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们的顾客,谁不是我们的顾客?这是一切顾客管理的原始出发点。
蒙牛酸酸乳的目标消费群一反常态,瞄准的不是“全体”,而只是“女性”;“女性”中也不是“全部”,而是“青春少女”;在“青春少女”中,它又独钟“超女”……它没有“一网天下”,定位越来越窄,消费群体却越来越大。
如果不幸定位错了,问画于盲,那么无论你下多大的苦功,都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目标消费群明确了,如何进行顾客管理?
大而言之,顾客管理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管心”,二是“管形”。“管形”属于外在的诱力,就好比修了路让人走,凿了渠让水流,垂了绳子让人攀;“管心”属于内在的磁力,就好比路数你宽,渠数你顺,绳数你牢。
具体而言,顾客管理内容广泛:需求管理、趋势管理、终端管理、情感管理、价值管理、时间管理、满意度管理、忠诚度管理……我想在这里着重谈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四个侧面:知遇管理、焦点管理、讹谣管理、瑕疵管理。
知遇管理。为什么会有“知遇之恩”这个词呢?因为相遇容易,相知就太难了。尽管你的产品摆得满世界都是,但实现“惊险一跳”的机遇只在“入眼”之后能否“入心”的一瞬间,抓住了就是“柳暗花明”,错过了就是“山重水复”!我们的办法之一是“免费品尝”,尽可能拦住每一位顾客,“让产品自己去说话”;办法之二是“敞开大门”,任人参观,“让工厂自己去说话”;办法之三是“权威认证”,通过“两个身体最值钱的人群”航天员与运动员的唯一选用,“让第三方来说话”。
“知遇管理”,遇在外而知在内,重点在“知”,“知”是技术,也是艺术。有许多优秀的产品晾在市里、压在库里、堵在厂里,皆因相遇容易相知难哪!
焦点管理。每一个产品都有顾客特别在意的“焦点问题”,谁能够完善地解决这个“焦点问题”,谁就最容易“打入消费者的心坎”。当然,“焦点问题”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因地而异,因时而变,甚至因人而别。比如家电,在发达国家顾客最关心的是“绝对质量”;而在中国,顾客特别在意这一点:“花了大价钱,有问题怎么办?”——因此,海尔打“金牌服务”,就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这就是对准了“焦点”。这一管理过程也可以叫做“对焦管理”。
讹谣管理。讹传与谣言,特别容易伤害行业、毁灭企业。比如,最近台湾有位先生就在牛奶方面制造了一个噱头:“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这种说法对消费者的认知实在是一种骚扰。照此推理,草(包括菜、药草)是牲口吃的,花是蜜蜂吃的,虾米是小鱼吃的,小鱼是大鱼吃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简直是罪加一等;再往早了说,在未有人类之前,海虫、蚯蚓等原始小动物就有了,水是它们喝的,土是它们钻的,植物是它们吃的(再往后,在食物链中,几乎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的“终结者”),如果食物不能“共享”,那么,等到人类问世时,岂不是一无可吃吗?对这种讹谣,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它会把我们的顾客引入歧途。
瑕疵管理。任何一类产品都不可能没有瑕疵,可是如何管理瑕疵却是一门学问:管理得好,获得的是顾客忠诚;管理得不好,引发的是顾客背叛。当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消费者怒气冲冲“找上门来”(来电、来函或来人),许多企业想方设法躲着走,结果越躲消费者越愤怒,从此一去不复返;少数企业却将这视作与顾客深度沟通的平台,通过系统交流,消费者彻底了解了这个行业与企业,从此获得了“免疫力”,在漫漫长征中再临风雨时,就成为处变不惊的“铁杆消费者”。
顾客管理是一个常说常青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具的演进,顾客管理的形态越来越多,互联网这个“向全世界发言”的平台,对顾客管理的速度与模式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挑战。凡工具都有两面性:“身遭马蹄”是一种境界,“骑上马背”是另一种境界。
无论什么的顾客管理,就其精神本质而言,只有一条金科玉律——顾客幸福我幸福!不能为别人创造幸福而想获得自身幸福,古来未有。(文章编号:1070705)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5-3 00:47 , Processed in 0.0443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