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百货业:倒闭潮来袭(二)

2013-5-10 10:24| 查看: 136513| 评论: 0|原作者: 熊 杰

摘要: 百货业盈利水平走低原因剖析 我国传统百货业面临严峻挑战,除面临网购外,还面临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快速改变、新型业态的巨大挤压与冲击等问题。 其一,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下滑,2011年后半年以来,零售 ...

百货业盈利水平走低原因剖析

我国传统百货业面临严峻挑战,除面临网购外,还面临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快速改变、新型业态的巨大挤压与冲击等问题。

其一,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下滑,2011年后半年以来,零售业销售受到严重影响。而以经营非生活必需品为主的百货业更是首当其冲。

其二,目前国内百货行业普遍采用的联营扣点盈利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百货公司虽然坐收租金,在转嫁经营风险的同时,也将商品的经营权拱手相让,商品经营权的丧失带来的后果是百货公司在和生产厂商的博弈中,谈判地位和议价能力逐渐转弱,营业扣点率难以提升,利润增长空间有限。

其三,专业、专卖店的兴起分流了传统百货业的消费人群。

其四,百货企业为争夺市场和资源而展开的激烈竞争局面,价格和非价格手段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促销、打折等让利于消费者的行为成为各百货公司争夺客户的重要手段,这导致了企业利润的削弱。

其五,伴随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购为代表的新型业态蓬勃发展,网购以其低廉的成本和价格对传统百货业态构成巨大冲击:电子商务对百货业的影响巨大。据东莞市零售行业协会会长梁仲华提供的数据:“2005年我国网民仅有1.7亿人;2012年已达到5.35亿人,占中国人口的40%以上。而相应地,2005年网上交易7400亿元,2012年则达到9.88万亿元的交易规模。”这对传统百货构成较大替代效应。

其六,百货业运营费用成本的大幅骤升,进入2010年以后,我国人口红利效应逐步退去,人力成本急剧上升,地皮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百货行业的经营成本由于这些费用的大幅上涨而遭受空前的压力。

百货业将陷入中长期衰退

2012年由于电子商务的大行其道、全国大量的购物中心投入市场、百货店自身运营成本大幅上升,尤其是其生存空间被购物中心及商业综合体强力挤压,国内百货业已步履维艰,濒临生死关头,部分百货店已不堪重负选择了关闭。笔者认为,基于国内购物中心的开发与西方由零售商主导开发不同,国内购物中心基本均由地产商主导开发,基于购物中心具有商业地产的投资属性,且可作为长期不动产持有的巨大增值潜力,因此,购物中心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就单体而言,百货店主要采取联营模式,团队要参与到经营层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而购物中心则轻松很多,因为是出租商铺的模式,团队只要做好物业,其他工作几乎都由品牌商自己去经营。由于二者经营模式的不同,百货店不可能在开店速度上与购物中心同日而语,因此,这个挤压是长期的。笔者认为,目前商业地产相对较高的资产回报率是吸引投资的最主要原因,而百货店相较之下则属于“微利行业”, 未来难以通过快速开店来实现扩张。

2012年上市百货公司披露的报表数据显示,其盈利能力早已不复从前,综合毛利润从10年前的30%下降至如今的不到15%。据瑞银发布的报告,2012年百货店内人流量开始负增长,百货业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瑞银的消费品行业报告是基于跟踪58家百货零售企业,计算每一家平均1平方米所产生的利润而进行分析。

报告分析师指出,2012年百货业普遍出现店内人流量负增长,主要来自非零售占比较高的集各种美食餐饮、溜冰场、影院等新型业态购物中心与城市综合体的出现分流了传统百货店的客流。

以北京为例,在北京的十大传统商圈中,百货店一度处于霸主地位。20年前,王府井百货大楼在北京人气最旺的“金街”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现王府井商圈早已不是王府井百货在唱独角戏,东方新天地、北京apm等购物中心及商业综合体不断为消费者带来新奇的购物体验。

百货业距真正的倒闭潮还有多远

回首百货店从诞生到今天几十年的发展之路,百货店的经营模式从以自营为主导,到如今千店一面的联营模式,让曾经风光无限的国内诸多百货业已陷入濒临倒闭的尴尬境地。

国内百货业自2003年到2011年,迎来了近10年的黄金发展期,但从去年开始,受多年同质化、行业多渠道挤压等影响,百货业越来越少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大体量、更强聚客能量的“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百货店”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业态正逐渐离我们远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圳万象城首层商铺租金上涨趋势渐显,“万象城首层租金最高达到4000/平方米”,即一个50平方米的店铺,一个月租金约20万元。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购物中心”无疑相当于一个升级版的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基础上,大面积地增加了餐饮、休闲、娱乐、文化、观光等非零售功能,聚客能力更强。万达广场则除了购物之外,甚至增加了近50%的非零售业态,如万达院线、量贩式KTV、电玩城、健身会所、真冰滑冰场等非零售配套设施。

曾经一度奉为宝典的“联营模式”为国内百货业也曾创下辉煌,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也助长了国内百货业的经营者们不重视商品经营,逐渐沦为“二房东”的事实,如今导致百货业整体经营核心技术丧失与商业功能退化。多年来,百货业陷入同质化的泥潭而不能自拨,“服务集约型”业态特征弱化和变异,必然带来盈利空间和业务空间缩窄、经营风险加大等问题和弊端。所以,笔者认为,有远见的国内百货业为避免全军覆没,须冷静地、系统地理性思考未来如何向更加科学、均衡、合理的业态与经营模式转变。

随着国内城市化的持续快速推进,房地产的增值使购物中心业态蓬勃发展,购物中心迅速落成,在北京王府井、西单、崇文门等十大传统商圈陆续有20家购物中心进驻,单体百货的生存空间正在被蚕食、挤压。

曾经备受质疑的Shopping mall已经在国内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百货店的单一业态已难以满足消费者“一站式”、多元化的体验消费需求,其实,不仅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如此,而且国内二三线城市这一现象也正上演。

2012年随着百货业的人工成本、物业成本的刚性上升,购物中心、多品牌集合店、奥特莱斯、电商等多种新型业态的分流,正逐渐加码蚕食着传统百货的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笔者相信,国内百货业新的倒闭潮业已拉开序幕……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熊 杰)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9 00:29 , Processed in 0.0363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