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集权与分权:在摆动中达到平衡

2008-1-15 08:00| 查看: 77273| 评论: 0|原作者: 范莉莉 刘新华

摘要: 关于“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说:“我没有什么经验,就是中央集权多了,我就下放一点;地方分权多了,我就收上来一点。”

向左走,向右走?

分权、集权是从政治领域诞生的概念。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其立国之本是卢梭的《契约论》,讲究分权、制衡;而中国沿袭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其根本是“皇权神授”,讲究集权、控制。
政治制度形式一定会影响到企业制度。在企业的分公司管理中,权力分配和制约一定是个令老板头疼的大问题。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往往出现“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过、一过再放”的怪圈。
如果总部集权过多,会造成下列情况:高层职责不清,总经理更像是部门经理;各级管理者都在忙于救火;审批流程很长,但大家对签字都不负责;公司很多事无法开展,因为都得等总经理批;大家都习惯于请示,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不强;总经理在公司有绝对的影响力,但总经理一旦离开公司就无法正常运转……
如果总部给地方分权过多,往往又会出现下面情况:
1.市场策略无法有效贯彻执行。各分公司总是从自己利益角度出发,有选择地执行上面下达的市场命令:对我有利的,我就执行;不利的,我就不执行,或者敷衍一下,反正法不责众,总部也拿我没办法。
2.分公司老总在当地耕耘十数年,树大根深,势力极强,形成割据局面,总部骂不得、碰不得、迁不动。
3.严重者,分公司形成自有循环,除了向总部进货,其他一切全自己说了算。
集权好还是分权好?集权多一些好还是分权多一些好?是先分权后集权,还是先集权后分权?实在难以机械定论。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究其实质,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会见到访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关于“集权和分权关系”的回答,就形象体现了这一“艺术性”:“我没有什么经验,就是中央集权多了,我就下放一点;地方分权多了,我就收上来一点。”
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钟摆运动理论”,与毛泽东同志的谈话如出一辙。该理论把集权和分权比喻成钟摆的两极,挂钟的钟摆一会儿向左,犹如某一时期强调集权;一会儿向右,犹如某一时期强调分权。如此循环往复,互为更替,不停地在集权和分权中两极间摆动,从而在摆动中达到动态的平衡。

决定左右的六个方面

什么状况是“集权多”,什么状况是“分权多”?究竟何时该向左集权,何时该向右分权?这些定性描述的背后,有没有一些隐约的规律和思路可资借鉴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斟酌和审视。

1.企业的生命周期。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有形成、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计划的时间长度和明确性应做相应调整,从而也应有不同的组织集权与分权。
在企业初创阶段,一切从头开始,管理者应当更多地依赖指导性计划,多给下属一些见机行事、自主决策的空间。因为在这个阶段上,目标是尝试性的,资源的获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辨认谁是顾客很难,而指导性计划使当事主管可以随时按需要进行调整,组织也就有了很高的灵活性。
在成长阶段,随着目标趋于确定、资源相对容易获取和顾客忠诚度的提高,计划也应更具有明确性和具体性。这时,往往需要进行战略定位,或者进行文化革命和流程重组。企业不再允许存在意识形态的太多分歧,需要逐渐集权,统一方针政策,集中调配有限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明细企业的规章制度,优化各种工作流程和预算。
成熟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因此更适合制订长期计划和更强的集权。
一旦从成熟期进入衰退期,企业要重新考虑目标,重新分配资源,计划也要从具体性转入指导性。短期计划和适度放权能释放最大的灵活性,因为它将充分发挥各管理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握各种可能的机会,使企业渡过难关,迎接第二个春天。

2.规模。
如果只有几十条枪,百十匹马,全部家当都可以一览无余地暴露在老板的眼皮底下,自然无需分权;但如果“将十万之兵”,还大权独揽,让“在外之将”独听君命,则必败无疑。
有几个“魔术数字”可供参考:以千万元为单位,凡是5和10的倍数,企业都必须做一次集权和分权的“摆动”。
如:年销售5千万元的企业,老板一个人说了算,问题不大;但要突破1亿元,恐怕就要因地制宜,分点权力给区域分公司,甚至“分封”,搞“内部虚拟承包”,激发全员上下把企业做大(先做大才有机会做强)——江苏隆力奇创业之初就是“分封诸侯”的典型;但想要继续突破5亿元,可能就要发动一场“政体”革命,实施战略聚焦而削藩,适度的集权就有必要。

