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五粮液:发展品牌运营商是权宜之计?

2013-6-21 15:39| 查看: 155987| 评论: 0|原作者: 邹周

摘要: 2012年白酒行业流年不利,五粮液2013年的计划却是逆风增长30%;放开品牌运营商,是否为追求增长30%的短期目标的权宜之计?现任五粮液元曲添福全国运营中心市场总监的曾祥文将给出答案。

 问:五粮液在经历一段“瘦身”之后,又在发展品牌运营商了。这是在纠正瘦身过度的失误?还是在限制三公消费、行业整体受挫的环境下的权宜之计?还是另有深意?

曾祥文:五粮液的瘦身计划是对的,这一轮的放开也是对的,而且,两者不是失误与纠正的关系,而是吐故与纳新的关系。

因为,瘦身计划所砍掉的品牌运营商,与本轮想发展的品牌运营商,不是一回事,名相如而实不相如。以前的买断商发展,有些机会主义因素,许多品牌过度接近母品牌,对母品牌的透支较大;对品牌运营商的品牌战略缺乏系统管理,导致运营商之间过度竞争,瘦身是为了减少内耗、保护母品牌。

而这一轮的品牌买断,是在集团品牌战略比较清晰的前提下,凝聚优质的运营商资源、向外竞争、向外发力。各个买断品牌,都要求有独立的品牌内涵,在母品牌的基础之上、市场之外给消费者创造新的价值,不是透支母品牌的市场资源。象这样发展品牌运营商,就能凝聚更多的市场资源、扩大销售规模。

五粮液受益于品牌运营商,有些酒厂却没有得到太大的好处,反而留下了后遗症,原因在于酒厂有没有品牌运营商战略。如果是机会主义地发展运营商,容易碰到投机者。这些投机者,就是冲着名酒本身的市场号召力而去的。它们没有个性化的品牌价值。

资金实力较强、运营能力较强的投机者,品牌定位是跟着母品牌走,子品牌与母品牌越亲切越好;母品牌是五粮液,子品牌最好就是精装五粮液、精酿五粮液,名字比五粮液气派、销售价格还能比五粮液便宜点。然后广泛传播,影响母品牌的价值。

五粮液黄金酒、茅台白金酒,都属于对母品牌投资较大的。如果酒厂自身的品牌没有五粮液、茅台这样的消费者信任度,而黄金酒、白金酒这样的运营商较多,酒厂就必然得不偿失。

资金实力弱或运营能力弱的投资者,没有做市场、做品牌的团队,没有相应的资金。就那么三五个人守在厂里做“公关”。守名酒之株、待经销商之兔,利用名酒厂的市场号召力而“就地加价转手倒卖”。

它们对于酒厂,也是弊大于利。 如果酒厂事先没有清晰的运营商开发战略,所获得的运营商都是机会主义者,这样,酒厂就只能自咽苦果了。

问:怎样制订品牌运营商战略,以保证品牌买断商,能给母品牌增添价值,向外发力地竞争?

曾祥文:2012年以来,五粮液发展品牌运营商,有三个变化,这三个变化,都是促使买断品牌形成独立的品牌价值、争夺外部市场份额。

一是严格界定包装成本、酒体成本、市场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运营商利用五粮液的酒体优势,给消费者真实的价值。用品名、白装来糊弄消费者、透支五粮液的品牌力,将越来越少了。

二是合作门槛提高,迫使运营商大幅度提高品牌经营能力。每个条码年销售500万的起点任务,高额的销量保证金额度,迫使运营商认真做品牌、做市场,不能简单地跟随五粮液了。如果五粮液的政策能坚决落实,每个运营商的市场销售不到5000万就不能盈亏平衡。

三是对买断品牌的管理,开始深入。五粮液以前是贸易式,你拿钱、我开发品牌、然后卖给你,合作模式简单,只有金六福、五粮春等少数运营商崛起。从2012年开始,五粮液关心每个买断商的具体经营,买断品牌的市场定位、品牌架构、品牌年度推广费用、品牌成长规划,都要事先送酒厂审核。包装、品名“长得像五粮液的”,一律不许通过,内部也要求外形区隔、都要有自己的品牌价值、去争夺其他企业的市场。酒厂聘请高手,组建了专门的班子,监督、服务于各个运营商。

