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打开你的“黄金屋”

2012-11-15 14:58| 查看: 418773| 评论: 0

摘要: “一个人讲课一年讲几个亿净利润,历史上没有见过”,这个奇迹是怎样发生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是两手空空?找到打开黄金屋的钥匙,也许你也可以创造自己的奇迹。

进一步对比分析优秀的培训和成人学习五大公理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导致培训比阅读效果更好的I,其实就是体现出对成人学习特点的尊重和配合,对成人学习公理进行实际的落地和操作。归根结底,这就是为什么精心设计的培训可以更好地促进成人学习:
I = 以学习者为中心 + 激活经验 + 促动参与 + 催化应用
有了I,学习者更容易理解知识。(体验)
有了I,学习者将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联系。(反思)
有了I,学习者更容易应用知识。(体验)
有了I,学习者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反思)
有了I,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第一次实践(安全的演练)。(体验)
有了I,学习者在演练后得到点评。(反思)
所以,有了I,学习者就可以反复进行“体验”和“反思”,从而可以更好地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应用到工作与生活之中。“体验”和“反思”两个过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我们把这个反复进行的过程称之为“拆解”,或“拆为己用”(Appropriation)。
我们若能用其他方式生成I,人们也就多了培训课程之外的选择。这个选择就是拆书帮。无论是一个人的拆书帮,还是一群人的拆书帮,实际上都会包括高效成人学习的三个核心环节(RIA):阅读片段(Reading)、拆书家引导促动(Interpretation)和拆为己用(Appropriation)。通过这三个步骤,解决了成人学习的三大问题,帮助学习者从一本30~50元的致用类图书中,获取与一场3万元~5万元的培训同等的价值。而只要掌握了拆书帮的理念和高级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拆书家。




链接3:
拆书帮学习法拆解示例

R:阅读图书片段
E·阿伦森,《社会性动物》,26页
社会影响分为三种类型:依从、认同、内化。
依从:指一个人为了获得奖励或者避免惩罚而做出某种行为。在依从中,最为重要的成分是权力。
认同:因为个体希望与影响施加者保持一致,从而与之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关系。在认同中,最为重要的成分是吸引。
内化:将特定信念内化的动机是希望自己正确。假如施加这种影响的人被认为值得信任而且具有很好的判断力,我们就会接受他所主张的信念,并将它融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在内化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可信性。

I:拆书家引导促进
销售归根到底就是卖方影响买方。当然,换个角度说,采购行为的本质就是买方影响卖方。分析一下分别用的哪种社会影响,这很有趣,也很有用。
买方说:“你不答应我的条件,没问题,有其他供应商答应。”这是试图用什么影响卖方?——他的权力,买或者不买的权力。
买方说:“我帮你把成本算得很清楚了,所有加起来,你生产一条毛巾的成本是1.21元,你1.25元给我。我知道你这样等于没赚钱,但你以后就可以跟其他采购者说你是我的供应商,他们肯定就不会担心你的品质了。”——有这种买家吗?有,沃尔玛、家乐福就是。这是用什么影响?是第二种,让对方“认同”,核心是自己有吸引力。
买方对你说:“根据我们的调查,今年一定流行这种款式的靴子。”而你回想前几年他对流行趋势的判断,无一例外都是对的,那么你是否相信他?你会相信,这就是第三种社会影响——“内化”。
对这个片段的拆解要求是:请想想你作为卖方,都曾怎样影响买方,这些影响分别是哪种类型?
这样拆解之后,你就可以更有效、更主动地去影响客户,也可能产生出新的影响策略。

A:学习者拆为己用
现场学习者:我主要是管渠道的。我有一点权力,就是在促销下来的时候,我给哪家经销商多几件。所以,有时候月底考核销量的时候,我还差一些,就去跟几家经销商说:“帮我压点货,下次促销下来我多给你两件。”促销品算是稀缺资源,他为了能多拿到一点,会帮我这忙。这是让经销商“依从”的例子。
现场学习者:我们邀请有一点意向的客户来产品说明会,说明会总有一个环节,是邀请现有的客户,对我们特别满意的客户来现身说法。一连安排三个客户的高管来推介,举很多具体例子说明我们产品给他帮助多大。然后,邀请来的意向客户就会很认同。这是让客户“认同”的例子。
现场学习者:我做我这行的销售十几年了,我的客户都喜欢跟我聊,因为我能给他们出主意,当参谋。刚刚还有一个老板打电话问我,说他不想做现在的川菜了,想做粥店,问我的建议。基本上,对我认可到这种程度的客户,理都不理我的竞争对手。这是影响的最高境界“内化”。


