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从KA卖场杀回批发渠道

2008-6-16 08:00| 查看: 99224| 评论: 0|原作者: 吕光耀

摘要: “水头”(批发订货会)是每年饮料战的爆发点和制高点,抢占“水头”是饮料企业抢占渠道的最核心工作之一,B公司只要提前抢得“水头”,就为遏制战开了个好头。
在X市的瓶装水市场上,A、B两家公司为争夺第一互不相让。
A公司采取了当地建厂的策略,配送成本低廉,市场投入宽松,“地头蛇”黄袍加身,底气十足。
B公司坚持水源地建厂,推广天然健康饮用水的理念,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美誉度,是名副其实的“过江龙”。
2007年,B公司注重KA终端建设,忽略了对中间渠道的掌控,造成了渠道上的短板。A公司趁机打出低价位、高利润策略,狂轰滥炸X市的渠道,迅速布建了广而密的分销网络,依靠传统终端拉动销量持续增长,后来居上。
A公司从渠道上突围,B公司几无招架之功,只得更加倚重KA卖场,集中资源投入到卖场和超市,活动档期连续跟进,驻店人员不断增加。靠着KA渠道的胜出,才不至于拉大与A公司的差距。
在B公司的年度总结中,上层对X市场的营销工作下的结论是:这一年打得很吃力,来年要打翻身仗,决不能让A公司从“地头蛇”变成“地头龙”!
反攻策略
春节刚过,B公司X市办事处的会议室内,战区头领李林总结了A公司在2007年的成功绝招:
1.A公司特意为X市配置了三人小组,专门服务X市的200多家二批商,他们精耕细作二批商行,有很高的掌控力。
2.A公司在渠道当中相当活跃,不断推出进货搭赠、销售返利、陈列奖励等激励政策,层层刺激分销商和终端。
3.产品利润加高:A产品在其他区域的零售价为1元/瓶,因为X市地处沿海,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A产品的零售价普遍卖到了1.5元/瓶(单瓶进价为0.7元);B产品的零售价同样是1.5元/瓶,但单瓶进价为0.92元,产品利润大不如对手。
A公司占据着渠道和终端高利润的优势,而B公司正是因为缺乏中间渠道和传统终端的支持,才被A公司赶超。
李林认为,在对手的优势做法中找到命门,才能真正打压对手的气焰:
1.打破批发渠道被A公司一家独占的局面,最短时间内让B产品进入到批发渠道,并向传统终端渗透,提升市场的整体铺货率。
“水头”(批发订货会)是每年饮料战的爆发点和制高点,抢占“水头”是饮料企业抢占渠道的最核心工作之一,B公司只要提前抢得“水头”,就为遏制战开了个好头。
2.破坏A产品的价格结构,把A的零售价打回原型(1元/瓶),降低其零售利润,让终端客户倒戈。
抢批发渠道
李林宣布战区进入紧急状态:期间实行市场信息日报制度,尤其要监测竞争对手的动向。
两周过后,A公司没有特殊的市场动作,原因是该区的市场经理刚刚换任,新领导正在“内部整顿”,导致业务人员消极怠工,怨声载道。
于是,李林经过经销商的牵线,轻松从A公司挖来两名渠道业代,编制扩充到3人,与A相等。
这两名业代负责批发渠道多年,不但与渠道的客情关系良好,而且在抢“水头”方面也有丰富经验。
A公司的批发业务损失两位大将,感觉到了B公司的“小动作”,开始积极防御,招数就是比往年提前半个月召开“水头”订货会。
A公司的订货会向来具有杀伤力,每次都能抢先一步,以优惠的政策来吸引批发客户,客户到达率和订货量相当惊人,一旦这次“水头”再次被A公司先入为主,今年批发渠道将依然是A公司的独角戏。
因此,B公司必须抢在A公司之前占领批发渠道资源,决不能让A的订货会顺利召开!