五粮液的这三个政策,将引发三个结果:

一是新进入的买断商,质量提高。无论是资本,还是品牌运营能力,都必须达标。

二是迫使原有的较差的运营商,把品牌让出来,引进新的团队、资本,重新整合。

三是品牌运营商对外发力,争夺其他酒厂的市场,而不是互相混淆、内部竞争。

今年限制三公,五粮液却要求增长30%。它的底气之一,就是来自运营商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升,迫使老的运营商提高市场化能力,抬高新运营商的进入门槛,整体规划品牌的合力。

问:一些酒厂由于机会主义地发展运营商,导致厂弱商强,很想通过自己做市场来摆脱不利的位置。他们自己成立办事处、分公司,发展专卖连锁。如这样做,前景怎样?  

曾祥文:我有三个观点。一是必须改变这种格局,而且解决的越晚、后遗症越大。

销售严重依赖运营商的酒厂,酒厂的今天是保本薄利;明天,随着品牌运营商越来越强,留给酒厂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市场门槛越来越高;运营商规模越大、对酒厂生产规模的拉动力越大,生产规模越大、对运营商的依赖度越大,撕破脸、自己做市场的风险越大。如果不改革,则一直薄利,而且利润用于扩大产能,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二是要具备改革的筹码:创新价值。

如果你对运营商的价值,还停留在产品供应阶段,那么,你脱下这双使你疲惫至死的红舞鞋,则立即丢掉市场,如全兴大曲丢掉东北、华北,一蹶不振;如太白丢掉陕西,经销商、运营商大举投靠西凤酒、成全了西凤毁灭了自己。改革是酒厂增加利润、走出恶性循环的必经之路。

三是不主张自己建办事处、专卖店。

厂弱商强是一个结果,它的原因是,酒厂的品牌号召力不足、品牌运营能力不足。不是由于运营商的人品或其他什么问题。

酒厂的核心工作是塑造品牌。如果品牌塑造成功,即使自己不去运营品牌,运营商也会让出足够的利润空间给酒厂,否则酒厂另外找人、一点也不难。

如果酒厂没有成功地塑造品牌,自己独立做市场,自身的品牌运营能力未必强过运营商。在运营能力不足的背景下自己运营、势必扩大亏损;扩大亏损的同时还加深运营商的戒备,两面不讨好。

行业格局的趋势是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分工。并不是非要自己组建业务团队、自己开专卖店。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提高自己的品牌对消费者的号召力,并保护它。

问: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企业管理运营商的经验,哪些具有普遍意义?

曾祥文:泸州老窖、五粮液等企业的经验中,很多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例如“价值量管理”。酒体价格、包装成本、零售价格三者之间要做价值评估,三者要“价值量相当”。泸州老窖的酒体与包装之比例是不得超过1:1.8,五粮液是不得超过11.2。也就是说1元的酒体,包装不得超过1.2元。

这对保护母品牌、对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都有好处。这也才是负责任的企业所为。

很差的酒体、豪华包装、很便宜的价格,仅仅以迎合消费者的虚荣心来卖酒,是不能持久的。从营销的角度看,迎合消费者的虚荣心本身没有错,但要有真实的价值,不能虚拟。 包装必须要归位,消费者的归到消费者,包装的归到真正的包装,营销的要做市场,品牌也必须去做品牌。像“价值量管理”这样有助于维护消费者信任的措施,都该学习。

问:2012年以来的行业环境变化,对品牌运营商和职业经理人都是利大于弊吗?

曾祥文:当然是利大于弊。

减少了政府采购,限制三公消费,酒厂靠关系赚钱没那么容易了,就得放低身段,发展品牌运营商。于是,资金实力、经营能力合格的品牌运营商,获得品牌的机会,就增加了。

无论是新的运营商、还是老的,都不能指望透支母品牌而盈利。肩负了销售额的压力,就得寻找职业经理人合作。这样,缩小了“关系销售者”的舞台,扩大了职业经理人的平台。酒厂之间的竞争要素中,对品牌运营商的凝聚力、服务力,权重将越来越大。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邹周)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1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8 14:19 , Processed in 0.0355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