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企业信誉: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核心

2006-12-29 08:00| 查看: 70237| 评论: 0|原作者: 谭晨辉

摘要: 主持人语:企业信誉的意义,应该突破传统的理解,上升到企业竞争力层面来考量。品牌之基,其根本在于诚信。从文化、价值观和企业战略,都不能用硬体来伤害软体。在满足对外信誉的同时,内部诚信的构建,更是企业长治久安的立身之本。

企业信誉这个词,我们通常会将其理解为“诚实、守信”,我们老祖宗的生意经中就经常就说这个。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企业信誉就是不生产伪劣产品,有时候又将其等同于企业品牌建设,有时候又将其简单地当成一个企业经营中无关紧要的因素,稍稍不注意,就将其遗忘,或在与企业的短期盈利、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因素的权衡之中,将其放弃。企业信誉真的这么无足轻重?
在企业面临全面竞争、传媒无处不在、企业成为社会公民的今天,企业信誉可以帮助企业集聚各方力量,形成企业的强大社会资本,企业信誉也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根基,成为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核心。当我们“看扁”企业信誉的时候,企业信誉也会“看扁”我们。我们需要从企业内部信誉机制的建立做起,以此为基,继而建立与企业外部各种利益关系者的信誉机制,如此,企业方能持续发展,建构起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人之所助者,信也
牛根生离开伊利初创蒙牛的时候,没有钱、没有人、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不过,因为老牛出来干这个事情,他的很多老部下、亲戚、朋友、业务关系人等听说后,纷纷汇集在老牛身边。投资蒙牛,其实也就是投资老牛个人。这些人之所以敢把钱交给牛根生,与其说是因为他们相信他的能力,不如说是投资于老牛的信誉。有能力的人很多,为什么相信他,不用担心他发达之后忘记这些雪中送炭者?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的信誉问题。
《周易》中说:人之所助者,信也。一个企业有信誉,它的品牌价值才能持续下去,不然品牌价值也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由此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史玉柱重出的时候要那么着急去还钱,那正是因为要重新获得信誉。所以《左传》说:能信不为人下。意思就是能守信用的人,就不会居于人下。而一个公司,有信誉才能够持续下去,在竞争中凸显出来。
人之所弃者,失信也。今年央视的“3·15”揭露了欧典地板的谎言:编制德国百年品牌的谎言,将一个正宗的本土品牌说得“真的很德国”。其实,地板质量没问题,也就因为撒谎,欧典地板的市场急转而下。更为惨痛的是纷纷扬扬的“欣弗”风波,使得一个几千人的公司濒临倒闭,而其老总裘祖贻,不堪各方压力,觉得愧对自己的良心,悬梁自尽。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核心就是企业的信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信誉是企业经营的根基。缺乏企业信誉,一些企业虽然可以获得成功,但也往往昙花一现。
巨大的品牌价值可以因为企业缺乏信誉,而瞬间消失。比如年销售额曾经达到80亿元的三株因虚假宣传刺痛了老百姓的心,失去企业信誉,让“三株神话”不攻自破。企业文化是很多企业所重视的,很多企业提倡速度文化、学习文化、创新文化、狼性文化等,但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种诚信文化的话,其他文化也就难以持续下去。比如这一两年我们很多企业推崇的狼性文化,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狼性文化当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如果我们只讲狼性,不讲诚信的话,市场得来也会失去。谁会跟一个没有企业信誉的企业长期打交道呢?而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人之间也“狼性”起来,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蔑视规则,无视人性,彼此没有一种信任关系,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又比如我们的企业战略,如果没有诚信为基,就会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因为内外部的种种原因,遭受障碍与挫折,再好的战略也不能持续下去。一个组织,再好的制度,如果内部没有诚信,制度也会流于表面,种种漏洞会让管理者防不胜防。在摩托罗拉,遵守职业及商业道德是工作标准中最基本的一条。再好的领导,再好的员工,不遵守职业及商业道德就不合格。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论语》中说:君子先要获得信任,然后才去管理百姓。在企业经营中,企业信誉的建立,首先来说是一个企业内部信誉机制建立的过程。