1

华茂中心是位于北京CBD的一片宏大商务建筑群,有办公室、公寓、商场等等,占地39公顷,容纳着近千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十几万名通常被称为“白领”的职场人。
阮熙紫的公司和店铺都在这里。她的公司生产和销售中式高级定制珠宝,按她的话说,就是做“奢侈品”的。“影星杨采妮、袁立都是我们的VIP客户。”阮熙紫说。在阮熙紫公司会议室的墙上,有30张照片,都是公司客户的单人照,装在从宜家买来的花花绿绿的相框里。
2005年,阮熙紫开始创业,之前她在一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工作。现在,她有一家珠宝加工厂,在华贸中心有一家门店,在上海新开一家门店。创业至今,已经有了40多名员工,每月四五百万元的营业额。
2010年8月,阮熙紫参加了一个女性企业家的联谊活动,演讲完之后,一个思八达的销售人员向她要了名片,这个人叫李洪运。此后半年,李洪运每天给阮熙紫发两条短信,短信内容包括企业文化、管理之道等。
半年之后,一开始对这些短信视若无睹的阮熙紫被打动了:“他坚持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我去听他们2万元一堂的课程。为了这区区2万元钱,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我们的客户购买珠宝,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我们的员工为什么不能像他这样?”
2万块钱的课仅仅是开始。思八达一共有五个课程,一个比一个贵,最高阶的课程叫《三弦智慧》,学费38万元。
讲课的人叫刘一秒。很多像阮熙紫一样的企业家和白领,花费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来参加刘老师的培训,并对刘老师崇拜到五体投地,争先恐后地推荐自己的朋友、同事、下属来听课。
还有一个学习者叫崔军胜。1978年出生,河南人,2000年来北京没找到工作,2001年又来北京,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2003年因为非典失业,2004年开始创办会计师事务所,现在拥有以“东审”为品牌的9家公司,其中8家在北京,分在8个不同的地点办公,一家在上海,有将近200名员工。
2011年7月22日的《南方周末》报道“刘一秒现象”,采访了崔军胜。在最后登报的报道中,强烈暗示刘一秒不是什么大师,学员肯交这么多钱,一定是被洗脑了。

崔军胜正是其中之一。2011年4月,他花了2500元,听了第一堂推广课,授课的是刘一秒的“弟子”。
小课有许多话说到了崔军胜的心里,他很想见见“秒哥”。于是,他花了4万元,报了《运营智慧》和《影响智慧》——思八达的课程中最便宜的两门。
思八达有四门课程,总价12万元,复训需缴纳课程费的10%。这个价格比两年前翻了一倍,而且当时是可以免费复训。
最高端的课程,涨价更快——那门课2008年开设之初课程费为3万元,2010年即涨到30万。学员称,不久就要涨到40万。
5月15日,崔军胜从北京飞到广州,听“秒哥”讲课。
一个星期的课程中,崔军胜认识了很多同学——前3天是10000人,后3天的另一门课,则是5000人。
听完推广课的老板们,大多会心甘情愿地掏钱继续听“大课”——南方周末采访的上10位学员中,每个人都会很兴奋地说“好”,会着魔般购买更多课程,但没有一个人能说出究竟“好“在哪里。
在所有思八达人心里,刘一秒就是神。
——原载于《南方周末》2011年7月22日刊

2

就在《南方周末》的这篇报道中,我们还看到对刘一秒有这样的描述:“38岁的这位‘神’,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一个村子。1999年,25岁的他南下闯深圳,住在出租屋的阳台上。”后来他“迷上了演讲和成功学——当时,成功学从港台传入内地,陈安之等一批台湾成功学讲师红极一时”。他先是推销陈安之的课程,很快就自己讲课,仅仅几年后成为叱诧风云、被无数职场人士顶礼膜拜的“大师”。
然而,这篇报道的记者没有采访到刘一秒,也几乎没有提刘一秒到底都给学员们讲了些什么,怎么就能拥有如此的蛊惑力。
我们来看2011年11月号的《创业家》杂志也做了一个专题《机场里的大师》,比较详细地挖了刘一秒的背景——这位讲管理、讲职场、讲人生、讲宗教的大师,没有读过大学、没有进过名企、没有管理过团队。但是,他“一个人讲课一年讲几个亿净利润,历史上没有见过”。
《创业家》还邀请了打假名人方舟子和几位高校教授来讨论这个现象。

这说明一种欺诈文化在流行,培训市场“大师”多,因为企业家有钱啊。什么易经管理学、孙子运营学,从来没人讲周易农民工学、中庸下岗工人学,为什么呢?挣不到钱啊。
——原载于《创业家》2011年11月刊

《创业家》的结论和《南方周末》差不多:刘一秒绝对不是大师,他离大师还远着呢。
可是,再看看阮熙紫和崔军胜们,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完全靠着自己在市场上打拼到现在的局面,他们像是傻子吗?
《南方周末》的报道见报后,崔军胜的朋友连连给他电话:“听说你被洗脑了?”
崔军胜很郁闷:“传销洗脑那一套在我身上不存在,我也不会被他洗了。”
“我从思八达回来,给我的员工普调了1000块钱的工资,还送他们都去学习了。我们订了目标,最近三年,要出10个年薪百万的高管,要让50个员工在北京买上房,要让全体员工的工资高于同行业30%。难道这都不值得写,非要写我被洗脑了,我是个神经病?”
“你觉得我们这帮人能那么轻易就被骗了?”崔军胜说的这帮人就是刘一秒的目标客户——中国的中小企业家。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生存不易,这帮人能去上这么贵的课,就说明企业经营还不错,实在是很聪明的人。
阮熙紫则说:“老实讲,在接触这些培训之前,我自己是非常排斥学习的。2003年我就是MBA的研究生。”而后来她几乎上全了刘一秒所有的课。她说:“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存在的意义,全部梳理清楚了。”
一时间,我们似乎难以分辨:媒体们和学院教授们认为刘一秒不是大师,他收那么多钱毫无道理;企业家和职场人认为自己确实学到了东西,学到的东西值得花那么多钱。
其实,这中间的根本差异,是对成人学习的错误认识。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7 19:15 , Processed in 0.0464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