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首页 微观点 查看内容

供销社的回归逻辑

2022-11-14 08:41| 查看: 49505| 评论: 0|原作者: 董二千 |来自: 巨潮WAVE

摘要: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组建了第一个消费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到今天为止,供销合作社这种特殊的业态已在中国走过了百年路程。毛泽东早于1927年就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将合作社运动列 ...


供销社至今仍有大量农资业务,但已不再垄断经营


随着国家逐渐放开了统购、派购、议购的范围,深化了对化肥、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私营经销商迅速增多,供销合作社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这造成了供销合作社传统“政策红利”的丧失,使其靠“吃政策饭”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直到现在为止,这两大问题都没有出现根本性的逆转。因此,也有人将供销社称之为“国内市场化改革最难、最晚的地方”。


PART02

撬动农业,革新模式


【掌握流通体系的供销社,有能力改变农业生产体系和生产方式。】


本质上,供销合作社最大的问题是有“供”无“销”。


相比于帮农民“销”的积极性,合作社向农民“供”的积极性要强烈得多。日益严重的农产品销售难题,实际上就是供销社有“供”无“销”现实情况的体现。


不过,供销社的优势也同样明显,比如完备的流通网络。截止2020年底,全国供销系统拥有连锁企业6697家,拥有配送中心10802个,发展连锁、配送网点83.2万个,对比来看,我们随处可见的菜鸟驿站的网点总数也才不到10万。

一个典型的乡镇供销社网点


笔者曾在《美菜网,一场尴尬的颠覆故事》的文章中提到:“中国的农产品流通非常的原始和滞后。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餐桌,农产品的流通需要经历50多个环节,因此损耗率奇高”。


而供销社这个由83.2万个配送点建立的、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供销合作社平台和流通体系,其实足以消解农产品产业链长、流通环节多的流通风险。


换言之,供销合作社是目前中国唯一具有全国组织体系的、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的供销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


政策同样指向着这一道路。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以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供销社系统历经多次改革


掌握流通体系的供销社,已在某些特定品类上拥有了巨大且稳定的下游需求,而这足以倒逼上游农业生产体系、生产方式的变革,比如棉花。


供销合作社系统棉花购销量已经占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因此,供销社有底气发起“质量兴棉”活动,也能够推动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参与棉花产业各环节相关标准制修订,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如供销社旗下的中棉公司,在新疆建立了“龙头企业+轧花厂+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服务模式,提升了棉花生产收购加工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纵向来看,若供销合作社能将这一路径推广到更多的农产品品类,那将有机会加速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发展进程。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董二千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2 14:12 , Processed in 0.0284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