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

2015-12-21 15:45| 查看: 60004| 评论: 1|原作者: 黄兵

摘要: 有没有一种可能:种植大户仅仅种好地就可以了,专心生产环节,不用操心农产品的销售,换句话说,种植大户只要安心把地种好,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就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 种植大户是广大农民中的一个代表性群体, ...

有没有一种可能:种植大户仅仅种好地就可以了,专心生产环节,不用操心农产品的销售,换句话说,种植大户只要安心把地种好,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就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

 

种植大户是广大农民中的一个代表性群体,要搞清楚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或者说为什么真正赚钱的很少,我们不妨先从农民说起,毕竟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不赚钱已经是多年的事实了。

 

农民为什么不赚钱?

 

抛开政治、体制、经济、环境等因素,从农民自身来看,农民为什么不赚钱?种田为什么不被看好?种地为什么没有收益保障?农民的收入为什么不能持续增长?

市场经济条件下,包干到户,农民实际上就是一家自负盈亏的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销售,销售给谁,赚钱还是亏本,都是自己的事,是完全独立的,是自主决策的。

那问题就出来了:农民具备企业盈利的条件和能力吗?

我们都非常清楚,当前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普遍文化素质低,大部分农民并不具备商人的头脑和意识,也不具备闯市场的天资,而是一群地地道道的生产者,是一群只会埋头苦干的专职生产者,大部分农民是想着如何种好地、如何增加产量、如何避免天灾有个好收成的,官方语言也是把农民称为“农业生产者”。

生产企业要盈利,就必须做到产销对路,产销两不误。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农民形成了专职生产的习惯和特点,这就决定了农民在“产”的方面相对得心应手,但在“销”的方面往往就一筹莫展了。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农产品卖不出去或只能贱卖、农产品价格频现暴涨暴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甚至出现“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为代表的小宗农产品价格如坐过山车的现象,往往农民的损失非常惨重。

最要命的是,“销”会决定“产”,而农民接收信息的渠道很狭隘,接收的信息往往是零碎的和滞后的。农民往往依靠个人经验和片面的信息来决定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盲目跟风,别人种什么也跟着种什么,或者什么价格好就种什么,等到自己收成时才发现价格已经不好了,产量过剩、“菜贩子”压价、政府控制价格等等情况,因此才会导致“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增产不增收”、“丰收悖论”的现象发生,可以肯定地说,小农户注定是玩不过大市场的。

处于农产品供需链条最底端的农民,很难及时获取准确的需求信息和科学的分析指导,很难预测农产品价格走向和市场供应情况,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生产的产品不一定适销对路。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又决定了自身产量有限,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对“菜贩子”没有话语权,缺少定价权,无法处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而且,农业耕种很大程度上是要“靠天吃饭”的,病虫害暴发、自然灾害都有可能会对农作物收成产生重创。再加上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差、农业保险不健全、土地分散种植、粮食收购价格由国家制定、农业相关补贴力度和扶持政策不够等原因,你就明白农民为什么不赚钱的原因了。

 

仅仅种好地够不够?

 

小农户搞不定大市场,那就发展大农户,发展种植大户(实际上目前也只能定义为小规模种植者),适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生产效益。

种植大户同样也要参与农产品销售,既要负责“产”,又要负责“销”,种植大户就玩得过大市场吗?就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吗?就可以掌握农产品定价权吗?与市场对接就更加主动了吗?

我个人持怀疑态度,我相信肯定有一小部分种植大户,利用自己的种种资源和优势,可以做到产销一体化,可以做出特色和产生盈利,华丽转身,赚到可观的收入。但大部分种植大户还是做不到,种植十亩和一百亩的区别并不是特别大,还是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还是难以做好“销”的方面。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种植大户仅仅种好地就可以了,专心生产环节,不用操心农产品的销售,换句话说,种植大户只要安心把地种好,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就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

谁来负责农产品的“销”?谁相对于农民而言更具有“销”的商业意识和实力?谁来负责种出来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

本地的经销商,既有可能是批发商,也有可能是零售商,但一定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能够进入农产品的流通领域,打通销路,如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农产品深加工。既给农民供应全套的生产资料,又参与农产品的收购、仓储与销售,扩大了经营范围和盈利环节,农民不用担心种好了地却卖不出去,或者卖不了好价钱,种植收益有了基本保障。

这样的话,随着农业生产全面推进机械化,专业化服务公司的出现,农民用机械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来种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农业技术的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依靠建立经销商(零售商)+ 种植大户的产销模式,经销商完成所有的采购程序和销售工作,农民的工作就变得非常简单,只需要按照要求种好地即可,只要想尽办法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即好,其余的事情统统不用管,都交给经销商来搞定,包括种植的品种和数量、农资产品的供应和农产品回购。这等于是经销商和农民捆绑在了一起,达成牢固的利益结盟,让农民也能够有可观的收益,减少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一些经销商针对特定的作物在尝试直供种植大户,即经销商+种植大户的模式,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农产品收购、农产品仓储、农产品销售甚至农产品深加工都是由经销商来完成,是完全一体化的,种植大户只要种好地就可以了,增产又增收,大大提高了种植大户的生产积极性。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黄兵)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刘华东 2015-12-22 18:47
就农业论农业农民生产的问题是找不到答案的,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的农业条件也不一样,有些地方注定无法进行规模化种植养殖。实际上农业的发展天然依赖于政策,这需要以全国进行统筹规划,各省市有目的地进行政策倾斜,以经销合作社的模式进行整合,然后让农民专事生产而且有保证有足够的收入。而下游的流通领域还可以消化部分农民工,在各地规划有序的情况下让经销商也有钱可赚。

查看全部评论(1)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9 04:01 , Processed in 0.0338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