在企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中,信誉机制的建立显得非常重要。信誉的实质是交易双方给予对方的一种稳定预期,在这种稳定预期的情形中,人们有进行重复博弈的动机,而不再是一次性博弈。只有这样的信誉机制的建立,方能防范企业主所担心的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而避免出现“一锤子买卖”。企业经营者与企业普通员工之间也是如此,唯有良好的信誉机制作为保证,方能上下同心,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才能聚集企业人的力量,经营好企业。如果一个企业经营者没有了信誉,经常做出一些对员工的虚假承诺,在短期内能够“蒙蔽”员工,但长期下去肯定是背信离心。所以有人说“钱散人聚,而钱聚人散”。
建立内部信誉,除了建立企业经营者个人的信誉,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企业内部的信誉机制,使得企业信誉能够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让企业的每个员工,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都能够以企业信誉为基,而不做出违背企业信誉的事情。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从战略层面明确哪些事是有助于企业信誉的建立的,而加以鼓励,而哪些又是有悖于企业信誉的建立,而加以调整或者制止;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通过明确陈述、广泛交流而让全体员工对企业信誉的建立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形成企业信誉为重的价值观;管理者需要建立一种激励和惩罚机制,而保证企业信誉机制的长期运行;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在日常经营中贯彻企业信誉机制,底线为不违背利益关系者的利益,更高的是为社会大众创造价值,做出贡献,从而能够使得企业信誉机制成为企业长期持续的核心基因。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大学》说:“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这个诚,不仅要求自己做到,而且用来完成万事万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企业需要对雇员、顾客、供应商、股东、社会公众等利益关系讲究信誉,也就是企业信誉不仅需要针对企业自身,还需要有效地将企业信誉传递给企业的利益关系者。其中企业内部信誉机制的建立,是企业外部信誉建立的根基。
菲利普·赛德勒的《持续竞争力》的核心思想是将顾客、雇员、供应商、股东和社会以及环境保护的需求纳入企业的经营战略中,这对于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在该书中,菲利普·赛德勒把这种需求定名为“利益兼容法”,也就是说,要建构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必须兼顾各种利益关系者的利益。从企业信誉的角度来看,在建构企业内部信誉机制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针对外部的各种关系者讲究企业信誉,并加以有效的传播和管理。面对客户,我们需要讲究企业信誉,在同客户的交互过程中形成信誉,而这种信誉又能够使得企业以较低的成本与客户达成交易,长期以来,可以保证企业品牌价值得以很好地实现。反之,如果一个企业缺乏信誉,只要不是什么垄断行业,客户就会选择其他信誉好的企业;在产业链条的合作之中,企业需要讲究信誉,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内外部协作生产链,由此可以同甘共苦,快速响应,积极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对于股东,企业需要讲究信誉,维护股东利益,向股东负责,否则,就会导致股东用脚投票;在这个传媒发达,对于企业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中,企业还需要对公众讲究信誉,建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公民的形象,获得社会认同和强大的社会资本,否则,企业必将面对公众的集体舆论压力,这种舆论压力还会传递到市场上,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
良好的企业信誉在一个混乱的市场中,成为一种独特的吸引消费者、激励公众的企业独特价值点;良好的企业信誉在一个良好运行的市场中,成为企业聚集力量、获得各方认同与支持、保证企业持续运作的根基;一个具有良好的内外部企业信誉的企业,就可以实现“仁者归心”,聚集内外部的力量,获得内部员工认同,获得社会认同,赢得巨大的社会资本,从而建构起企业持续发展的坚固基石。如此来看,企业信誉就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核心。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谭晨辉)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21 20:57 , Processed in 0.0345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