时间急迫,李林成立了订货会三人小组,目标是比A公司提前一周举办“水头”批发订货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1.办事处全员参与,接受三人小组的培训和演练,明确各自在订货会当中的分工。
2.做好保密工作,只有李林和三人小组清楚订货会时间,在订货会前两天决不外泄。
3.订货会锁定X市瓶装水销售最好的120家批发客户,由片区经销商、业务主管和批发业代共同负责邀请目标客户。
4.设定好此次订货会的促销力度,鼓励多进多赠。以往B产品向来不做渠道促销,第一次做促销竟然比以往A公司任何一次促销力度都要大,给批发客户打了一剂强心剂。
5.订货会现场增加抽奖环节,准备好丰富的奖品,吸引批发客户多订货。同时设定最高订货奖,刺激大户之间的攀比订货。
订货会按计划准时召开,李林与大区总监一起,向到会的所有经销商承诺:今后B公司会坚持做好批发环节。同时还推出了今后的渠道政策和优惠计划,给了批发商很大信心,当晚订货率达到了100%,而且在抽奖、最高订货奖两大环节的激励下,批发商不断追加订货量。
B的订货会给了A当头一棒。B公司几乎是完全复制了A去年的做法,提前在批发渠道塞货,B产品迅速流向了批发渠道,原先能见度只有35%,订货会后将提升到80%。
终端反拦截
尽管B公司抢到了批发渠道的资源,但传统终端仍在A的掌控之中,只要它对B产品实施终端拦截,B公司的渠道在两个月内就会不攻自破。
李林分析,A公司最有可能采用两种终端拦截做法:一是借助陈列奖励手段,加强对批发、终端塞货,抢占店面资源;二是针对终端加强促销,加大终端的销售热情。由于店面资源是有限的,第一招将会直接架空B产品。
于是,订货会刚刚结束,B公司便宣布:在批发渠道开展有奖堆箱陈列。李林提前打出陈列奖励政策,目的有二:一是打防守反击,对A产品实施终端拦截,提前“别马腿”;二是变相提升终端销售B产品的利润,加快产品流转。
果不其然,A公司推出了大力度促销策略:针对市区的终端小店进行10搭1的大力度促销,费用由经销商先行垫付,事后核补。方案一出,分销商大量吞进A产品,对其他品牌只是少量补货。
此举也加剧了批发渠道的反弹,一部分批发商为了尽快回流现金,对A产品直接折价抛售给终端,搅乱了A原来稳定的终端供货价,为此部分客户干脆减少或停止从A进货。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A公司急停对终端客户的促销。
打压零售价
通常,1元的零售价格是瓶装水的分水岭。卖场售价低于1元的瓶装水,在传统终端基本上会被卖到1元。于是,B公司打出了以下招数,最终“请君入瓮”:
1.B产品在大卖场的零售价,以特价活动的形式,从1.2元拉低到1元。
A产品在卖场的售价向来低于B产品,B推出促销活动之后,A产品难以承受销售压力和卖场采购的压力,不得不推出特价活动:卖场零售价从1元/瓶降到了0.9元/瓶。
2.B产品继续扩大促销活动范围,在一些超市和便利店也推出了1元/瓶的促销活动。
A没有察觉B的价格陷阱,在一些小超市和便利店跟进1元促销价。
3.李林让一些新业务代表冒充A公司总部的市场人员,窜区巡视,散布“普遍实行1元/瓶的促销价格”的信息,并对终端客户展开“价格检查”,要求把A产品的零售价格调整到1元/瓶。这些客户迫于库存压力和卖场价格的影响,加上“总部价格指导”,陆续也卖出了1元/瓶的价格。
4.B找了几家铁杆渠道客户,协助破坏A的终端供货价。原本在四月初已停止终端搭赠的A产品,间隔不到两周时间,在X市上又出现了促销价货源。尽管A急忙灭火,定性为“外地流货”,但由于一直没能堵死低价货源,于是多数客户不买账,认定A是降价了。
一时间,A产品1元零售价格迅速蔓延开来,到五月初,在X市的零售店A产品基本被卖到了1元/瓶,A的终端零售价彻底降低了,以往其在终端高毛利的优势丧失,传统终端堡垒被攻破。(文章编号:3080608,收藏请编辑短信AA加文章编号发送至106613886619)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吕光耀)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30 12:16 , Processed in 0.0344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