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山寨化浪潮不会长久

2008-8-28 08:00| 查看: 61324| 评论: 0|原作者: 王臣勇,刘国霁

摘要: 在现在的手机市场,出击速度是生存的命脉,市场需求是根本,而利益则是商家永远的驱动力。是不是这样就能长久?当然不,虽然具备足够的创新精神,但是“山寨机”们一直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消费者的忠诚度。
据原中国信息产业部的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移动放号量为1.5亿,中国联通为5000万,这意味着2007年中国新增手机用户2亿,规模相当于日本全国的总人口数。而2007年整个国产手机的出货量约为1.8亿部,其中有1亿部左右采用了台湾联发科/MTK的芯片解决方案。
专业手机咨询服务公司赛诺的数据显示,2007年在中国移动通讯终端市场,700元以下的产品占据了市场份额的28%,价位在700元~1500元的占据了18%,二者合计几乎占据了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在这个区间内,山寨机占据了很大比例。

“山寨速度”催生价值

如果不考虑产品差异化,现在的山寨厂家完全可以做到在45天内生产出一款新手机。正规厂家生产一款手机的周期是8~12个月,包括研发、设计、定稿、开模、采购、生产、测试、上市等阶段。但山寨机完全省略了上述流程,他们最常用的一个办法就是采购联发科/展讯的手机芯片,同时会得到一套附带的产品解决方案,再根据该方案去市场上采购配件,一款手机就可以立即下线了。山寨手机的生产流程基本是这样的:
山寨机厂家出资购买台湾联发科/MTK或者上海展讯的手机解决方案(15~30天);
厂家自己购买生产手机所需的元器件,或者委托MTK/展讯购买(15天);
厂家在深圳、天津、江苏等地寻找生产加工厂进行生产(15天);
厂家自行对手机贴假牌后进行包装,然后上市销售……         
山寨机为何从2007年以来呈现出大规模持续增长和蔓延的态势?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山寨机走红的根本原因,以及它给消费者和经销商带来的附加价值。
第一,在今天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速度”无疑是企业生存的命脉。长期以来,洋品牌及国产品牌手机虽然功能比较完整,但每款手机在都需要使用2颗以上的芯片来支持通话、MP3、照相等附加功能,而联发科/MTK则在设计的过程中将通话及其他多媒体功能集成在一颗芯片上,称为“整合型多媒体手机基频芯片组”。他们把芯片与软件平台甚至第三方软件捆绑销售,提供给内地手机厂家,让厂家在最短的生产周期内以最低的价格获得了最佳的市场机会。
第二,山寨手机厂商更了解渠道和消费者。山寨手机往往销往中国的三、四级城市和县城,在这些地方,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品牌意识,那些动辄几千元的洋品牌几乎无人问津。2002年至2006年,以波导、TCL、联想为主导的国产手机在各级城市和县城走红,但一系列的产品质量问题让他们成为消费者心中永远的痛。
普通消费者永远都以便宜和实用为主,山寨手机则把握了价格低和功能全等优势,有效地满足了“收入低、虚荣心强”的消费群体的需求。超长待机、双模双卡、大容量的TF扩展、多个摄像头、内置蓝牙、内置GPS、模拟电视接收……功能全面而且花哨,这成为他们挑战国产手机的筹码,而跑车、手表、望远镜、跑马灯、烟盒等稀奇古怪的造型也迎合了部分新潮消费者的需求。电视购物的风行,更让消费者深深感觉到了实惠。
第三,进行手机终端销售的商家,利益是他们最大的驱动。山寨机的成本约为每台人民币400元,而店面零售价格为800元~1200元,利润为100%~150%。国产手机和洋品牌的利润要低得多,究竟该卖什么产品,精明的商家自会盘算。而在三、四级市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很容易被鼓舞和引导,商家在利益驱动下对消费者进行了善意的欺骗,这是山寨手机走红的核心原因。

