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土壤修复莫“画饼充饥”

2013-5-24 15:42| 查看: 76721| 评论: 0|原作者: 侯宇轩

摘要: 继火电脱硝之后,土壤修复成为环保投资者眼中的“饕餮大餐”,企业趁行业内尚无准入门槛之际纷纷涌入,以期分得一份甜羹。主营固体废弃物治理、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的企业涉足尚可理解,而与环保行业“八竿子打不着” ...

继火电脱硝之后,土壤修复成为环保投资者眼中的“饕餮大餐”,企业趁行业内尚无准入门槛之际纷纷涌入,以期分得一份甜羹。主营固体废弃物治理、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的企业涉足尚可理解,而与环保行业“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也都跃跃欲试则着实令人费解!然而,土壤修复行业并非“想试就能试、试了就能成功”的行业,概念炒作不利于行业发展!

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的中国在加快经济发展时对“三高”产业严重依赖,前期“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留下了难以根治的“后遗症”,土壤污染便是这种模式下产生的其中一“痛”。“十二五”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全国产业结构布局将迎来天翻地覆的改变,未来崭新的局面将是东部地区以高新第三产业为主,工业生产等“三高一资”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然而,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前瞻意识,在土壤开发前期忽略了污染土壤治理的责任归属问题。污染企业“拍拍屁股走人”,仅留得一块污染严重的土地“无人问津”。政府是国内土壤修复的主导者,修复资金以财政拨款居多。但是,未来土壤修复面对的是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投入,政府这个“大头”到底能当多久?部分人士认为上有政策,下就会有对策,殊不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毋庸置疑,土壤修复是块亟待开垦的“新大陆”,前期技术落后、经验缺乏无可厚非。随着行业规模的逐渐扩大、行业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发展道路会逐渐明晰,市场化制度会更为严谨。但是,成功市场化并不能建筑在一味鼓吹的美好愿景之上,行业标准缺失等现实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土壤修复市场巨大的市场容量又怎能释放?政府不清楚何为待修复的土壤、何种程度计入修复达标、何种技术对应何种类型的污染土壤,空谈上百亿、上千亿的投入量有何实质性的意义?

行业标准缺失、概念炒作带来的便是盲目跟风:目前,进驻土壤修复行业的公司主要分为专业生态研究机构、环境修复企业以及工程建设机构,负责土壤修复产业链条中前期调查、评估和修复。在修复阶段,出于开发商逐利心切的因素,处理者普遍采取焚烧和阻隔等简单快捷的修复技术。然而,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土壤,这两种技术并不能达到完全根治的效果,开发利用会为使用者带来无法预计的影响。不具备专业技术、不拥有核心设备的企业批量涌入,已经导致刚刚起步的土壤修复行业出现多种顽疾。

生态修复实际上是一项善后工作,为土壤注入新的“生命”,最大可能发挥其价值。因此,在行业起步阶段更应该抓严,自乱步伐只会使行业误入歧途,走更多的歪路。当前,如北京建工等领军企业,已占据了全国80%的项目。龙头企业是行业标杆,其成功的经营模式和技术可供其他企业广为借鉴。

一言以蔽之,土壤修复行业只有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方能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概念炒作不可怕,可怕的是概念炒作背后存在着一群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专家”,土壤修复可以只是一项环保工程,也可以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大事!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有关企业、业内人士都应将“社会责任感”牢记心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观。

编后语:

由于农业生产大量投入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拯救“病地”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一部分农资企业来说,可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比如销量的下降,竞争的加剧。而对于部分目光长远的企业来说,这个正是行业的机遇,是推出新产品,改进新工艺的机遇,更是企业提升自身实力的机遇。比如,很多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土壤改良新产品,并且加强了对耕地品质的保护。这些新的市场动向,都将是未来农资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这是农资行业必须肩负的重任,我们期待中国的种植环境越来越好,同时也期待中国的农资行业,越来越强大。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侯宇轩)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9 13:11 , Processed in 0.0380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