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县城的次城市文化

2013-4-25 10:43| 查看: 62422| 评论: 0

作为乡村与城市的一个连接点,县级城市是观察城市文化的一个窗口,只是,人们长年来集中把眼光紧紧拴系于“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以及所谓的一线、二线城市,县城的城市特征一直是不被关注甚至是被遗忘的。谈到县城,能直接想到的还是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早期所拍的地下电影,在贾樟柯把视线转移到成都、北京这些地方后,县城生活愈加成为文艺作品表现领域的一个盲区。

和往年一样,2013年春节我还是在老家县城度过,今年特别留意了一下县城的文化生活,以及年轻人的心态。作为曾经的县城文化中心,电影院仍然处在沉寂状态,互联网宽带的普及,使县城中潜在的观影人群,彻底放弃了影院。

取代影院的是遍布县城各个繁华角落的KTV,大致数了一下,整个县城约有8KTV,其密集程度要高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初,街头卡拉OK曾风靡县城,流行两三年后彻底消失,现在以KTV的形式“死灰复燃”,且正值火热状态,喝完酒后去KTV唱歌,成为县城政、商、民间各界人士的主流娱乐。这些KTV的名字,不少是山寨了大城市知名KTV的名字,灯红酒绿的夜晚,出现于县城的KTV门口,会错以为依然身在“北上广”。但是和大城市唱一晚上歌要花费几百上千相比,这里的消费低到难以想象,成为会员的话,原价48元每小时的收费会降低至8元钱,我怀疑这点钱仅够电费。

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看,县城在文化娱乐生活以及商业消费等各方面,正在加速向大城市靠拢,大城市的文化潮流抵达县城,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需要经历几个月、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一些文化话题方面——比如赵本山为什么不上春晚,县城里的人们一样在街头巷尾谈论着,大城市正在放映的热门电影,县城的人们也一样很快能在互联网上看到并且有着属于自己的评价。对于大城市的中心文化地位,县城已经不是那么推崇,也不觉得有多遥远和神秘。而对于县城的次生城市文化,人们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坦然的态度。

县城与大城市距离的缩短,得益于多方面的影响。比如传统互联网的普及以及3G手机的广泛应用,县城青年几乎没有不是网民的,而且他们的手机中,也装满了类似微信、地图、微博这样的应用软件,成为门槛最低的媒体,互联网在减小初级城市与大城市差异方面,以及在拉近精神生活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文字来深入剖析,这里不赘述。

曾经静谧的县城生活,成为过去时,作为从乡村走向大城市的缓冲地带,县城也失去了吸引力,来自乡村的劳动者,通常会选择直接一脚跨入大城市。县城今日的繁华,遮掩不住超前发展、后继乏力的苍白,对大城市亦步亦趋让县城拥有了活力也透支了动力,重新建立具有吸引力的县城文化或是管理者应当重视的问题,比如提倡宜居、休闲概念,让县城回归慢节奏,拥有区别于大城市的环境与气氛,能不那么千篇一律,这样才能找回县城曾经令人魂牵梦绕的魅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6 00:31 , Processed in 0.0334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