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生产:连续20年持稳定发展 1994年至今,烟叶生产连续20年保持稳定发展。 目前,烟草行业把控制总量摆在烟叶工作首要位置,保持了烟叶生产稳定发展。2013年全国烟叶收购计划必须控制在5000万担以内,这要作为一条红线,任何单位都不得突破。把优化结构作为烟叶工作中心环节,提高优质原料保障能力。发挥工业企业需求导向作用,确保购进的烟叶能适应卷烟生产需要。推动优化结构工作全面开展。在前两年打掉3片叶基础上,再打掉1片不适用烟叶。组织烟叶订单生产试点,考虑资源有效利用,满足卷烟生产需要,提高优化结构水平。把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作为主要任务,促进烟叶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目标。 并且,继续加大投入,全年投入140亿元左右资金用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烟区生产条件,提高烟区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突出抓好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在创新烟叶经营体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总结新型烘烤方式和散叶收购试点做法和经验,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扩大试点范围。 安排散烟收购1800—2000万担,新型烘烤方式推广3万座。抓住基地单元建设这一载体,安排优化结构、散烟收购、全程机械化、特色烟叶开发、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工作,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按照一个单元原则上建设一个基层站的要求,加快推进站点整合,提高服务烟农水平。 单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看, 2008年全行业全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74.09亿元,完成541万亩以水利工程、机耕路、密集式烤房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四年来行业累计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4.8亿元,改善了1977万亩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加上原已完成的579万亩水利设施,全国具备排灌能力的基本烟田达到2556万亩。烟叶规模种植取得新的进展,培养了一批种烟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 据2013年全国烟草工作会的工作报告的数据,到了2012年,共投入补贴资金147亿元,建设常规项目36万件、审查同意水源工程项目39个、安排土地整理46.3万亩。惠及了广大烟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烟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而从上中等烟叶比例看,其呈上升态势。2011年,上中等烟叶比例超过92%。2012年,全国烟叶收购上中等级比例达到94.5%,有效提高了烟叶使用效率,有力支撑了重点品牌加快发展。 至今,烟草行业还加强烟叶主产区技术中心建设,首批认定4家行业级烟叶生产技术中心。突出“特色、优质、生态、安全”,提高烟叶内在品质。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等行业大环境多重影响下,十多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烟叶生产能保持供需平衡并稳定发展的状态。 控烟与炒作控烟 控烟的进程无需多言,烟草行业的应对之理智与前进趋势也是有目共睹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13年1月17日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此做了高度的总结——自2006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我国生效以来,我国烟草控制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最近,在韩国召开的烟控公约缔约方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也对我国的履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12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烟草专卖局、卫生部等8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这是新时期烟控履约的重要举措。烟草控制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源头治理,根本解决办法在于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减少烟民和吸烟数量。当前,要重点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抓好公共场所禁烟工作。 这其中,烟草行业要正确对待广告、警示标识问题,尽早按规划执行。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控烟工作都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到全国两会、世界无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社会上总会有所炒作。 但理性正在逐步地回归,“我国是烟民最多的国家,不要过多地干涉吸烟的人。”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吸烟不是吸毒,有很多原因,比如工作压力大。 “低焦油”:使命沉甸甸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降低焦油量来减轻烟草制品的危害,是烟草行业科技工作的重点。每年的行业工作报告中,关于“低焦油”的表述虽然篇幅不长,但分量沉甸甸。 所谓低焦油卷烟,它的焦油量标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移的。由于国产烟早已因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习惯而形成了固定消费群,因此“低焦油”卷烟能否推进,一直备受关注。 不得不回顾近30年,中国烟草的减害降焦工作。 1986年到1994年——1986年正式实施的GB5606-GB5610-1985《卷烟》国标,提出卷烟焦油量按“高、中、低”划分原则,提高对卷烟焦油量的要求。这一阶段全国卷烟平均焦油量由1986年的26.68mg/支降至1994年的17.97mg/支。过滤嘴烟比例大幅度提高、制丝线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都是“功臣”。 1995年到2000年——这期间,国家烟草专卖局明确提出降焦要求。1997年正式实施的GB5605-1996《卷烟》国标,提高了对卷烟质量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加强了对卷烟焦油的技术要求,明确将焦油量分为“高、中高、中、中低、低”五个档次,进一步降低各档次的焦油量值。通过工业企业对降焦、控焦技术的积极探索,焦油量实现稳中有降,由1995年的19.61mg/支降至2000年的16.11mg/支,5年间降低3.5mg/支,尤其是1997年执行《卷烟》新国标后,卷烟焦油量明显降低,工业企业对焦油量稳定性的控制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本世纪以来的10余年——2000 年以前,我国尚无对全国卷烟焦油量的明确限定,但近十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出台了一系列的焦油限量规定。尤其是在200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的中式卷烟发展要求。国家烟草专卖局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盒标焦油量在15毫克/支以上的卷烟将不得进入销售市场。 再具体往近五年看——2009年,烟草行业主要工作任务提到,积极推进卷烟“减害降焦”,努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行,减害降焦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深入贯彻落实《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卷烟减害降焦工作的意见》,坚持稳步降焦、重在减害,加强对烟草有害成分分析研究,到2012年实现卷烟平均焦油量降到12毫克/支以下,主要有害成分有效减少。在继续推进物理方法减害降焦的同时,在烟叶生产、卷烟配方、生产工艺、加香加料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关键技术上力求突破,逐步形成以低危害、低焦油、高香气、高品质卷烟为主导的卷烟品牌体系。 2011年全国烟草工作会报告显示,2010年,减害降焦取得明显进步。全国卷烟焦油量实测平均值降至11.9毫克/支,烟气一氧化碳量平均值降至12.9毫克/支,同比分别下降0.3毫克/支和0.8毫克/支。焦油量8毫克/支以下卷烟累计生产87.5万箱,同比增长24.3%;累计销售88.8万箱,同比增长24.5%。长白山、中南海、红双喜(上海)、七匹狼、娇子等牌号低焦油产品产量超过5万箱,为实现减害降焦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13年全国烟草工作会报告显示,2012年,焦油量8毫克/支以下产品销量646.92万箱,同比增长83.76%,其中6毫克/支以下达28.72万箱,低焦产品在加快发展。随着卷烟减害降焦技术深入推进,全国卷烟焦油量加权平均值降至10.9毫克/支,同比降低0.6毫克/支。 换言之,至2012年,全国卷烟焦油量平均值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0毫克/支左右,逐步降低至10.9毫克/支。2012年,官方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生产的盒标焦油量在11毫克/支以上的卷烟产品不得在境内市场销售。从烟草市场发展趋势看,未来的5年或者10年,我国的大部分卷烟产品的焦油含量都将在8mg以下(含8mg)。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4-26 03:50 , Processed in 0.0444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