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中国企业向谁学习

2007-3-15 08:00| 查看: 81732| 评论: 0|原作者: 卞华舵

摘要:

中国企业学习的误区

如今,混乱且矛盾的管理思想让企业经营者无所适从,甚至乱了方寸。最终,致使很多中国企业在学习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基业长青》被很多企业奉为经典,正如十几年前流行的《追求卓越》一样。该书将世界上最好的企业与次好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书的作者总结了冠军企业所拥有的,但亚军企业所不具备的特点,最终得出基业长青企业的几个基本原则,并视之为所有企业成功的宝典。其实,这一结论的得出本身就是以偏赅全,不符逻辑。但不幸的是,许多中国企业将此原则当做经典加以模仿,其错误、荒唐显而易见。作者把冠军企业和亚军企业放在一起比较,冠军企业所拥有的恰恰是亚军企业不具备的,但亚军企业也是全世界优秀的企业。对弱小的中国企业来说,不仅冠军是学习对象,亚军也是学习对象。实际上,我们离亚军还有遥远的距离,更何况学习冠军呢?作者把冠军和亚军看成非此即彼的对照组,但许多中国企业不但与冠军没有可比性,与亚军相比也缺少可比的意义,由此得出的结论怎能指导中国企业呢?
“执行决定成败”论也颇为流行,近年到处都在谈执行力,颇有不懂执行就不懂管理之势。但什么是执行?与执行相对的概念是什么?各种“大师”、“教授”、“博士”把执行当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甚至有“90%以上的企业败于执行”之说。实际上,决策决定生死,执行只能决定快慢。老板都希望下面的员工执行力强,所以“执行决定成败”论迎合了老板的心理,但迎合并不代表真理。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是老板,是决策者,过多的强调执行是对中国企业的误导。
类似的理论在舆论界俯拾皆是,尽管这些观点的错误显而易见,但并非没有启发意义,这些皆是“片面的真理”。其实,“片面真理”的存在并不可怕,问题是它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流行”。更可怕的是,一些企业还视之为行动的指南。当这些“理论”成为企业的行动哲学时,其危害就不可小视了。
中国企业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从哪里学?是当今中国企业最急需回答的问题,也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中国企业应该学什么

中国企业应该学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以解开企业经营管理的谜团。
目前,认为企业经营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已经成为神圣的信条,权威的教科书皆视之为公理,连MBA的入学考试也视之为标准答案。但这个论断在误导所有的企业管理者。其实,企业经营管理不仅仅是科学、艺术,还是哲学。更确切地说,是哲学、科学和艺术的统一,辨析这一概念绝非作者过于挑剔,而是能帮助我们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解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是指蕴藏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内在联系,它表现为经营管理活动的一般原则及大量模型工具,这些原则和工具是不受国别、区域、行业、企业规模、所有制属性等因素制约的。正因为企业经营管理是一门科学,所以它能成为一门学科存在于大学课堂被传授,它有着自身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不受时代、地域和管理者的制约,它有实证的基础,且能被证实和证伪。
管理又是一门艺术。这主要源于管理的主体与客体皆离不开人。既然无法离开人,管理的所有活动就不得不受人的情感、意志、个性、能力等诸多无法用科学方法检测和度量的非理性因素的制约。因此,这种艺术性特点贯穿于企业决策及管理的每一个具体过程中,经营管理活动因人的千姿百态而导致千差万别。由于经营管理是一门艺术,它常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艺术的真谛也因此难以从教科书中获得,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修炼和感悟。
另外,管理还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参与这一实践活动的主客体皆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给本来已经扑朔迷离的经营管理活动增添了新的变量,而且并非“艺术”二字所能涵盖。世界观是一个哲学范畴,它与民族、区域、国家、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如同一个人无法或难以超越他所处的时代一样,企业经营管理也无法超越它的国家、民族和时代,这也是经营管理智慧难以复制的缘由之一。因此,企业经营管理是一门哲学,主要表现在经营的理念、价值观等企业文化领域。
认清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在本质,中国企业究竟应该学什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中国企业应该重点学习经营管理之“道”,而非学习经营管理之“术”;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经营管理的“神韵”,而非学习经营管理的“形貌”。那么,企业经营管理所谓的“道”与“神韵”是什么呢?企业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方法论、心态是企业经营的“道”与“神韵”,也是企业经营管理集哲学、科学、艺术与一身的统一体现。

