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赊销,对付信任危机的利器

2012-11-8 10:08| 查看: 123425| 评论: 0|原作者: 厉金芹

摘要: 在农资行业一片批评声中,农资赊销的习惯依然在乡村蔓延。对厂商来说,赊销已经把农资行业拖向了泥潭,而对于消费者农民来说,在这个假货横行的信誉危机时代,赊销却是他们维护自己权益的利器。赊销模式,考问的不仅是一个行业,更是人们的良知……

“卖小鸭来——好——小鸭来——”随着卖鸭人一声洪亮悠长的叫卖声,三五成群的老太太、小媳妇就会把卖鸭人的摊位团团包围,我要一对,她买两对……然后,卖鸭人逐一登记好买鸭人的信息,整个过程全部都是依靠赊销来完成。不过,这期间双方依旧可以讨价还价,价格的标准就是看鸭的长相、精神头,再就是看个头大小,而买鸭人首先看重的是鸭的性别。过去农民养鸭的目的就是为了产蛋,主要作为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补充,如果家里没钱了,可以拿几个鸭蛋到供销社换点油盐酱醋。所以都希望能多要产蛋的母鸭而少要只吃食不产蛋的公鸭,因此母鸭的价格就要比公鸭贵,比如买3只母鸭要1只公鸭。因为买鸭人要公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卖种蛋,多换几个钱。而之所以采取赊销的方式,就是怕被卖鸭人欺骗了,把公鸭当母鸭卖给她们。

当然社会发展到今天,农民养鸭的目的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笔者家乡这种赊销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卖鸭人无论远近只要卖了鸭记好帐就行了,每年春天赊销,直到阴历腊月才能进村收账,收账也非常简单,收账人只要进了村,那些赊欠的农民就会一传十十传百,马上围拢上来把帐给结了,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呆死帐。

 

分析卖鸭赊销这种独特现象,农民赊销是担心的是质量,即鸭的公母,卖鸭人则是利用赊销来履行自己的诺言、彰显他的诚信,赊销就成为他对自己商品即鸭质量可靠的一种最好诠释。

在我们农资界,大家一提起赊销大家就会产生一种反感心理,对赊销要么深恶痛绝,要么惶恐不安,也许正是在这样一种心态的支配下,使大家对赊销产生了一种偏见,致使看待问题也就难以辩证科学。

 

应给赊销一点掌声和鼓励

 

据媒体报道:

2012617,江苏省连云港市首家种子农资赊销店在灌云四队镇街西村开业营销。该店由农民企业家李永投资100多万元筹建。其全新的经营理念是:种子公司+经销商+农民专业户=放心赊销服务。据了解,该店当日营业额突破1万多元。

对该农资店的开业,立刻在业内引起了众多的评说和看法,笔者浏览了许多相关文章,除收益的农民有“秋后再付种子款,种着放心”这样的叫好之外,整个行业透出的似乎都是担心和迷茫,或者说否定多于肯定,甚至有点责备,觉得近年来赊销已经将农资行业拖进一个难以自拔的泥潭,如果再鼓励赊销岂不是助纣为虐?当然也有很多好的建议和想法,不过笔者也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这正是笔者为什么首先把卖鸭人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就是想对赊欠店多一点掌声和鼓励。

众所周知,近几年厂家为规避风险基本上都是采取的现款交易,或提前缴款而后返利的政策,厂家基本上没有风险,即使真的遇到什么风险,厂家就会毁约将风险转嫁到经销商身上。其实有过如此经历的经销商实在不是少数,大家终归处在与厂家实力不对等的弱势地位,只得任其自然,就是有怨气也得自己排解,你可不能撂挑子走人,你不干想干的人实在不缺。经销商之间的这种赊销也是日益减少,上游经销商会控制下游经销商赊销的数量,或采取因人而异的赊销政策,即信誉好、讲诚信的能够赊销,而那些不讲诚信的就会被拒之门外,要说赊销压力最大的就是村级经销商了,他们面对的客户都是左邻右舍的街坊,风险还是比较低的,除非是个别农民确实遇到了天灾人祸失去偿还能力,而真正恶意赊销的终归是少数,不至于让经销商的正常经营陷入困境,因为很多经销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赊销只不过是他提前替农民垫付资金,损失的是银行利息,但从他获得的经营利润来看还是有一定空间的,否则的话,他早就关门大吉了。从现实中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之所以进入农资经营行列,至少就是他们看到了一定的商机、有一定的利润可赚,否则的话,经营农资的人只能是越来越少而不会这样蜂拥而至。这几年大家之所以叫苦连天是相对于过去的经营环境、经营格局的变换不适而已,或者说有点夸大其词的意思。因此,笔者觉得,不妨我们学一学卖鸭人的做法干脆就来他一个赊销经营。

