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胶 斗

2012-12-3 11:17| 查看: 265107| 评论: 0|原作者: 路胜贞

摘要: 当一切似乎尽收囊中之时,东阿阿胶意外发现,正是自己拱手让出了大众市场。

伴随着东阿阿胶祭起价格战,广告压制、嫡庶争夺、原料遏制等一系列咄咄逼人的强势竞争策略,福胶被逼得几无退路。
然而,当一切似乎尽收囊中之时,东阿阿胶意外发现,正是自己拱手让出了大众市场。

“甄嬛”惑
2007年,人气超高的网络小说《甄嬛传》写到第三本时,导演郑晓龙筹拍同名电视剧,剧情涉及后宫药膳,拟植入阿胶广告。
此时,东阿阿胶与福牌阿胶正为谁是正宗而争论不休,产品植入,无疑可佐证自己历史,打造正宗形象。
广告投放,福胶一向谨慎,除山东卫视、浙江卫视播放普通广告外,缺乏影视植入经验,福胶心里没底,犹豫难决。
晃眼已至2010年,因为剧本问题,《甄嬛传》无法开机,福胶彻底放弃植入广告。东胶却速战速决,拿下广告权。
2005年起,东阿阿胶就已经将阿胶奢侈化作为战略方向。此前,阿胶一直作为普通补血产品,占据市场。经过多年成长,东胶已由一个地方品牌成长为全国品牌。东胶认为阿胶早已不是一般滋补品,它应与鹿茸、人参齐名,回归奢侈滋补品阵营。为这一转变,东胶毫不吝啬广告投入:陈道明、斯琴高娃、白静、甄子丹等都一度是东胶广告中的明星阵容,从央视到地方轮番轰炸。
清代是阿胶最为鼎盛时期,一度为后宫御用滋补名品,清戏《甄嬛》开机,无疑是一次宣耀阿胶荣耀的难得机会,东胶志在必得!

胶王前传
东阿镇为古东阿县城——驴皮阿胶发源地,明清时期享誉京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设东阿县,县城迁移黄河西岸。一部分老胶坊扎根原地,以清帝同治所赐“福”字为名组建福胶集团,主产福牌阿胶;而另一部则落地新县城,组建东阿阿胶厂,主产东阿牌阿胶。
一镇一县,中间黄河相隔,两大品牌,历史错杂,难断嫡庶。
1.东胶生变
此前,福牌阿胶主控济南、青岛区域市场,东阿阿胶虽在山东布局,但始终处于防守状态,各自躬身耕耘,互不侵扰。药店内,同样是两品牌共生,消费者任意选择。
1990年代初,刘维志担任东胶掌门,立志“谋求上市,放眼全国,复兴阿胶”,意在做阿胶之王。
为缔造东阿阿胶品牌气势,1993年,刘维志将3000万元砸向央视。“补血,用东阿阿胶”,广告铺天盖地,反响热烈,各地药铺竞相推荐东阿阿胶……
躺着也中枪,福胶遭受冷落。
尴尬中的福胶寻求反击,适逢央视拍摄纪录片《阿胶传说》,福胶果断予以支持,并拿出清代懿贵妃服用阿胶、咸丰赐“福”字的历史凭证,以及四品官服黄马褂、进宫手折等一系列文物,充实纪录片内容。
福胶尊贵和地道的证据,极富说服力,央视播放,轰动一时。
刘维志意识到,如不能奠定东胶的强势正宗地位,“放眼全国”无疑要落空。
立志成王的东胶,需要更有说服力的凭据证明自己的地道。东胶借助当地修缮东阿王曹植古墓和老阿井等文物古迹的机会进行资助。
同时,东胶不忘邀请省内外媒体予以关注。详实的证据和历史遗迹,经过媒体的传播,东阿阿胶显现出强大的反弹力:济南、青岛销售直线上升,东北、华北出现断货……借此良机,东阿阿胶得到当地扶持,一举上市。
2.正宗之战
东胶名盛,福胶的“正宗”地位出现摇摆,济南、青岛市场销量逐步下滑,资金告急。情急之下,福胶求救于产业主管部门。
福胶对当地影响举足轻重,主管部门随即邀请省内外文化、营销、医药名家齐聚东阿镇,征计谋策。专家也不吝啬,提出建议,由当地主管部门辅助福胶将东阿镇申请为阿胶之乡,可以一举两得,一则可以将福牌打造为唯一的正宗阿胶品牌,抗衡东胶,二可以借助品牌优势,为当地吸引投资。当地政府与福胶企业,各有所得,乐享其成。
专家又建议,福胶申请阿胶原产地标记认证,这样可以一举夯实福牌阿胶的正宗地位。
一年后,福胶如愿,“中国阿胶之乡、中国阿胶原产地”的新闻标题遍布全国各大媒体,引起韩国、新加坡、日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很多厂商循迹而来与福胶谈海外代理,众多资本也开始到东阿镇谈投资。
福胶信心大增,随即加大药店宣传,大打“阿胶原产地”招牌。这招果然奏效,此时,东阿阿胶年销售4亿,福牌阿胶也由数千万追至2亿多,福胶成为众多药店主推品牌。
原产地的成功让福胶大受鼓舞,福胶在当地协助下,规划出一个以浪溪河、狮耳山、永济桥为核心,占地千亩的阿胶文化产业园,预谋全面抗衡东胶。
3.福胶失算
福胶拳猛脚重,直指东胶的“正宗”死穴。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东胶的正宗地位受损,无疑会打破其一揽子计划,更不要说复兴东胶。
“原产地”这块招牌很有威力,东胶一时无法找到破解的办法。
福胶产销如火如荼,2002年产量增至1800多吨。
阿胶的补血效果,完全来自阿胶原料驴皮中的珍贵补血成分。东胶迅速发现福胶的矛盾:毛驴存栏急速下降,各地原料纷纷告急,东胶甚至无法满足生产,但福胶的驴皮原料好像源源不断,生产马力十足。
东胶迅速前往甘肃、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河北等驴皮原料基地调查,发现原料同样紧缺。
对东胶而言,破敌之策不期而至。
4.“打马捧驴”
正当福胶如日中天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2002年4月14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突然曝光福胶“马皮代替驴皮制作阿胶”。记者一路奔赴河北,一路暗查福胶仓库,现场拍摄福胶收购原料制作阿胶细节……
福胶招牌被无形电波瞬间摧毁,销售额由3亿元跌落至6000万元,市场一落千丈。
意外被曝光,福胶疑心是东胶暗谋。东胶矢口否认。就在福胶通过媒体四处救火之时,东胶迅速在网站转贴焦点访谈内容,并强调“购买驴皮胶,认准东阿牌阿胶”。东阿阿胶一时炙手可热,各地销售持续火暴,当年销售超过原计划一半,股票也随之大涨。东胶如虎添翼,趁机将“东阿”牌商标申请为中国驰名商标。
东胶迅速将福胶甩在了身后。
到2005年,东阿阿胶已经发展为一个品牌价值24.45亿元的阿胶王国。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路胜贞)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下一页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8 10:04 , Processed in 0.0334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