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总把新桃换旧符

2014-3-7 10:05| 查看: 78599| 评论: 0|原作者: 熊兴平

摘要: 2013年是蛇年,而人生就像蛇蜕去旧皮一样,总把新桃换旧符,不断地否定,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波折,不断地成长。 我的2013年,常常游离于农资营销之外,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做农资营销快13年了,有些疲惫,需要休养生息 ...

2013年是蛇年,而人生就像蛇蜕去旧皮一样,总把新桃换旧符,不断地否定,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波折,不断地成长。

我的2013年,常常游离于农资营销之外,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做农资营销快13年了,有些疲惫,需要休养生息;二是觉得农资圈子很小,农资市场如同一眼小井,需要经常跳出小井之外看世界;三是需要在思想上“蜕皮”,需要反思自己的农资营销生涯。

 

1、中国农药市场,大约只有500亿元左右

201310月份,我看到新闻说,美国市场调查公司GFK估测,中国植保市场(终端农民)容量大约892亿元。这使我想起,2007年初,曾在无聊之时,我做过一次私下统计,中国农药市场,按照厂家发货量来统计,大约在460亿元左右。假若2013年农药厂家发货只有500亿元的话,则农药批发及零售的毛利空间不到400亿元。如此看来,农药市场及农药圈子,真的是很小,因为2013年万科企业的房产销售额是1709亿元。

 

2、抛弃执著的“农药思维”

如果你的头脑里只有“锤子意识”,那么你的眼中所见,到处都是“钉子现象”。依此类推,如果我的头脑里只有“农药意识”,那么我的眼中所见,到处都是“病虫草害现象”。

可事实上,2013年病虫草害,发生并不严重,这让很多农资企业很失望了。很多农资人并不真心地关注种地农民的种植收入增减状况,而是“避席畏闻农药害,卖药只为稻粱谋”,部分人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为赋新辞强说愁”,片面地强调农药的重要性,夸大农药的作用和意义,说到底,这也是井蛙之见。抛弃头脑里的“农药意识”,放下执著,清空成见,敞开胸怀,不带职业立场地看待三农,我感觉更轻松更自由。

 

3、粮食安全不能牺牲农民的利益

我现在很害怕听到“粮食安全”之字眼,好像粮食不安全应该向种地农民质询问责似的。事实上,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来度量中国到底应该产多少粮食,才算是真正安全的。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已超过6亿吨),号称“十连增”。请问,农民丰收了吗?农户高兴了吗?

2013年,我发表几则微博,大意是:中国根本不存在“粮食不足”的粮食安全问题,反而存在着农产品“全面过剩”之“过剩危机”。

中国粮食过剩的几大铁证:1、粮食过剩,导致粮价如此低廉,大多数农民潜亏、暗亏和明亏(种地农民根本不核算工资等机会成本);2、粮食浪费严重,13亿人每年被浪费的食物,足够2亿国人的口粮;3、肥胖人群增加,身体超重现象突出;4、其他农副产品(如蔬菜瓜果)等农户,常因入不敷出,因低价而自杀之新闻报道,年年发生;5、在种植农户中,从未出现过百万富翁的真实案例。

有时候,过多的粮食库存将会导致粮价被压抑得很低,种植农户可能再次饱受低粮价之痛。

 

 4、家庭农场,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概念

 2013年,“家庭农场”是一个很热的流行词汇,让失落者好像抓住了井边的一根稻草。事实上,我认为,“家庭经营土地”、“土地分散经营”、“农户种地”与“家庭农场”等等,实质是一回事,这如同potato洋芋、马铃薯就是土豆一样,名字不同,叫法不同,实质是同一类作物。过去是家庭种地,现在还是家庭种地,未来有可能还是家庭种地。称之为农民种地、家庭种地、农场种地或公司种地,外延也许稍有变化,但内涵也许还是差不多的。因为,现在即使是0元也能注册“公司”(企业法人),注册资本没有限制了。

因此,家庭农场改变不了什么!按照经济学的假设,农民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个人如同一家微小企业,那么家庭当然也是“经济实体”。农民种地也是要精打细算的,农民还是天然的集约化高手和节约能手。那些认为企业、公司和农场比个体农民更会种地的人,基本都是外行居多。因为农民和家庭就好像“无限责任公司”,只是没有这个叫法而已。

种植业是弱势产业,是全面过剩的产业,是低门槛的产业,是严重同质化的产业,故家庭农场前景并不明朗。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都是政治层面很热火而经济层面很低迷的。

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也许才是重中之重。“社区支持农业”,逐步在兴起,这是一个好现象,值得关注。

 

5、农产品市场安全,关键在于分级分类和信用保证

中国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可持续农业、自然农业及平衡农业在与化学农业的市场较量中,一筹莫展,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农产品市场没有“分级分类”制度及商业信用保证体系。

不同的种植方法,其种植成本是完全不同的。有趣的是,备受争论的转基因农产品,却并不愿意在市场上“公示身份”,企图以自然农业产品的面目来示人,颇有企图蒙混过关之嫌疑。

我认为,农产品市场,最关键的是要“分级分类”,如分类为高档、中档和低档等农产品,以及有机食品类、绿色食品类、无公害食品类和化学农业食品类、转基因食品等认证分类,官府应该加大农产品分级分类的监管力度,做到优质优价,中质中价,低质低价。其他惠农措施,都是皮毛之末也。政府干预农业越多,腐败就越严重,同时种植业就越发脱离自由市场化,将再次导致农产品的全面过剩。

农产品完全计划化,依靠政府来干预调控,历史已证明是一场灾难,如19491978年的失败教训;但是,让农产品完全市场化,依赖市场自由地调节,也是不好的,但总比完全依赖政府计划调节要好得多。因此,最好的措施也许是:2/3的市场调节+1/3的计划补贴,也许这样的农产品市场,可能才是最不坏的吧。

 

6、展望,农资市场难以整合

从整体上看,农资市场将逐年呈萎缩下降趋势,这是必然的。中国农资市场,已增长了30多年,现在处于逐步下降趋势,也是合情合理的。从农产品市场来看,农产品也在整体上呈现过剩的态势。农产品过剩,必然导致价格下降,种地农民纯收入也在下降,那么农资的投入积极性,也必然下滑的。

由于各地的种植结构及病虫草害的多元化、复杂化和细分化,导致农资市场也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细分化,因此,梦想一统农资市场,也是不现实的。

由于夫妻店、父子店、兄弟店等基层零售店的长期存在,他们只要维持与外出打工差不多的年收入,就可以长期维持经营下去,甚至即使比外出打工收入低一点也无妨(因为离家近、与亲人在一起,有个稳定的店面,熟悉基层环境等额外的无形收入),所以整合农资市场,对他们影响很小的,甚至无多大的实质性影响。企业种地,与农户种地相比,几乎没有成本优势,故在短期之内,农村土地难以集中的,也无法集中的,这与政治及制度无关的,所以,农资市场整合并非易事。

对于未来的农资市场:最好采取谨慎的保守策略,不求大,但求稳定;不求赊销,但求现款;不求扩张,但求扎实;不求走量,但求利润,也许才是上策吧。

(作者讨论邮箱:xxingping@sina.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熊兴平)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9 04:55 , Processed in 0.0342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