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中国式商业文明的前世今生

2008-9-8 08:00| 查看: 61872| 评论: 0|原作者: 梁锡崴

摘要: 主持人语:30年来,一个又一个“张家岭”倒下了。若想把探究的目光投向引起这些卓荦人物折戟的主观原因之外的更深层的原因,溯源中国式商业文明的前世今生,也许能让我们从根源触及其本质——
中国商业文明的文化根源
与西方相比,华夏文明是一个“早熟型”的文明形态,沉重的历史积淀使得中国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心理置换、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显得相对缓慢。
首先,从文明类型来看,中国传统社会是纯粹的农耕文明,除了哺育出中国人对自然、人际的亲情,还伴生了中国人对土地的依附,性格上内守、谦和、不喜欢冒险等特征,同时,也造就了中国文化中伦理本位、家族本位,乃至于家天下的社会结构。
其次,华夏文明是一种“内生文明”,具有深厚的根,坚硬的壳。这使中国人伴生有过分内守,缺乏开放性的性格特征,也使中国企业及员工“宁稳勿变”,风险意识不强;对物质财富的摒弃态度,使中国企业偏重于精神激励,并长期压抑物质欲望。
再次,从社会结构上看,中国是典型的宗法家族社会。受纵式社会影响,中国企业有“论资排辈”的弊端,渗透着传统社会家族亲情认同的思想。

中国商业文明的特征
受中国历史文化影响,中国商业文明也呈现出独特的东方特色,在控制手段上重感性轻理性,在管理目标上重整体轻个体,在价值判断上重人轻物、重义轻利。
一、重义轻利的价值体系。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中,基本上采取的是以“道”统“觉”,以“理”制“欲”的态度,要实现人生,便必须“修、齐、治、平”。“重义轻利”有使企业忽视员工欲望、感情的一面。同时,受传统的道德价值取向的主流影响,我国企业向来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功能,在员工的评价方面,也把“德”置于首位。与古代以“礼”治天下有关,我国企业也存在着“重人治、轻法制”的弊端。
二、重关系,重面子,重和谐的心理特征。基于传统的社会结构的制约作用,传统国人的心理特征表现为集体或集团心理非常发达,而个体心理尤其是人格相对萎缩。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很少将人看成独立的存在,而是将个人看成一种关系的存在物,是由周围的社会环境(主要是人际关系)所决定的,这就是中国式的“关系心理”。“关系心理”主要表现为“他人取向”,抑制个性化发展,以维护人际和谐为本。这容易伴生“关系网”、“错综裙带”。关系心理又派生出中国人特有的“面子心理”。面子心理,是传统的“身份社会”的伴生物,实际上是利用“道德耻感”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求善求美求乐但不求真的思维模式。与西方的解剖、分析之路不同,传统思维注重对事物整体的综合把握,这就使思维方式呈现出“笼统、模糊”的特征。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的整体特征,使得在传统社会中没有产生理论科学,而以发达的实用技术见长。这对我国商业影响也很大,如企业中多注重技术的引进,技术革新方面也多鼓励实用性较强的项目,相对地忽视基础理论研究,忽视未来型的技术开发。受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制约,企业决策、目标设置、任务下达,也多从整体、全面考虑,而相对忽视部门、个人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企业用人、晋升看重经验,忽视潜力;整个管理过程也并不特别强调定量化、标准化,控制过程带有较强的主观化色彩;管理者和员工危机意识弱,反而具有浓厚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内圣外王、追求中庸的行为模式。传统的行为模式,一般都强调“内圣”与“外王”相统一的“知行合一”观。“内”是本,“外”是末。由“内”向“外”,方能实现自我价值。“中庸”的价值观也直接投射于传统的行为模式中,成为其标准模式。中国人很少走极端,绝对弃绝尝试、新奇、冒险,强调以“允执厥中”为本,欣赏萧规曹随、无为而治。传统的行为模式对我国商业文明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中庸模式”使企业与外部环境、企业内人际环境之间的矛盾强度减弱,但对企业的优化发展,职工的能力培养,竞争机制的确立又是一种阻碍。

