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中国式营销的基因:创造性适应

2008-1-15 08:00| 查看: 51536| 评论: 0|原作者: 刘春雄

摘要: 我对目前盛行的营销比较研究不以为然,因为这种比较研究基本上是以跨国公司为标杆,然后寻找中国企业的差异。就如同比较欧洲人和中国人“谁的皮肤更白”一样缺乏意义。
我对目前盛行的营销比较研究不以为然,因为这种比较研究基本上是以跨国公司为标杆,然后寻找中国企业的差异。就如同比较欧洲人和中国人“谁的皮肤更白”一样缺乏意义。
其实,营销无所谓好与坏,因为营销的本质是对消费者和营销环境的适应,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跨国公司的基本生存环境是发达国家,他们的营销方法或许与欧美的营销环境是相适应的。本土企业主要生存环境是中国市场,我们应该问中国企业是否适应了中国市场,是否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一个统计表明,多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并不成功,以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本土企业根本不是对手。但是,很多跨国公司是以他们所熟悉的那套方法做中国市场,尽管他们很强大,但总体并不成功。在中国比较成功的宝洁、可口可乐、三星、诺基亚等跨国公司,恰恰是因为他们的本土化工作做得好,对中国市场高度适应。中国市场是对跨国公司的巨大挑战,因为中国市场与欧美市场差异太大,他们很难用熟悉的那套模式在中国成功。
前几年曾有过“先做大还是先做强”的讨论,后来发现那些“大企业”和“强企业”都在不断死亡,才知道大或强都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只有高度的适应能力才是决定命运的不二法门。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法则是达尔文教给我们的,那就是“适者生存”。
如果给中国式营销做一个结论,我认为中国式营销的本质应该是“创造性适应”。很多中国企业选择了“渠道导向”而不是“品牌导向”,这就是创造性适应的结果,因为中国的渠道经常使得品牌无用武之地。中国企业逐步靠渠道积累了品牌,而跨国公司并没有靠品牌打通渠道。
这就是中国式营销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并没有得到认同,只有像陈春花教授这样在企业做过总裁的学者才做了充分的总结。
中国企业懂得中国市场是“二元结构市场”,懂得用不同的队伍、不同的品牌、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策略去做不同的市场,这就是创造性适应。在对中国市场的适应能力上,跨国公司远远不如中国企业。
也许再过十年,中国企业比跨国公司还要“跨国公司”,那一定是市场环境变化的结果,不是向跨国公司学习的结果。只要中国的本土营销是适应中国环境变化的,中国企业营销就没有问题。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就是中国式营销的特点。
我并不反对比较研究,但反对只讲结果不讲条件(前提)的比较研究。我们应该以四个角度来看中国式营销:
第一,看中国式营销是否在不断进步,即中国式营销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样的。只要路径是正确的,结果就不会差。
第二,中国式营销是否在不断适应新环境,那些曾经成功的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太把经验当回事,不懂得经验只是特殊营销环境下的结果。
第三,中国企业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创造力如何,是被动适应还是主动适应。良性营销应该是“创造性适应”。
第四,中国企业走向陌生的市场环境时是否有适应能力,是否滥用在中国市场成功的“经验”。他们是否能像三星那样,宣称三星(中国)就是一个中国本土企业。
以“好与坏”这种方式来评价任何营销都是不合适的,“是否匹配”才是最合适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刘春雄)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3 11:22 , Processed in 0.0375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