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互联网金融:有金融没思维

2014-6-9 09:46| 查看: 164618| 评论: 0|原作者: 张书乐

摘要: 在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盈利模式前,互联网金融就是一颗最为危险的定时炸弹。

OTT作为互联网思维中最热门的蓝海走势,此刻正全面将焦点集中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特别是支付宝、余额宝、微信支付等诸多时下大红大紫的产品身上。

 

OTT 余额宝利润从哪来

 

作为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明星,余额宝承受了极大的赞誉,并被看作是继微信之后的又一个成功绕过传统运营商,实现OTT(过顶传球)的互联网产品。

在几乎是一夜暴富的庞大规模之下,一个数据则更能说明问题,据统计,余额宝平均每个账户3300元,属于典型“小散”性质。也就是说,恰恰是最普通的市民群体,或者称之为屌丝群体,才是这些“余额宝”的最大金主,这些钱当然大多是从他们的银行账号上挪移而来。

利益无疑是驱动这些互联金融产品被庞大的屌丝群体疯狂点赞的关键,余额宝收益率为6.4%?6.45%,这样的“活期”业务收益,俨然比银行的定期利率都高。

但余额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OTT,因为如此高的收益率,并非来自投资,而是钻了银行为了揽储而出现的存款利率“漏洞”上。余额宝们把钱从银行账户里转走,通过货币基金绕一圈又以大额存单存回到银行。

银行俨然就是帮助“各种宝”创造互联网金融奇迹的始作俑者,这只能怪银行自己,哪怕利率提高的今天,这种剪刀差依然存在,就给予了“各种宝”机会。

这其实恰恰解答了人们内心的疑问,即收益从哪里来。而钮文新的炮轰,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对“各种宝”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所以,如银行无根本上解决剪刀差的良方出炉,“各种宝”将会得到更加野蛮的生长良机。而钮文新等寄希望于上级监管部门的取缔,则可能难有下文。

 

互联网金融就是众筹

 

疯狂掠夺银行存款的余额宝们、支持打车应用烧钱大战的移动支付们,已经拉开了互联网金融的大幕,但一旦剥去互联网金融神秘的面纱,露出赢利的本来面目,则不再神圣。

互联网金融只是利用互联网的构架而让传统的金融模式获得更广泛的和更自由的衍生,并得到更多的场景应用。互联网金融并不代表互联网赚钱,它的投入和风险同样巨大。但这并不能阻止众多互联网公司杀入这个战场。而目前可实现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则主要是以下三类:

一是类余额宝式的投资理财产品。这是用户增值业务,难点在于如何保持高回报以确保客户不流失,如无漏洞可钻,靠基金进行各种投资和投机,其高增长率和风险状况都难以预测。且此类模式需要有强大的原始积累,目前家大业大的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依靠第三方支付平台鏖战而形成鼎足之势的支付宝和财付通,才有此实力,并已形成先发优势。其他则更接近于打酱油。

二是移动支付们,这是用户付费项目。这块天地目前看来,同样是财大气粗的阿里系和腾讯系的天下。所不同的是,其他公司将可以借助O2O模式,以接地气形式,辅助移动支付形成更多的支付场景,如何选择和移动支付建立互通口,而不是自建一个全新的移动支付平台,将是未来的互联网热潮。

三是已经出现2年多但并没有太多发展的众筹平台,这是用户投资和创业项目。由于缺乏较理想的项目,这个平台互联网巨头渗入较少,成长缓慢。但目前众筹环境在国内已经得到改善。但在缺少创新产品的中国,使得国内众筹目前更像是电视创业秀的网络版。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无论互联网金融在未来出现何种全新的项目类型,但其实际上都是一种宏观的众筹,即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吸引草根和屌丝参与其中,而非过去传统金融更注重大客户的形态,以聚沙成塔的形态,将小额资金变成一个长尾,从而形成互联网金融的长尾效应,实现在理财和消费两个方面的核聚变。

 

互联网金融本质没变

 

互联网金融必然对涉及金融的各个领域带来极大的影响,只是它依然逃不过传统金融上投资、理财上的固有瓶颈。

之所以互联网金融产品特别是投资理财类产品如此受到屌丝欢迎,这是在中国投资理财环境长期压抑下的一个总爆发。在国内,普通人投资理财的渠道受到极大局限,而互联网金融在投资理财上许下的收益率和安全性诺言,让对金融完全业余的屌丝们找到了自己的蓝天,也极大地吸收了众多社会游资。但除了“散户”聚成“大户”,互联网金融并没改变金融行业的实质,理财投资依然是按照最传统方式进行,只是让钱换了个储藏柜罢了。

而移动支付们则更悲催,在盈利前景尚没有展开之初,它不仅不能像“各种宝”那样空手套白狼,还要烧上数亿元用打车应用来收揽用户,靠“抢红包”来培养用户习惯。

在完全还没找到自己定位和盈利模式的互联网金融面前,超高速膨胀的用户规模和与日俱增的所谓互联网思维的神话,其实就是一颗最为危险的定时炸弹,一旦出现金融风暴、国家政策调整或其他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其可能瞬间就被自己聚集起来的巨大雪球所引发的雪崩所淹没,更被人们的口水所淹没。

    毕竟互联网金融还没有自己的思维,它所采用的手段不过是将传统金融的那些不为屌丝所熟悉的“套路”网络化,而不是进行了创新。它较之团购、App等大热之后跌落尘埃的互联网项目来说,更幸运地碰对了中国大众的心理,但它依然还是很像一个互联网泡沫。阳光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同样适用。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张书乐)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1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30 12:39 , Processed in 0.0346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