好”这样的行业潜规则以后还是不要的好。
市场是一面镜子,企业把产品做好了,镜子就会把这些信息反射给消费者,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认同后,才会来消费我们的产品。如果企业家和他的企业都没有精神振作起来,单方面要求消费者来认可自己的产品,无异于痴人说梦。企业家的成败决定着企业成败,企业家的精神在感召着自身的核心团队,进而在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身上产生精神折射,之后形成企业文化。如果企业家是土匪,那么企业其他成员就会成为强盗,所以企业家精神决定企业文化的取向。
企业家的精神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企业家凭着自己的“企业精神”统领着企业上上下下的员工。有时候会听到一些企业员工说“企业文化净是些虚头八脑的东西”。如果企业家在公众面前信誓旦旦地说“造福百姓”,而私下让员工往产品里掺假使坏,相信这个员工当然是很难理解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
2008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活动主题是“消费与责任”,讲的就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进行盈利的同时要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针对我们的企业家提出的。老人们总对年轻人说“莫贪小便宜吃大亏”,因为老人们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从长远来看待事情的。其实企业家要是明白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社会责任说”也就不难想通了。

公信力:重获消费信心的利器  

现在,是我们企业主动与消费者沟通的时候!特别是在发生信任危机的现在,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企业能够给消费者一个负责任的形象。在这个时候,赢得消费者的谅解并让他们再次接受我们的产品才是最主要的事情,而我们企业的诚恳态度和实际行动是最好的回应。公关围绕着“负责任”来做,广告围绕着“安全放心”来做,稳中求胜,让消费者感觉到我们企业是在他们身边的,关心他们的。
对乳品企业来说,这个时候大家又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而这个比赛的主题是“企业公信力”。人们常说政府公信力,其实企业也需要公信力,它是指企业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认可而赋予这种规范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约束本企业和其他企业的社会秩序。如果企业的每一言、每一行都不能让社会接受,企业在我们的社会上也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基础。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接受一些商业信息都会进行一下“再加工”,如果企业有很好的公信力,消费者往往倾向于选择这个企业的品牌和产品。这种秩序的建立需要企业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地给公信力加分,而一些创新性的手段,往往能使企业在这项比赛中加速。
比如创新性地选择一些与消费者有亲近感的社区媒体,在超市门口贴上“本超市销售的某某牛奶经国家相关质量检测部门检验,本公司所生产某某品牌牛奶不含三聚氰胺”公告。这样做成本很小,但是确实很有效果,因为在大众媒体做广告消费者只能了解品牌的大致情况,他们需要更清晰的信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很可能就被这“一纸公告”启动。
目标不变,方法万变。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张海良)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3 18:55 , Processed in 0.0356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