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内外兼修,国企还需迎头上

2013-8-19 15:46| 查看: 79975| 评论: 0

摘要: 澳洲埃尔夫液体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森认为,其实,外国农药企业和国内农业企业是各有各的优势。对农药外企来讲,也存在着成本、库存、人员对接以及物流等方面的压力,他们在这些方面的“鞭长莫及”其实给了国内农药 ...

澳洲埃尔夫液体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森认为,其实,外国农药企业和国内农业企业是各有各的优势。对农药外企来讲,也存在着成本、库存、人员对接以及物流等方面的压力,他们在这些方面的“鞭长莫及”其实给了国内农药企业极大的空间。挪威阿坤纳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肖立根对此也发表自己观点,他认为国内农药企业确实要学习外企的产品质量,比如低毒、安全、高效以及对市场长期投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但是也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中国市场对国内农药企业存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是外企不可比拟的,要善于利用。

但是不管怎么说,国外农药企业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在中国市场迅速攻城略地的趋势没有减退,那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行业管理,合理设置适当门槛

无论WTO的规则如何公平,无论怎么市场化和全球化,任何国家和政府都有保护民族工业的意愿和动力。由于中国开放时间较短,对一些所谓的规则研究不透,自然有受制于人的现象发生,中国草甘磷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而最终退出欧盟市场,就是惨痛教训。

在相同的事情上要有参照性,比如农药登记费用和手续,中国农药出口同样必须要取得进口国的登记管理,但办理一个产品登记证往往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准备大量资料数据以及等待繁琐的审批程序,代价高昂,耗时耗力,一般企业无力承受,当前农药出口绝大部分还是依靠拥有登记证的中间商。

而中国当前农药“三证”当中,农药登记证费用不高,只需要提供“田间试验”过程及结论即可,从准入条件看,它最容易获得通过,而农药生产许可证以及农药标准虽然登记费用更低,但因要求农药生产企业需要具备特定的设备、厂房设施、技术条件、资金及管理素质等投产的要求,往往难以获得通过。外企在中国只需要前者。

中国的相关技术、环境评价报告在国外登记时不被采纳认可,反之为何要轻易就认可国外农药企业的相关技术报告呢?合理设置适当门槛是合理而明智的。

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大专家尽其职责

行业管理部门和有话语权的行业专家应该承担其重大责任。专家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研究全球行业动态,为中国农药产业把脉,将准确的信息传递给管理者,而不是把自己的水平和见识停留在大众水平,浮在表面,人云亦云,轻易被企业所说服,跟着别人屁股转,今天正说,明天反说。更不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顾民族利益,甘当“汉奸”,成为国外农药巨头入侵中国的吹鼓手。

行业管理部门要在宏观政策上必须加强行业调控,建立产业发展协调与预警机制,指引国内企业健康良性发展,控制企业的盲目扩张,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走出 “市场涨价―项目竞相上马―产能集中释放―价格骤然跳水”的市场怪圈。

加大科研投入,

坚持不同层次的创新

国内农药的自主创新体系还未形成,国家用于农药创制的投入有限,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农药科研开发费用仅有3500万一5000万元,如同植物科学研究领域都忙着研究基因一样,化工行业同样有大量经费浪费在所谓的尖端上游研究上,创制新型活性成分的投入显然不足。

随着世界农药生产向高科技、精细化、自动化及生物技术发展。新产品开发速度进一步加快,产品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国外跨国大公司的很多先进经验是花丝可以为国内大型企业所借鉴的,比如每年将利润的一部分用于开发新产品,同时和科研院所合作,加速新成果的产业化。

仿制也是低层次的创新,已在中国取得登记或临时登记的品种,一般在国内已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基础,在专利到期之后进行仿制,产品比较容易被市场接受,可以缩短进人市场的时间;同样,仿制在国外市场有较好基础的品种,可以考虑出口,并通过改进工艺、降低成本等措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内企业应积极跟踪世界农药发展潮流,购买、引进一些国外大公司专利期将过的农药产品,加大开发力度。同时注重自我保护,避免侵权行为,除了化合物专利之外,有些外国公司还在中国申请了相关品种的制造方法专利和制剂及组合物专利,因此在化合物专利到期的同时,还需关注其它方法专利或组合物专利的权利限制和保护期限,避免在品种开发过程中涉及侵权。

推广宣传须加大力度

不少国内农药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外资农药企业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他们良好的推广和宣传方式有着重要的关系。而大多数国内企业不重视宣传,有好的产品也很难在市场上获得口碑。

外资农药企业推广做得细致入微,在乡镇上都随处都看到他们的推广员,老百姓可以很深入地了解到他们的产品。此外,外资农药企业很舍得花钱做宣传,无论是电视、平媒还是立体广告,他们的宣传手段丰富多样,良好的宣传不但帮助他们打开了产品的市场销路,更重要的是让企业品牌深入人心。国内不少企业在推广和宣传上花费很少,有的企业甚至认为宣传没有作用,这肯定是不对的。

虽然当前国内农药大企业已经逐渐在向外资企业靠拢了,也开始重视推广和宣传,但在力度上还是有所不够。外资企业很重视农民培训,每年都会召开数次规模不等的农民培训会,通过培训会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同时,推荐可靠的产品。外资企业还很重视和政府、商家的合作,三方联合推广产品,收效非常好。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9 05:31 , Processed in 0.0344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