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市场大革命』即将爆发

2017-3-6 10:44| 查看: 154166| 评论: 0|原作者: 高建华

摘要: 过去越成功,转型难度越大,因为越成功就越固执,越是相信过去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过去这几年,一场商业上的革命正在慢慢酝酿、悄悄进行。“打土豪,分市场”已经成为屌丝逆袭的目标,也是唤起很多人革命意识的突破口。一些高举“互联网思维”大旗的大咖利用屌丝逆袭的渴望,正在策划一场史无前例的“市场大革命”。革命的对象就是过去30年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虽然成功的企业家们目前掌握着各种资源,但是绝大多数不会玩自媒体,没有掌握舆论的控制权,从而失去了制高点。况且,其数量与屌丝群体相比处于极大的劣势。因此,只要有精英大咖挑头,唤起屌丝的热情,提供相应的支持,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廉价的自媒体手段,就可以把革命的火种播种下去。只要有几个屌丝逆袭成功,就会吸引无数的屌丝加入革命大军,从而颠覆原有的市场格局,打碎旧世界,创立新世界。


市场大革命的起因


       为什么会在这个时代发生市场大革命?坦白地说,是因为传统企业在过去的高速发展中欠债太多,很多该做的事情并没有做好。过去这些年积累的很多矛盾开始集中爆发,很多被高速成长掩盖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这些问题以前没有被重视,比如不拿客户体验当回事:尽管口头上强调客户至上,但是并没有多少企业真的基于利他的理念给客户提供有独到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主观因素之一。

       传统企业老板忽视了对员工的培养,忘记了经营人心,更没有考虑到年轻一代员工的现实需求,因而老板和员工逐渐走向对立。这是主观因素之二。

       中国社会的分层已经基本成型,屌丝阶层看不到一步一步爬升的通道,他们渴望有鲤鱼跳龙门的机会。要知道这个群体没有任何包袱,也不怕失去什么,属于“无产阶级”,可以义无反顾地投入革命。由于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比传统企业的老板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这是主观因素之三。


市场大革命的主力


       战争也好,革命也罢,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想办法摧毁敌人的意志和自信心。一些有远大理想并善于借力的精英大咖看到了这个难得的机遇,通过调动庞大的屌丝阶层,向比自己强大得多的传统势力发起了进攻。尽管真正能实现逆袭的屌丝非常有限,但就像成功学和直销企业的玩法一样,只要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希望,就会引来无数人奋斗。

       为了扫清革命的障碍,把大家的思想搞乱,让很多人失去理智,甚至陷入焦虑状态,精英大咖们发明了只有中国才有的概念——互联网思维。这令硅谷真正的互联网大佬们惊讶,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互联网思维。很多不辨是非的专家学者也推波助澜,谁不谈互联网思维,好像就是“反革命”。

       过去100年,中国曾发生过几次大的革命。这次市场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和进展的逻辑,与以前的几场大革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挑战者们虽然自己是精英阶层的一员,却可以利用屌丝的革命激情来实现自己的大业。当然,这场革命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目前来看,市场大革命的三个主力群体已经被动员起来,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却形成了合力,推动着中国市场的转型和演变。

       第一个群体是传统企业中的“变革者”。他们敏锐地感受到了社会演变的趋势,作为行业的先行者,自己主动站出来革自己的命。这批人属于既得利益集团中有远见、有危机意识的人。

        第二个群体是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跨界者”。这些人在传统行业或新经济领域赚到了钱,有了经济基础,看到某些行业还停留在落后状态,于是过来跨界打劫。

        第三个群体是没有任何背景的“创业者”。他们年轻、聪明、好学,没有任何负担、顾虑,属于“光脚”的屌丝阶层,不用担心失去什么,所以可以勇往直前。这些人往往以行业颠覆者的面目出现,希望实现屌丝逆袭。


市场大革命的外部条件


       任何革命的到来,都要有革命的土壤和舆论的氛围。总结来看,三个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促成了环境的变化,具备了市场大革命的前提条件。

       首先是市场的变化。过去30年,中国的主流消费群体发生了两次大的演变:第一次演变是20年前开始的,大批人从温饱走向小康;第二次演变是5年前开始的,大批人从小康走向中产。