形形色色的手机
在中国大陆,凡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手机,无论是洋品牌还是国产品牌,在其产品的背面都有几组编码,分别是原中国信息产业部入网许可证编码、手机型号编码、扰码、手机串码(IMEI,国际通讯设备唯一识别码)以及机器出厂序列号等五组,这些是在大陆合法销售的移动终端产品所应该具备的编码。
从生产流程和工艺来说,一部手机的工艺应该包括:手机组成部分及功能、工艺流程、SMT、组装、测试、包装、工艺纪律等。首先要完成物理意义上的器件贴装即SMT,然后是主板及软件组装,组装完成后的测试内容包含RF性能参数测试和功能检查(手机MMI-人机界面的检测),最后对合格产品进行包装,一部手机成品就此诞生。那么,山寨手机的生产工艺及特性是怎样的?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市面上手机的种类。
1.行货手机:产品性能稳定,功能丰富,售后服务体系完善,但价格较高。行货就是得到手机生产厂商的授权认可,并获得各国政府许可,由厂商的分支机构在某国家或地区注册公司后进行生产并销售的移动通讯产品。目前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LG、索尼爱立信等在华生产并销售的都属于行货手机,还包括国产的夏新、联想、波导、TCL等品牌。由于行货在保留自己利润的同时还需要让代理商获得足够的利润,同时必须缴纳符合该地区政府要求的关税和税款,因此行货的价格往往比较高。但由于有系统而全面的服务体系,其售后服务往往比较有保障。
2.水货手机:产品功能更丰富,价格便宜,但性能不稳定,售后服务没有保障。水货就是在大陆地区没有正规销售代理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销售的产品。因为没有正式的代理/销售商,因此售后服务往往没有保障,其产品的驱动程序、说明书、操作系统的语言版本甚至小到手机电源插头的构造往往和销售地区不同。但由于规避了17%的增值税,水货具有行货不能相比的价格优势。一般而言,水货的价格往往比同类行货机种低15%~20%,部分高档机更是高达30%。
3.五码机和三码机:产品质量低劣,售后不能得到保证。五码机就是不法厂商从国外采购劣质主板后通过正当途径获取入网许可证和3C认证后,复制扰码和手机串号后分区域销售的手机,正规手机一个扰码和串号只能对应一台手机,五码机的一个串号可能有几百台手机。行货手机背面的串码、包装盒上的串码、手机内部串码(GSM网络手机按*#06#可以调出)完全一致,也就是“三码合一”,所谓的三码机也能实现“三码合一”,当然它的IMEI和其他几种编码都是伪造的,这是标准的黑手机。
4.山寨机:山寨机就是逃避政府管理,躲避在深圳等地的地下工厂里生产的手机,基本上是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品牌名,模仿洋品牌手机的功能和样式。由于逃避政府管理,他们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基本没有研发、广告、促销等费用,所以其价格仅是品牌手机的1/3。由于逃避了国家主管部门的入网测试和认证检查,牺牲了众多质量标准尤其是3C质量认证标准,因此质量和售后无法保证。
山寨机体现出这样一些特点:机型大多基于台湾联发科/MTK或者上海展讯的手机平台;包装盒上印刷的都是陌生品牌或假冒品牌名,没有真实的厂址和联系方式;做工良莠不齐,无明显品牌标示;经常有模仿品牌机的嫌疑,但功能极其丰富,价格低廉。现在的“山寨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手机,液晶电视、数码相机等越来越多的品类开始成为山寨新的市场。

山寨精神:非主流手机文化

山寨手机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2002年国产手机的突飞猛进以及2006年后的衰退而日益成熟的。如今,在山寨手机的强大攻势下,众多国产手机甚至很多洋品牌纷纷指责山寨手机的违规行为,同时也在不停地道出自己的苦衷:办公成本高、原材料价格上涨、研发成本和市场推广费用高……很多厂家甚至将自己的亏损完全归咎于山寨手机。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越是要正视山寨手机可取之处。
1.“山寨”已经成为低价、满足消费者需求、激发创意的代名词,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以极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模仿市场上主流品牌畅销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自由创造,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山寨手机的出现促使厂家不断提高自己的研发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追求研发成本的降低,让产品更多地集成化和行业化,从而降低售价。山寨手机之中产生了不少独步世界的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他们的设计和研发能力值得众多手机厂家学习。
2.山寨机如今已经催生出一种“非主流手机文化”,创新的“山寨机精神”影响着整个市场。众所周知,洋品牌一向不太重视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及利益,在国产手机崛起的压力下被迫进行本土化,于是,我们见到了一向“直板造型”的诺基亚生产了一系列折叠手机,三星手机也开始烙上中国古典哲学的印记。山寨手机近乎“定制化”的生产模式让洋品牌也感觉到巨大的压力,老年人专用手机、学生手机、盲人手机等都成为山寨机的竞争力产品,更细心地贴近消费者需求也将成为洋品牌发展的趋势。
3.山寨机的模式为“后工业时代”寻找到了一个重要规律,当某一领域在短期内难以出现重大技术革新,而新兴市场和新兴消费者大量存在的时候,如果能尽量缩短产业链,就能获得超额利润。山寨化模式将厂家-销售商-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了重新分割,保证了中间环节的巨大利益,同时也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最终让消费者用便宜的价格买到最实惠的产品。事实上,类似的现象也在DVD和MP3产业出现过,我们曾经熟知的“花都DVD”就是成功的例子,这可以称为山寨模式的鼻祖。早期的家电行业也过有类似的趋势,只是当时没有如此巨大的规模。