中西商业文明的差异
美国管理学家巴特利特和英国管理学家戈歇尔曾对40种文化单元中的公司职员进行了价值观的比较,他采用了四个文化维度来确定一个文化单位的位置。下面就借用这个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商业文明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商业文明的差异。
第一个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国商业文明显然是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商业社会结构紧密,同质化程度高,在社会历程中注重一致性培养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强调秩序、抑制、服从,个体与公司之间互有长期承诺,员工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强,企业强调集体而非个人的首创性,对公司企业的历史、传统非常注重。
而美国商业社会结构松散,异质化程度高,注重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自我独立性的培养,强调自由、表达、进攻、冒险,美国企业因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所以个体与公司间仅有短期承诺,员工之间的独立意识强,强调个体首创性、个人利益,讲究功利主义。
第二个维度:权力距离的大与小。中国企业内上司与下级之间的权力距离非常大,员工对领导的依赖心理强,习惯于一种权威型的领导方式,企业领导由于不信任“亲信”之外的人,所以一般不愿将管理大权轻易委任外人。作为企业决策者,他更喜欢独自享受信息并根据自我的知识、灵感、经验去做决定。这就使传统的中国企业表现出如下特征:从等级结构看,注重关系,权力集中,没有长期正式的计划,组织结构不正式,不强调对人的绩效管理。
美国企业相对来讲上下级间权力距离偏小。美国是所谓“横式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倾向是独立、平等、自由,企业人际整合是通过“契约”来完成的。员工的任务独立、清晰,相互之间的连带关系少,分权是传统。员工对上司的依赖心理弱,但由于美国是异质社会,结构松散,员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这又迫使企业领导要采取自上而下的个人决策。管理权力从整体上独立、分散,从局部、阶段看又相对集中。由于弃绝亲情体认,美国企业上下级关系多局限于工作领域。
第三个维度:不确定性避免的强与弱。这是指为避免不肯定和模糊现象的存在,是否会通过提供更稳定的职业,确立更正式的规范,禁止越轨思想等来规范员工行为。
从管理模态的特征来看。中国企业受传统的笼统、模糊的思维模式影响,企业内缺乏长期、正式的计划,员工的角色未被清楚限定,个人权责、职务规范均不明确。企业活动的标准化、程序化也很少实施,企业的“关系效应”也影响着规章、制度的正规执行,企业决策也有待科学化,整个管理过程也强调在一种不清楚、不明确、不完善的状态下进行。这方面又表现出不确定性避免心理弱的表征。
美式思维强调清晰、明确、解剖式的分析。这表现在企业中即是强调“看得见”的管理,计划不仅是正式的,而且分解为明确的财务指标、部门指数。企业员工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角色认知、个人权责、职务规范清晰,范围区划得相当独立。企业活动一律数据化、程序化、标准化。强调工作关系,排斥人情效应,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也近乎“铁”一般冰冷无情。企业决策也多注重建立在数字统计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所以就管理过程来看,美国企业则表现出不确定性避免意识强的特征。
第四个维度:男性度、女性度。男性度表示文化中男性优势的价值程度,自信、自主、独立、支配欲强,强调成就动机,自我表现欲、意志力等。女性度则多表现力依赖心理强,家庭本位,强调忍耐、秩序、遵从、内守、意志力弱等。
美国企业,由于社会文化维度中的男性价值优势,则显现出竞争、冒险、偏重成就评价、个性特色,物质占有欲强,注重首创精神,人际关系淡漠等特征。
中国企业受社会文化维度中女性度优势的影响,表现出竞争意识弱,平均值式的取向程度高,偏重道德评价,注重人际调节,强调以从众、服从、忍耐为美德等特征。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梁锡崴)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 20:52 , Processed in 0.0333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