       第一次演变造就了一大批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企业,他们通过上规模、降成本,成为大众化市场上的佼佼者,用物美价廉的产品赢得了市场。而5年前开始的第二次演变正在进行中,必将造就一大批有独到价值、中等规模的“隐形冠军”,他们面向小众化市场,成为某个特定消费群体的最爱。这次演变会引发游戏规则的变化,很多人会从价格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最终的结局是给中产阶层提供优质优价的好产品。

        其次是员工的变化。很多企业的主力员工已经是“80后”“90后”,他们与“60后”“70后”的心态、价值观有着本质区别。这些人从小就没挨过饿,对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并不认同,他们喜欢聪明地工作而不是傻干,更不愿意加班,他们喜欢走捷径、想办法。面对新生代员工群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文化都需要做出调整,否则无法赢得忠诚。

       到了这个时代,提倡员工至上就成了必然,因为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老板们需要从关注客户转化为关注员工,需要从关注事转化为关注人。

        最后是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态。可是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大家争论不休,有人说互联网是工具,有人说互联网是思维,还有人说互联网是哲学。其实这些定义都不准确,都是从一个侧面来看世界。

       我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互动媒体属性、有外溢特征的基础设施。互动媒体与传统的单向传播媒体不同,给了大家参与的机会。外溢特征是说互联网可以跟很多行业融合,形成新的物种,就像电一样,最初是为了照明,后来被用到各个领域。而基础设施则是为了提高效率和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就像高速公路、高铁、桥梁一样。媒体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认知,甚至会上升到哲学,而把基础设施说成是工具似乎也是合理的。


势均力敌的三国杀


       面对不期而遇的市场大革命,很多人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是传统企业的老板们。日子过得好好的怎么说变就变?奶酪真的会不见吗?很多人陷入了焦虑状态,很多行业大佬纷纷低下头来请互联网新贵登场,来告诉他们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的老板们从站在台上讲课的老师,变成了坐在台下听课的小学生。

       高举互联网思维大旗的大咖们在第一回合中显然占据了上风,成为比创业者和投资者获利更多的精神教父,他们才是双创运动的真正受益者。不过他们能火多久,取决于有多少屌丝信徒能在未来三年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如果这些大咖不能批量制造屌丝逆袭者,出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新贵,那么屌丝逆袭将成为美好的童话故事。

       未来三年,我们将会看到变革者、跨界者与创业者在市场上厮杀,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要看各股势力的毅力和决心。目前士气最高、处于进攻一方的是创新者,跨界者正在小心翼翼地布局、伺机进攻,而变革者则是众多传统企业中一个很小的群体,目前处于防守一方。三股势力各有优势:变革者有资源、有资金、有人才、有市场;跨界者有资源、有资金、有人才、有思想;创新者有思想、有抱负、有压力、有风投。一场势均力敌的三国演义即将上演,谁率先抢占了制高点,谁就能赢家通吃。


传统企业的三条路


       传统企业如何在这场市场大革命中生存下来、发展壮大,甚至实现突破?我个人预判,摆在传统企业面前有三条路,看大家如何去选择。

        第一条路是有进取心的传统企业,借助这次市场大革命,化危为机,在外力的推动下实现飞跃、蜕变,尤其是补上市场营销(Marketing)这一课。很多大企业,哪怕做到上千亿元的营业额,依然停留在推销(Sales)状态,靠人海战术、狼性团队去打天下。只有进入营销状态,才有希望成为垄断竞争中的一员。

       对这类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回归商业的本质和核心,基于利他的理念重新调整经营管理思路,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同时,这类企业需要在管理哲学方面走在创业者和挑战者的前面,最差也要跟他们同等水平。这部分企业约占行业总数的1%左右。

       第二条路留给虽然有进取心、想做大做强,但是资源和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成为行业领头羊,只能是第二方阵的传统企业。他们最佳的选择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提升,成为一个有一定价值的品牌,可以在一个区域市场上或者细分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继而成为全国性大品牌并购的对象。

        这条路无论是对员工还是老板,都是不错的结局。最难过的一关就是转变思想,因为很多人过去一直把企业当儿子养,现在需要当猪养,不能舍不得卖。这部分企业约占行业总数的20%左右。