山寨化的结果假设

山寨化浪潮目前已经渗透到液晶电视、数码相机等领域,并且已经开始“国际化”,山寨手机出口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就是很好的例证。在手机行业以外,山寨究竟能走多远?
我们不难看出,在液晶电视领域处于第一集团的是Sony、三星、东芝、LG、飞利浦等一线洋品牌,国产的康佳、TCL、海信、创维等属于二线品牌。那么,剩余的15%由谁去占领呢?是清华同方、上广电、京东方、台湾奇美等品牌吗?
众所周知,液晶电视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的行业,这个领域一直由日本的夏普领导,日本龟山是全球最大的液晶屏幕生产基地。液晶屏幕的好坏不仅直接左右画面质量、色彩还原能力、与高清数字接收信号的匹配,而且对使用寿命有巨大的影响。液晶电视从诞生到发展,足足经历了20年之久,而46寸以上大屏幕液晶电视的研发更是耗费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最近一些调查显示,山寨势力已经开始蔓延到液晶电视领域,设想一下,如果液晶电视实现“山寨化”,整个行业会是什么局面?一线品牌倚靠自己垄断的技术坚守价格,国产二线品牌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山寨品牌通过采购劣质、不合格甚至是翻新的屏幕进行生产,然后套上自己的外壳,不打广告,不设立售后服务网点,光明正大地走入市场。这不仅将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导致企业推迟研发速度,沿袭陈旧的技术,对于消费者无疑损害更大,永远享受不到最新的科技成果。最终,低廉的价格将让很多国产品牌走上山寨化的末路,杀鸡取卵的做法无异于引火自焚。
手机行业实现“国产山寨化”的结果会怎样?各大洋品牌市场占有率下滑,企业严重亏损,整个行业前进的步伐严重滞后,而山寨袭击更是让国产手机如履薄冰,很多企业开始考虑是否应该向山寨化转型,毕竟17%的增值税、办公费用、人员开支、研发成本、市场费用等都是巨额开支。“山寨化浪潮”必将引发整个行业降低成本的倾向,最终消费者的利益将受到侵害——便宜无好货这个道理妇孺皆知。如此设想,中国手机会完全回流到1997年间“三足鼎力”的态势,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分别占据主导,其后是LG、索尼爱立信,国产品牌则彻底沉沦……  
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和各级执法部门的严查严打,山寨机厂家也开始将自己的未来与产业联系起来,究竟是寻找好的厂家贴牌而走入正轨,还是继续自己的山寨梦想?从良、漂白、脱身成了他们不错的选择,正规国产手机厂家也举起了招安的大旗,将不少山寨企业纳入旗下,且不论招安后的产品设计工艺如何,至少国家税收是保证的,消费者的利益也是可以保障的。

低廉不是消费的唯一趋向
   
山寨机让消费者获得了优惠,但对于产业源头的破坏、对中国制造的损耗更是巨大的。从短期看,山寨化尽管大幅降低了下游厂商成本、缩短了产品周期,但同时加剧了下游厂商的竞争,目前仅深圳的手机生产企业就有上千家,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电子垃圾、血汗工厂的出现。而下游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上游,从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随着洋品牌的打压、国家严查以及手机产业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下游厂商会大量倒闭,山寨手机会很快走上末路:目前,基于联发科方案的山寨手机在1500元以下价位的市场上占有绝对领先地位,但这一档次的手机在未来的市场空间已相对有限,而多媒体、高像素手机和智能手机目前已经成为主导,这正是山寨机技术的最薄弱环节,也是他们无法克服并超越的壁垒。
山寨化浪潮将是短暂的,一成不变的联发科方案,永远固守的直板手机造型(由于技术含量不够,联发科基本没有出过翻盖手机的方案,即使解决了翻盖手机的排线问题,但还有很多技术壁垒未曾攻破)将会成为历史,对比富含高技术、追求尽善尽美、具备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的知名品牌,消费者会作出选择。       
山寨化不仅损耗了消费者利益、厂家长期建立的品牌声誉及消费者忠诚度,而且对中国制造也是巨大的损害。诺基亚、夏普、可口可乐、阿迪达斯、奔驰,这些优秀品牌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人们心中,它宣扬了一种文化,塑造了一种品质:科技以人为本、品质决定价值、价值创造享受。在这些优秀品牌背后的忠实消费群体,他们的忠诚度和超前消费意识已经形成了社会进步的主流力量。而山寨化浪潮则反其道而行之,使低廉成为消费的唯一趋向,最终的末路是显而易见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王臣勇,刘国霁)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5 08:08 , Processed in 0.0334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