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圈层和渠道一体化,给品牌的社交价值算笔账

2023-11-21 09:09| 查看: 15954| 评论: 0|原作者: 文/牛恩坤

摘要: 圈层和渠道一体化的背后,一个崭新的商业和运营结构正在成形。编者按:随着消费的结构化和市场进一步细分,圈层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商业热词,特别是社交属性较强的产品,从圈层突破,已成为营销推广的共识。利用圈 ...

圈层和渠道一体化的背后,一个崭新的商业和运营结构正在成形。

编者按:随着消费的结构化和市场进一步细分,圈层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商业热词,特别是社交属性较强的产品,从圈层突破,已成为营销推广的共识。利用圈层这一杠杆撬动整个社交网络,成为当今企业营销推广的新课题。本刊将结合深入浅出的案例剖析,从底层逻辑出发,解读圈层营销最新发展脉络,并带来翔实的方法论指导。本文为本系列第二篇。

圈层和渠道一体化,首要在理解底层逻辑。

从营销推广落地入手,构建圈层和渠道一体化的目的是增值。增值有两个维度:一是圈层增值,二是渠道增值。

一个产品之所以被称为品牌的基石,就是它的社交价值。产品在市场上流通,除了社交价值之外,还有商品属性,也就是产生了市场价值。

对于这两种价值进行评价和认证的环节是谁?根据上述两个维度,就分成了与圈层和渠道有关的两组用户结构。他们分别对这两种价值进行认证,从而打造出一条以社交产品为上游的生态链条,也就是品牌推广的增值链。

第一组,是负责评估社交价值的用户结构,他们是KOL(关键意见领袖)、KOC(关键意见员工)、大 C(重度消费者)、普 C(普通消费者)和会员等。

第二组,是负责推动市场价值的渠道成员,包括品牌体验店、超级小 B和核心小 B(两者合称为超核小 B)、一般小 B店。

需要明白的是,由于社交产品靠用户建立口碑,一个超级用户的影响力相当于一个普通用户的几十倍。需要强调的是,超核小 B推广贡献能力是普通小 B的5—10倍,而且他们本身就有配套的体验服务基础设施。

社交产品要想在市场上有良好的表现,仅仅靠评价功能和历史评价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生态链上运作起来。社交价值要获得多个环节的认知加分推动才行。这个生态链是个闭环,如果能反复得到一个或者多个环节的加分认知,社交产品的身价就会持续提升。

搭建圈层和渠道的运营框架

圈层和渠道一体化就是把 B、小 B、KOL、KOC连接在一起,通过品牌商和经销商,构建一个多方互动、彼此共赢的关系机制。

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是深度分销又前进了一步,原来靠小 B门店的推荐和推销来完成,现在出现了用户结构化,形成了KOL、KOC、大 C、普 C这样的用户结构,他们组合成一个个圈层。社交产品要通过品牌推广对用户结构的心智产生影响,来构建品牌的认知势能。站在社会网络的视角来理解圈层,实际上深度分销不是失效了,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从原来的小 B端迁移到了一个个圈层。品牌如果不能与更多的圈层建立关系,收不到用户的真实反馈,自然也没有自己的私域流量,就很难形成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

深度分销在上一个时代被奉为圭臬,但如果不能在新时代及时升级,就可能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在数字化时代,用户行为和评价是所有价值的源点,是最核心的价值。

品牌是什么?厂家的思维只是单方面的认知,客户和用户认为你是什么才是核心。因此,品牌与用户的认知失调或者错位是构建关系的初始。

构建圈层和渠道的关系机制

在此先将关系设定为:超核小 B—搭台交互、KOL—背书影响、KOC—关系连接、大 C—示范转化、普 C—跟风效仿。

构建关系机制是通过超核小 B圈层的影响力,达到破圈和多圈互动的目的。超核小 B原来的价值是以推广为主,现在要升级为搭台聚人气,以组织动员核心用户为主,因为小 B的用户数量是非常有限的。