        第三条路是很多传统企业最不愿选择的一条路,那就是退出市场竞争。在企业还值钱的时候要么尽快整体卖掉,要么变卖资产关门,这些资产越拖越不值钱。

        这些企业最难过的一关是感情上接受不了,面子上过不去,不愿意言退。有人说我就是不想退出,还想挺着,结果会如何?也许能挺几年,到最后一定是裸退。从现实的角度看,这样做没什么不好,老板可以全身而退,从企业家变身资本家,从过去自己辛苦地经营管理一个企业,变成投资者。这部分企业将占到行业总数的80%左右。

        那么多企业关门,员工怎么办?其实不用担心,随着那1%的佼佼者不断发展壮大,他们除了会兼并整合第二方阵的企业之外,还会吸收大量的员工,好员工不愁没有好工作。


率先进入垄断竞争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从初级竞争到无序竞争,再到完全竞争,最后才是垄断竞争。而垄断竞争的定义就是有限选择、各有特色,整个行业进入稳定状态,竞争强度下降,行业从微利经营转变为厚利经营,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按照正常的节奏,各行各业要想完成这四个阶段的演变一般需要20年,甚至30年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众所周知,地方保护是GDP考评制度之下的必然产物,优胜劣汰的机制在中国市场上被人为干预了。

        对于互联网创业者来说,没有几个是靠自有资金去发展的,在资本的推动下,创业者不得不做好顶层设计,把商业计划书做到位,把各种问题和潜在风险考虑周全。可以说,风险投资的唯一作用就是帮助创业型企业迅速从初级竞争转变为垄断竞争,避免长时间的消耗战,直接跨越无序竞争和完全竞争状态,加速了创业型企业的规范化进程。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不管选择哪条路,都必须有二次创业的思想准备。过去越成功,转型难度越大,因为越成功就越固执,越是相信过去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市场大革命,传统企业必须有归零的心态,谦卑地去学习、实践,尽快掌握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体说来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做文章:

        1.树立小众化思维。放弃过去那种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改为仅为部分人服务,这样才能聚焦,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建立根据地,成为有主导权、定价权和话语权的品牌。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就是给消费者选择权,企业必须用不同的产品去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一旦企业有了小众化思维,就可以减少变量,就能够精耕细作。具体说来就是通过战略规划或商业模式设计的方法论,找到市场的规律,发现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根据客户未被满足需求去设计差异化的完整产品,给客户一个非买不可的理由。这些都是传统企业过去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2.回归商业的本质。也就是为目标客户创造独到的价值,不管你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必须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没有价值就必然会被淘汰。其实不管市场如何变化,商业的本质从未改变,商业的逻辑也没有改变。也许很多人都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是因为没有找到核心的规律,没有往深处挖。

        一旦触及商业的核心,很多东西都是永恒不变、可预测的。比如,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关心什么?一定是乐与健。这是十年前我就一直谈的一个概念,但是仅有极少数人听进去了,寥寥无几的企业付诸行动。未来五年中国市场将会由中产阶层来引领消费,谁把握住中产阶层的脉搏,谁就是佼佼者。这种观点与得屌丝者得天下是完全不同的。

         3.重视经营人心。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才能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让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换句话说,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集体利益挂钩,才是管理的真谛所在。

       中国的IT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之所以在经营人心方面走在其他行业的前面,就是因为他们最早与硅谷接轨,善于学习硅谷的先进理念、平等文化、管理哲学,从而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可以说,强调员工至上是一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维逻辑,使企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在这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中,谁能抢占制高点,谁能率先进入垄断竞争状态,目前还不得而知。从舆论的角度看,目前是创业者处于有利的位置,但是不要盲目乐观。别忘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当大多数人都炒股时,股市就快出问题了;而当大多数人都创业时,市场也就快出问题了。

       今天的中国市场,依然处于非常浮躁的状态。人们喜欢浅思维的观点,喜欢快餐文化,尤其是屌丝阶层,都想着拿来就用、一招制胜、一夜暴富。所以,嗅觉灵敏的大咖们自然成为这些人的最爱。市场大革命的结局如何?好戏还在后面,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编辑:

王文正    124799875@qq.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高建华)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

酷毙

雷人
4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9 11:10 , Processed in 0.0358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