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严打之下,中小药企路在何方?

2006-7-1 08:00| 查看: 192227| 评论: 0|原作者: 赵郑 李从选

2006盛夏,药企的冬天

对医药企业来说,2006年的夏天绝对不是一个好季节。整顿、降价、招标、反商业贿赂成了这段时期的主题词,风起云涌的整顿中,业界风声鹤唳,前路茫然。
反商业贿赂如火如荼地展开,药品销售尤其以医院为终端的处方药的严冬真正降临。坏消息天天都有,不绝于耳:某市医药代表被抓,某企业办事处被端,某医院多名医生被查、药房主任被抓、院长自杀,某企业招回驻外医药代表,某企业医药代表放长假,某医药代表痛心疾首自揭内幕,某医药代表外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甚至许多培训公司开设了如何应对反商业贿赂课程,颇有教人顶风作案的味道。
医院、药企、医药代表再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成为众矢之的,上下人心惶惶。

品牌药企:
行业整顿,福兮祸兮

洗牌,是行业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家电、方便面、乳业,无不走过这个阶段,医药同样如此。目前药企数量庞大,泥沙俱下,优劣杂陈,洗牌是必然趋势。上万家药企,其中90%肯定要被淘汰出主力市场,“反商业贿赂”这种社会效应极大的宏观调控政策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以行政介入方式提前开始了行业洗牌。
医改政策也好,反商业贿赂也罢,其目的是打破价值链上利益分配的潜规则,压缩灰色收入,促进行业规范,而不是搞垮医药企业。任何风暴的到来,都有人欢喜有人愁。对强势药企来说,整顿是件好事,市场容量并没有缩小,还在继续扩大;即使短期内销量下滑,也是挤掉销量泡沫后的暂时现象。
行业整顿的结果,必然是品牌力、产品力、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其市场地位及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市场份额及销量进一步稳步提升。
新时代来临,市场呼唤行业走向素质专业化、操作精确化、利润透明化和职业规范化。面对国家医改新政、反商业贿赂等措施,品牌药企要做出如下调整和改变:
1.心态回归理性。面对公众舆论及市场压力,药企要放弃短视经营行为,回归理性。尽管由于体制等原因,医药营销的灰色操作还会有所反复,但要看到:一,市场行为最终必将走向规范,这个时间会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步伐或快或慢,但它迟早会到来;二,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产品力,而不是长期以来许多企业赖以生存的潜规则。
因此,品牌药企应该较早地将企业重心和资源向研发倾斜,进入研发领域,为不久的将来打响专利之战做好准备,创造条件。
2.市场操作要规范化。事实证明,真正以学术推广为主导的药企,在此次整顿风暴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耐冲击能力,他们将会是市场洗牌的第一批胜出者。
以品牌推广为主、走学术路线的医药企业应该明白,“存在即合理”,医药代表制度的存在必要性不应被质疑。只是在我国特殊的医院体制下,企业对医药代表制度的长期误读与错用,医药代表职能由学术堕落成公关,才使得这一职业被严重扭曲。
因此,真正的医药代表们大可不必惶惶,当风雨过后空气被净化,商业贿赂治理标准界定出来后,后势是乐观的,变味的医药代表制度便能真正回归。
风暴过后,企业与代表在临床工作中有以下几对关系的相互转移值得重视:工作重心将由医院药剂科转移到医教科,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营销;个人拜访形式将被集体促销活动和温情服务所替代,医药代表职能也由暗送黑金转向传递专业信息。那些能敏感捕捉住市场变化趋势,并能通过实践总结出有效模式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上的先发优势。

革的是中小药企的命

在这场革命性的运动中,真正受到剧烈冲击、面临生存压力的,是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中小型药企。
与品牌药企相比,中小药企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市场地位以及品牌影响力,都处在劣势地位。
1.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药企无资金、研发优势。
我国处方药企业数量众多,其中90%为中小药企,资金、技术薄弱,无研发能力,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都倚赖“带金销售”,靠向医生提供高额贿赂获得,导致80%以上的销量都是泡沫。随着反商业贿赂的深化,“带金销售”的可操作空间越来越小,大型药企可以凭借雄厚的资金积累,或转型研发,或改变营销模式,或策略创新获得市场地位,中小药企呢?
中小企业大多数依靠仿制药打天下,产品不具有独特竞争力。医药竞争的根本是产品的竞争,有时候一个好产品足以成就一个企业。但多数中小药企一无技术研发实力,二无资金实力,要研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2.中小药企成本高企。
中小药企生产、销售规模小,面对上游供应商时,无论是原料采购还是生产设备,都没有议价能力,即使水电气这样的能源产品,成本分摊下来,也要远远高于大型药企。当普药市场进入价格战时期,中小药企在成本上肯定输了一局。
3.销售力不足,产能相对过剩。
产品严重同质化,中小药企只能在处方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红海”里拼杀。对代理商不得已的重度依赖,中小药企产品难以上量,许多产能近亿的企业,实际销量不过区区2000万,产能利用率不到20%。本来不厚的家底,加上不能满负荷生产,中小药企经营走向恶性循环。
4.品牌运作水平低下,团队素质低,执行力差。
多数中小药企待遇低,前景无望,留不住人才。由于人才瓶颈,中、小医药企业很难有优秀的营销策划和管理能力,团队的执行更是缺乏创新,甚至执行走样。  
坦白说,在医院终端的营销中,绝大部分企业暂时都没有找到质的突围方式,无非在营销方案上折腾几个来回。重压之下,最后几乎都是毫无抵抗地向品牌药投降,拱手让出了市场份额,溃退到医院终端之外。
无品牌、无资金、无研发、无人才,如果说“四无”中小药企此前在灰道盛行的处方药市场中,还能凭借“带金销售”模式苟延残喘的话,那么,一场轰轰烈烈反商业贿赂“革命运动”席卷过后,许多中小药企就要从观望到绝望了。

中小药企出路在哪里

动荡之下的中小药企前路风雨飘摇,出路何在?是继续坚持留在医院终端的“红海”中,还是放眼于医院之外的中低端市场?是继续执迷于仿制药以坐待专利大考,还是转向其他产业?若要转型,中小药企在哪些行业能找到机会?进入新产业又有哪些优势,有哪些风险?
新的企业战略之下,中小药企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哪些准备?营销团队要怎样转型,要具备哪些新的能力?营销模式要如何创新?要选择怎样的代理商?如何选择?凭什么吸引优秀的渠道力量?
风口浪尖上的医药代表何去何从?自我审视,医药代表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审视之后,是创业还是转型?是加强学术修养,还是强化市场能力?是继续在医药行业打拼,还是转向其他行业?哪些行业会有医药代表的发展空间?
本刊后续文章将对此系列问题一一解读,敬请关注。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赵郑 李从选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9 15:33 , Processed in 0.03382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