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所有的企业都会梦想成功,而事实上,但凡成功的企业光环的背后大多掩饰了一条崎岖坎坷的泥泞小路,只有当他们走出泥泞踏上坦途的时候,才有权利庆幸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径,也因此有了崇拜者的鲜花。 奥林匹克公司也不例外。纵观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战略,其之所以能够成就辉煌的几个要素非常值得研究。 普世的理想高度决定商业未来 一个企业的战略高度与创始人对公司的定位和理解息息相关,有的可以高举高打,有的却只能慢慢积累,不同的视野和背景决定了行进的每一步足迹。 皮埃尔·德·顾拜旦之所以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创建奥林匹克公司这与他个人的视野和家庭背景密不可分。1863年1月1日皮埃尔·德·顾拜旦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承袭男爵头衔,拥有可以出入上流社会的入场券。同时,他从父母处继承了大笔的遗产,这些都为顾拜旦发展自己的爱好、实现自己的价值理想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正是源于这样的背景,他才得以站在古代奥运会的遗址上“着手恢复奥林匹克古代光荣的历史。” 奥林匹克公司创办的开始是没有商业目的,这点可以从顾拜旦所处的历史背景中挖掘到线索。法国当时刚刚结束了普法战争,一个自以为拥有欧洲最辉煌文明的帝国被一个小小的普鲁士击败,这让法国的民众心理很受伤害,整个国家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能够重塑民族自豪感和希望的信心基石。顾拜旦也不例外。 在振兴民族自信心的动力驱使下,顾拜旦萌生了教育救国和体育救国的思想。1888年,顾拜旦出任法国学校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并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全法学校体育协会”,设立了“皮埃尔·德·顾拜旦奖”,以表彰最优秀的运动员。1891年,在顾拜旦的奔走呼吁下,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举办世界性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目标为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所接受,顾拜旦出任法国田径协会秘书长。 从某种意义上讲,顾拜旦的动机是完全的民族主义驱动,丝毫没有商业目的,因此顾拜旦的这一主张也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正应了那句话“越是民族性的,也越是世界的”。而后来奥林匹克公司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完全是顾拜旦这一民族理想的副产品,这点即使是他本人也丝毫没有想到。 事实上,很多企业的巨大成功更应该归结成为一种价值理念、一种文化的成功,商业不过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技术手段和过程,纯粹功利色彩的企业是很难达到如此高度的民众认同的。只有秉持并推行这样理念的企业,才能够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到永无止境的全人类的大我实现之中,企业才能获得生生不息长远发展的源动力。 从这种意义上讲,奥林匹克公司的商业成功是一种偶然,是顾拜旦民族主义理想的自然实现,这对于当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现实——激烈变革与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冲突的大背景下,企业应该如何定义自己的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是具有及其强烈的警醒意义的。因此,我们在对成功的企业研究中,除了吸取和借鉴商业模式等技术层面的基因外,更需要挖掘商业成功背后的非商业动力,这样才能从更普世主义的本源上找寻到成功的内在基础。 制定和维护规则是聚宝盆的基石 企业的成功是一群具备共同价值追求的人的成功。除了价值理想的高度和坚持外,商业的手段是这一目标成功实现的助推器和放大器。 事实上,奥林匹克公司成立之初,其商业模式是十分模糊的,产品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比赛项目不固定、缺乏规范、场地设计不统一等。奥林匹克的发展非常艰难,在磕磕绊绊中蹒跚前行,这点非常类似曾经互联网泡沫期下海冲浪的网络公司。 更严重的是人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同尚需时日,对于接受奥运会这种国际性的文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所以顾拜旦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推广普及自己的价值主张上,不仅创办杂志,还四处发表演说寻求各个国家的支持。 1908年伦敦奥运会是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的标志性口号让人在几秒钟内立即明白奥林匹克公司倡导的理念和愿景,奥林匹克也随之获得了更广泛的普及和认同,品牌的张力得到了缓慢实现。 但是,在随后很长的时期内,奥林匹克仍然处于一种有品牌没有商业模式的尴尬状态。是萨马兰奇打破了现代奥林匹克的商业禁锢,他设计了奥林匹克的TOP(The Olympics Partner)模式,将各个国家奥委会的所有权力捆绑在一起以求完成商业实现,而尤伯罗斯更是让1984年洛杉矶奥林会成为“奥运大逆转”的开始,政治、经济上的成功让曾经连年亏损、经营混乱的奥运会格局被打破,国际奥委会IOC也真正成为能量巨大的国际体育管理巨人。 事实上,也是这一模式的确立,以TOP为首的官方赞助商们的权益才得到了保护,奥林匹克才在商业力量的推动下迅速成长;同样,国际奥委会也严格坚守了最后的伦理底线,不让赞助商商业影响渗透到奥运赛场,客观维护了聚集在五环旗下运动员和观众的利益,保证了品牌的民众基础。 两者相互制约同时相互促进,共同成就了今天奥林匹克的繁荣。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雅典、盐湖城、悉尼这几届奥运会都堪称奥运会历史上最成功的产品。人们对奥运会的兴趣也处在历史上的最高点,电视转播收视人数连创新高,在北美和欧洲这些主要市场,连2012年的奥运会转播权都已经售出。 保持奥林匹克的价值观和基本道德准则,满足民众和商业的综合需求,而不是将其出卖给贪婪的欲望,这一切的实现都是根源于对制度的坚决捍卫和严格遵守。比如1984年尤伯罗斯接受竞标价格更高的富士,而将美国本土公司柯达踢出局,以及对游泳场馆“麦克唐纳”(麦当劳的音译)的命名等,奥委会一直恪守了任何侵犯奥运会权利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赞助商和观众都是奥林匹克的资产,只有通过精心的管理以及长远的合作,才能将此维系下去。 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一小群人成功其实就是将自己价值追求放大到更广泛社会意义上的成功,所以必须维护不同群体的权益和诉求。没有对此的捍卫,很难想象奥林匹克会受到如此的追捧。在此,奥林匹克以其严格而苛刻的遵守为商业规则树立了标杆。 反省中国历史上商号、商帮的兴衰,无一不演绎这价值理想和规则底限之间的冲突激荡。而现实中一些企业以自我利益为最高目标,肆意践踏商业规则和社会赋予企业的价值实现,怎能取得长远的发展和广泛的社会认同。“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构建并恪守健康的商业准则,也是在构建自己生存的基石。 事实上,当我们能够透过这些成功企业的光环,看清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伟大今天的每一要素的时候,我们距离开启希望之门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近,我们才可能跳出他们成功的局限而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因为颂歌只能给那些已经攀登到顶峰的英雄,而更多的登攀者,需要的是坚实的脚步和不屈的目标。而这,才是我们解读经典的本源。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5-1 17:20 , Processed in 0.0427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