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农厂商三者共赢方能撬动市场

2013-5-15 11:03| 查看: 74252| 评论: 0|原作者: 厉金芹

摘要: 近年来,农资市场可谓是很纠结,无论是厂商的博弈,还是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目的无非是提高销量、摆脱困境、增加利润。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服务和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但无论大家怎样的纠结,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落 ...

近年来,农资市场可谓是很纠结,无论是厂商的博弈,还是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目的无非是提高销量、摆脱困境、增加利润。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服务和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但无论大家怎样的纠结,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落在农民身上。只有权衡好农民的利益,考虑到农民的接受程度,满足农民的需求,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做到厂家、经销商、农民三者利益共赢,才能真正撬动市场,创造出一个骄人的业绩。

农民种地,高投入低产出

从农民角度来看,种地成本的不断攀升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以及大宗农产品连连出现滞销,种地效益低下,始终成为影响农民种地积极性是否能提高的重要因素。尽管国家每年都在增加对农民的种地补贴,但由于在实际的操作中,在很多地方这种种地补贴,实际已经变成了按人口均摊的一种“福利”,即凡户口在本村的农民无论是否种地,村会计按人头平均上报种地亩数,所有农民所得补贴相同。而这种均摊法却人为的摊薄了实际种地农民的补贴,使那些根本没有种地的农民也得到了相应的补贴。

一是失地农民还拿种地补贴,这类农民原先分有耕地,有些由于项目建设、开矿等原因,耕地被征用或有些农民私自将耕地卖给矿老板,他们已得到了数额不菲的补偿款,原有耕地已不再耕种,并已经改变了原土地用途,但种地补贴照拿。

二是过去一些为躲避缴纳“三提五统”,表面将户口迁出的“布袋户口户”,当时并没有分到耕地,如今将户口重新落入村庄,也拿到了相应的补贴。

三是很多举家在外人员,已经在它地购房上班,但因为户口仍旧留在本村,他们也在领种地补贴。

其实这种简单的做法完全违背了相关政策精神,违背了政策制定的初衷,从而对于调动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就显得有些不足。

像笔者所在区域,农民主要种植作物为春花生、冬小麦、和夏玉米。瘠薄丘陵地块占了很大的比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种地主要是靠天吃饭,效益低下,遇到春旱年景,几乎连本都保不住。比如种植冬小麦亩成本:复合肥190元,有些较好的地块,农民还要再加施一袋有机肥100元,麦种45元,农药30元,耕地100元,浇地100元,收割脱粒80元,不算人工费、不算平常管理,只是大体估算亩成本就是645元,遇到好的年景亩产能达到800斤左右,(特别好的地块能收1000多斤),折合人民币900元左右,减去投资亩收益为255元。如果按人工费100/天计算,种地就是赔本的买卖。而那些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最多也就是能收三五百斤,要是遇到像2011年那样的春旱,很多山陵地几乎绝产。农民之所以“收不收年年种”,就是为了能保住口粮。

我们这儿唯一能给农民带来收益的农业收入就是春花生,今年的花生米价格在去年4.8/斤的基础上略有上涨,现在已达到5/斤,农民还较为满意,但大多数农民惜售,涨价预期过高,难以变现,这都会影响到来年春季的投资。种植花生的成本要相对较高,亩成本:复合肥、有机肥300多元,地膜60元,种衣剂40元,乙草胺10元,耕地100元,覆膜100元,种子按普通花生米价格计算150元,日常管理用杀虫剂、杀菌剂50元,共计800元。按平均产量400斤花生米计算,折合人民币2000元,减去投资还剩下1200元。但这都是不包括日常管理、收获、晾晒、脱壳等等用工费用。这似乎就是农民的毛收入了。尽管这样,农民种花生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估计来年农民会扩大种植面积,因为终归有农民没有打工收入,最终的收益还是要靠农业来支撑。

直销专卖,拉升价格

目前,的确有很多厂家试图通过直销、连锁等形式来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能从中得到实惠。这无疑是一些积极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既如此,为何一些专卖店的零售价格依旧不菲?其实笔者调查的一些数据就是来源于一些专卖店或直销店。这里面自然有因为物流、仓储、推销人员本身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之外,是否还是因为专卖、直销,市场就保护的好,就更有了在局部形成垄断的优势,所以就可以不顾忌农民的利益、不顾忌农民的承受能力任意高价称雄了?

还有,近年来很多厂家通过建立所谓的样板田、示范园以促进产品销量。不过笔者发现这类的样板田、示范园无一例外的都是通过厂家提供大量或是超量化肥堆积起来的,无疑都是要靠高投入或超高投入才能实现的。因此笔者对这类观摩会是否能够真正让大多数农民认可、或能够大面积、大品类复制产生怀疑,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很多现场会当场很火爆、农民也说好、事后遭冷落,农民根本不会买你的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根本就不想投入这么多,他觉得这样做不值得、不划算,因为农民心里有一笔自己的帐。

像某化肥企业在某地搞的一个马铃薯示范园,给农民提供的肥料套餐为:基肥,12-18-15的硫基复合肥80公斤/亩,配合有机肥100公斤/亩;追肥,增施12-18-15的硫基复合肥20公斤/亩,硫酸钾15公斤/亩,尿素20公斤/亩。这些肥料按目前最低价格折算也要花500元钱,还要薯种投入,还要农药投入,再加上机械、燃油、运输、人工费用等等。真不知道这一亩地马铃薯到底会给农民带来怎样的结果。我想这张肥料套餐表肯定会让很多农民咂舌——这是在种地吗?

农民实惠,市场根基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大量或超量使用化肥的现象已经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尽管耕地面积还不到全世界总量的10%,但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却接近世界总量的1/3,使用量居全球第四,但过量使用化肥给我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过量使用化肥不仅使土壤肥力迅速下降,严重影响作物品质,而且带来环境问题和资源的短缺。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收入损失。据抽样调查,我国80%的农户习惯凭传统经验施肥,不考虑各种肥料特性,盲目采用简单的施肥方法。全国有1/3农户对作物过量施肥,导致农民种地投入不断增加,虽然粮食产量增加,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地方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造成农产品品质低劣,使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甚至降低其收入。

厂家之所以热衷于这种推广示范,无非就是为了提高其产品销量,他们采用的方法,大多打着新型肥料的旗号,能够增产明显等等,说白了就是故意诱导农民加大化肥使用量,使用量多了,增产不就明显了吗?再就是这种新型肥料具有解磷解钾固氮功能等等,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多少多少,说的天花乱坠,故意夸大其词,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该怎样让农民得到实惠,其实才是我们厂家、经销商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大家需要共同担当的社会责任,这才是最终培养好后续市场的根基。

还有厂家、经销商如何向农民宣传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如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才是大家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近年有很多厂家就参与到测土配方行动当中,让农民降低了种地投资,提高了产出比,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总之,只有满足农民的需求点,让农民切切实实的得到实惠,他才会认可你的产品,最终才能给你带来利润。担当社会责任,似乎是一句高调,其实这是每一个社会人永远都不能绕过的一个问题,最简单的还是那句话: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有农民得实惠了,种地积极性提高了,需求增强了,市场畅通了,厂家、经销商才是最后的赢家。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厉金芹)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1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9 14:45 , Processed in 0.0345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