 

赊销能打消农民的顾虑放心使用你的产品

 

近年来,农资行业由于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再加上受假冒伪劣的冲击,农民面对越来越多经营的者,面对越来越多的品牌、种类,面对越来越多的宣传、广告,面对越来越多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使他们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这好那好到底哪个好?你有明星代言,我有专家推荐,他有现场农民说教,农民购买时实在难以选择。而赊销正好符合了农民选购的需要,破解了这种信任危机,解决了选择的忧虑。谁敢赊销,谁就应该有着可靠的质量,有着足够的底气。像笔者所在农村,每年都会有一些卖良种的小贩,走街串巷的卖各种良种,并且销量不小,占领了不少的客户资源。他们唯一的妙招就是一律记账赊销,秋后回收货款。农民通过实践证明你的产品质量可靠,他会一分钱不少的给你,还会成为你忠实的客户。如果你的产品真的存在问题,农民的赊欠他就会一分不给。因为,在很多的农资事故当中,农民始终处于一种弱势地位,他们的维权难有保障,有时他们要耗时耗力耗资金,最终却根本不会得到相应的补偿。他们只得采取这种“不道德”的下策,一旦真得碰着益处受损,先扣下赊销款再说。农民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也反映出了农民对假冒伪劣的无奈,也是对自身维权艰苦的一种抗争。这也说明了全社会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做的还很不够,特别是农民在农资维权方面,对正当维权不安心、不相信。

 

赊销可以倒逼厂家、经销商严把质量关,搞好售后服务

 

农民购买产品后,害怕经销者卖完货走人,一旦产品不像厂家、经销商所说的那样,或事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他们可以及时找到责任人。如果他给你现款,你就是不提供服务,他也毫无办法。而对厂家、经销商而言为了日后能够回款顺利,就会更有责任心,加强指导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及时赶赴现场帮助农民解决难题,以保证货款的顺利回收。这样厂家、经销商不仅会严把产品质量关,还会尽一切力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使这些问题能够顺利解决,厂家、经销商必然会加大投资力度,搞好科研力量、及业务员培训,增强应变突发问题的能力等。从另一个层面看,赊销提高了厂家、经销商的综合竞争能力,通过服务改变了两者的矛盾地位,成为了一种合作双赢的关系。

 

赊销有风险但并不可怕

 

农民赊欠除担心农资质量之外,就是确实存在困难,如购房、孩子上学、成婚等都可能造成手中暂时缺钱,有的外出打工工钱发不到手,或自己种地收入不理想,像旱涝灾害而导致粮食减产、投资泡汤,这都有可能使农民手中缺钱而周转失灵。但善良的农民会记着你的好,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他一旦手中有钱就会马上还清欠账。凡这种情况者,将来大多会是你忠实的客户。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恶意赊欠者,钱先自个花着,对于还账问题是能拖一天就拖一天,正所谓“欠钱的是爷爷,要钱的是孙子”对于这一类人,农资商也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要注重保留好当事人的一些手续,如欠条。再就是农资商必然要以质量取胜,只要你质量靠得住、货真价实,就能够义正词严。当然,要改变这种不良的赊欠风气,还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加强道德培养,提高大家的整体素质。不过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这种不良风气必然无立足之地。

 

编辑/惠永生 huiyongsheng3210@126.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厉金芹)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9 15:20 , Processed in 0.0372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