中国企业向谁学习

第一,品中华古韵
认识到经营管理是一门哲学,对我们进一步审视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全新的意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之间的差异不仅取决于企业发展水平、管理者之间的差异,而且受制于民族、国家之间的宗教和文化的差异。企业生存环境的民族性特点决定了企业家应该且必须从自己的民族传统中去挖掘经营管理的智慧。改造国民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企业的任务是巧借和利用国民特点为经营管理服务。一个企业如果利用一种理念去塑造和改造国民,必然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和成本。
中国古代文化从哲学层面系统地阐释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的关系,从价值理念、心态、精神修炼、思维方法、行为制度规范等角度给我们以启迪。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中国企业获得智慧的捷径之一。由于中国人的人性中植入了中华文化的基因传承,中国人的血脉深处涌动着中华文化的因子,中国人心灵深处打下了民族文化深深的烙印,因此,中国的企业如果学习中国的古代文化智慧,往往学得更快,更易于理解、接受和应用。
当遇到一种智慧中西方皆存时,中国企业应尽量从中国去寻找,运用中国圣哲的思想精华,运用中国的经典故事,这是企业的明智选择。近年,许多企业把《谁动了我的奶酪》、《把信送给加西亚》以及西点军校的教材作为培训员工的读本,这是舍近求远之举,因为类似的经典故事及思想内涵在中国俯拾皆是。中国企业要善于用妇孺皆知的经典故事来教育员工。
企业的任务是整合资源,包括整合文化资源。因此,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尽可能地运用中国式的语言,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精神元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企业文化之根,从这一点出发,吸收和借鉴西方的智慧,才是成功大道。这是“经营管理也是一种哲学”这一思想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第二,辨西方智慧
西方的经营管理智慧是智慧来源的另一个维度。它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我们自己的优劣,我们不能不学。西方管理科学源于工业经济时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不断趋向成熟。最近十几年来,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西方经营管理科学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西方经营管理的成果已深入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西方经营管理科学的成果,对于刚步入市场经济国度的企业,有非常宝贵的知识、经验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向西方学习,要学习西方经营管理的内在精神,而不是具体结论。“探索、创新、怀疑、实证、理性、独立”等精神相互促进,造就了西方近代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运用到经营管理领域,将管理从经验式的杂谈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在西方的具体管理实践中也处处体现出这种精神。
经营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所谓科学即以理性主义为前提,思维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及逻辑推理基础上,不但重视归纳综合、整体和系统的思维,而且还要应该用局部的、解剖分解的方法;所谓艺术,就是以感性主义为前提,注重感性思维,应用模糊、丰富的隐喻,以及整体思维、辩证思维、跳跃式思维。另外,还注重人文因素、行为与心理研究,以及直觉与感情经验。    
相比较而言,西方经营管理的内在精神偏于科学,而缺少艺术;中国式的经营管理更偏向于艺术,而缺少科学。西方经营管理的内在科学精神,有利于弥补中国式经营管理的某些不足之处,正因为如此,中国企业需要恶补科学精神这一课。

第三,借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成功是自己实践的明镜。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防止别人已经历过的失败,这是企业获得智慧的路径之一。那么,如何借“他山之石”呢?
如同人类的科学、艺术文明、哲学宗教信仰一样,人类社会在不断地生产实践以及商业活动的实践中,一些典型的成功经验,如流水线生产、精益生产、虚拟组织、直销、连锁特许经营等经验,作为工商业文明被逐渐复制、普及并广为流传。工商业文明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我们从事工商业活动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
企业的前进如同行走在浩瀚的沙漠中,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如果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那是不可能的。标杆就是企业前进中的参照物,企业没有标杆,就不容易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有问题,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且做到什么程度。因此,企业经营必须寻找心中的标杆,通过寻找标杆,对比与标杆之间的差距,以标杆为学习榜样,比较客观地定位自己的目标。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正在演绎着中国经济的“三国演义”。三种所有制企业各有优劣,长短互见。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向外资企业学习,国有企业应该向民营企业学习,民营企业应该向国有企业学习。

第四,悟自我实践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手指路, 高手指路不如自己感悟。在实践中感悟经营管理之道,才是最高的学习境界,在实践中悟出的智慧才是最高智慧。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项实践活动,实践是企业经营管理智慧的最根本来源。任何别人的智慧,企业只可以学习和借鉴,而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因为别人的智慧是对特定范围内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升华,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对别人的智慧,企业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创造性地应用,这样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智慧。
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源于实践,实践常常走在理论前面。实践包含理论的所有元素,经营管理本身就是实践性科学,因此,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善于从实践中捕捉信息,在实践中“禅悟”价值理念,在实践中实现思维方式的超越,在实践中完善方法,在实践中修炼心态。
事实上,在实践中悟出的智慧才是最高的智慧。那么,如何在实践中悟出智慧呢?实践者不但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而且要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另外,要摒弃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实践中学会思考,这就是所谓“行须思,思见于行”。


(文章编号:20206)
(编辑:大千lidaqian@hotmail.com
lidaqian@188.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卞华舵)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9 09:49 , Processed in 0.0334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