3.企业结构。
如果是专业化的企业,在该领域积累了形形色色的经验和心得,对消费习惯和行为也了然于胸,市场运作轻车熟路,就可以搞“大一统”集权,领导者即便“一言堂”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娃哈哈前董事长宗庆后对于中国三、四级城市的食品市场,有“超人”的直觉和灵感,再加上他每年有200天时间浸泡在一线,深知民间冷暖和消费者需求。所以,如果娃哈哈只是做三、四级市场的食品,宗庆后完全可以用个人的威望和专长实施高度集权,相信决策的正确度“八九不离十”。据说,娃哈哈所有的成功产品,无一不是宗庆后的手笔。
如果是多元化的企业,就应该分权,没有哪个人敢宣称是所有领域的专家;如果有,这个人就不是人,而是神了。试想有一天娃哈哈心血来潮,想搞服装或者连锁加盟,建议娃哈哈最好另请高明,不要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4.管理制度。
企业的管理制度越严密且健全,越可以分权,各区域公司在制度框架内办事,用制度来管理企业的运转,没有必要用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强行集权;反之,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制度,则要集权,因为这个时候分权,下面各行其是,没有章法,就会“一放就乱”。

5.决策者能力。
决策者能力高,采用集权模式;反之,采用分权模式。
中国成功的企业一般都是集权的,集权的背后一般都有一个能力特强的决策者。决策者能力强,好比有三头六臂,管理幅度和管理范围比一般人要大,什么事情都要亲自过问,这在逻辑上也是通顺的。
但集权模式下的工作效率如何?区域分公司会不会有很多事无法及时开展?区域分公司会不会都习惯于请示,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沦丧……这些问题倒值得那些自恃能力强而搞集权的领导者深思。

6.决策内容。
一般而言,战略层次的决策,总部决定了就是,区域分公司对战略层面的东西既不太懂,也不太感兴趣;但对于战术层面,尤其是与员工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决策(比如薪酬、升迁、奖惩体系等内容),总部应与区域分公司分享一些权力。即便总部“朕意已决”,也不妨放下身段,“共同商量”或者“征求多方意见”,为专制添几分“仁慈”。

几种权力必须下放

不管怎么集权,以下两种权力一定要下放给区域分公司:
1.人事行政权。包括人员招聘、面试、录用、奖惩、考核等权力。这个权力是区域公司行使正常管理的基石,如果没收这个权力,总部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区域公司有无存在的必要性,说不定干脆把区域公司这一层级“扁平化”算了。
2.预算弹性权。国内很多大公司普遍推行预算制,不仅严格把控区域公司的总费用,还把控费用的各个细目,比如人员编制、工资、奖金、渠道促销、地面人力推广、消费者促销等,每一个细目都不能超标。
更麻烦的是,还要把每一个费用细目分到不同的渠道、客户和产品。如果实际运行中任何一个细目有超支,则必须呈报签呈到总部批准。如此集权必然“一统就死”,区域公司不堪其累,往往搞数字游戏,欺上瞒下。
对于预算制,笔者有三点建议:
第一,总部要“抓大放小”,比如只抓总体预算,细目预算由区域公司自行调控,整体把握,各个细目之间可以灵活调配;
第二,要预留少许的弹性预算给地方公司,以备不时之需,不然与竞争对手短兵相接时,会贻误战机;
第三,给区域公司留一块“自留地”,鼓励区域公司自创毛利(提高售价、减少折扣、改变产品结构、多销售高毛利产品等)。凡是自创毛利者,可以大部分不上缴“国库”,提高区域公司的能动性。
必须提及的是:由集权到分权,或者由分权到集权,不是简单地向原先的制度框架回归。好比挂钟的钟摆,其幅度、位置虽然没有改变,但此时已非彼时,在不同阶段下集权和分权都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它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总之,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是一个在摆动中平衡的艺术。在物理学上,钟摆的摆幅可以计算,但在企业管理领域,我们就很难定量计算集权和分权的摆幅大小了。
但不管怎样,任何钟摆一定有一个轴心和一个中轴,否则就不能称其为“钟摆”。转换到集权和分权的关系中,同样有一个轴心和一个中轴。
1.一个“轴心”:权力跟着信息走!
任何一个企业,信息资源一定是相对分散的。企业规模越大,分支机构越多,产业越多元化,信息资源就越分散。足够且正确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谁拥有信息,谁就有发言权和决定权。权力必须跟着信息走,才不至于决策错误。
2.一个“中轴”:规范化与制度化!
总部与地方之间纵向权力划分的原则、内容、监督机制、违约处罚以及作业流程等等,都制定出标准作业书,并共同遵循。当总部权力机构与地方权力机构发生权限争议,一切以标准书为依归,而不是通过行政干预和人事任免手段来解决争端。“封建割据”和“削藩之乱”都往往是没有标准作业书所致。(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文章编号:3080109,收藏请编辑短信AA加文章编号发送至66556619)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范莉莉 刘新华)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6 11:10 , Processed in 0.0352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