以烟酒店为例,一个烟酒店一般不超过30个核心用户和5家团购单位。普通用户大部分是随机用户,基本上只有交易没有关系。

KOL是指用户身边的专业人士或民间达人,这不同于平台的 KOL概念(后面的文章会专门解释)。普通用户的连接是通过 KOC来完成的,普通用户不是在小 B的渠道网络里,而是在 KOC的社交关系里。

大 C与 KOL、KOC本身就是熟人,他们通过超核小 B搭台,组成了一个小圈子。大 C是指一次性购买数量较多的用户,自用为主,一般不会转介绍,但是对普 C有一定的消费示范效应。

前面提到,KOC才能连接海量的普通用户,一个品牌的成功不但有核心用户结构,还需要海量的普通用户支撑,否则就只是一部分人小圈子的产品,无法成为具有流通价值的品牌。原来的深度分销是围绕小 B门店进行的,当下的营销重点要以 KOC为中心,由小 B搭台,构建一个关系路线图,通过小 B身边熟悉的关系,向 KOL、KOC、大 C、普 C推导,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小 B是起点,KOC是终点,由小 B至KOL至 KOC;

第二阶段:KOL是起点,大 C是终点,由 KOL至KOC至大 C;

第三阶段:KOC至大 C至普 C;

第四阶段:最终形成小 B至 KOL至 KOC至大 C至普 C这样的结构链条。

这个机制中,KOL、KOC、大 C就是转介绍的关键人,也是这条关系链的不同环节,通过上下环节的相互影响来驱动转介绍的层层递进。品牌商和用户之间是陌生的,缺乏起码的信任,而通过关系链中上下环节的层层转介绍,建立了基础信任。这就相当于关系链各个环节的关键人物为小 B和用户之间提供了信用担保,做了人品背书。

小 B的起手式更多的是熟人人情,要想实现常态化销售,就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利益机制。

上下环节要想层层递进,就要解决上一个环节具有推动下一个环节的意愿和能力问题。驱动一个环节提供转介绍帮助,不仅仅靠一两次人情,还要建立多方共赢的机制,才能确保长期稳定的关系。

圈层关系机制的四大法则

影响代言:转介绍环节要想环环相扣,不仅需要KOC有影响力去驱动下一个环节的关系人,还需要KOC有意愿帮助小 B去驱动下一个环节的关系人。每个环节的关系人,都需要具备能力和意愿。

基础服务:要推动用户关系的层层递进,不仅需要和其中各个环节建立足够好的关系,让其愿意提供转介绍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提供服务的基础硬件和利益,才能更好地激发每个环节的关系人提供帮助的意愿和积极性。

双向推动:这里有正推和反推的双向推动。正推就是从小 B身边的 KOC开始,反推就是 KOL去影响KOC,实现双向加持。单向加持一是影响力不够,二是形不成影响力组合,无法实现正反馈。再者,与熟人之间一对一沟通不但成本高,也建立不了立体化的认知体系。

场合标签:尽可能不要以销售者身份出现,而是要制造圈层标签,圈层标签就是通过活动的场合,迅速建立好感,拉近与同类的距离,确立信任关系。

结语

梳理一下圈层和渠道一体化的观点:

圈层是渠道的延伸,有了圈层视角,渠道的视野更大了,开始有了运营用户和挖掘用户资源的概念,关系链变长了。渠道会嵌入圈层之中,重获新生,仔细研究超核小 B就会发现,渠道功能升级,还有了媒介功能,很像一个聚集用户的网络枢纽节点。

圈层和渠道一体化的背后,有一个崭新的商业和运营结构正在成形,移动互联只是一个思维,更重要的是背后行为和结构的变化,合作替代博弈,圈层和渠道融为一体,情感连接取代权威影响,创造共生共融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取代传统的连接关系。作者:牛恩坤,亮剑咨询董事长,圈层深分体系创始人。编辑:佳和  微信:380829298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文/牛恩坤)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0 07:10 , Processed in 0.0337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