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原叶”之殇

2012-8-14 15:33| 查看: 337311| 评论: 0|原作者: 庄广立

摘要: 2012年夏季饮料旺季到来,却有一位茶饮料成员缺席。自2008年上市以来,“原叶茶”,这位声称“挑战100%”的茶饮挑战者黯然出局,逐步撤出全国可口可乐市场渠道。在全球所向披靡的可口可乐公司,为何在即饮茶饮品类中屡战屡败?茶饮料市场的关键驱动因素到底是什么?

作为全球品牌运作的高手,可口可乐高层难道没有考虑过这些明显不利的条件吗?

笔者认为可口可乐高层肯定对其深知肚明。那么如若这样,下一步要问的问题就是:为何“原叶”选择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匆忙进行品类延伸?

综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和可口可乐的品牌运作传统,笔者认为这是可口可乐迫不得已之举。

其一,产能需要。

茶饮设备的生产线从技术角度来看,与碳酸、果汁的生产线不能共用;生产线的闲置将产生极大的闲置成本,这是可口可乐不能接受的;从市场角度来看,在“原叶冰红茶”“原叶绿茶”均不能有产量突破的情况下,唯一能够带动生产的方式只能是生产别的茶品类了。

其二,销售冲量需要。

做过销售的人们都知道,销量达成对于自身的经济来源是多么重要,而做销量最有保障的办法当然是新品上市时候的铺货和渠道促销了。所以不管所进入的品类是否有希望,只要是上新品,当年的销量总是会有提升的。

其三,市场机会主义。

看好茉莉品类的成长,并趁着康师傅茉莉疲于应对统一茉莉的挑战的情况下,进入市场也许可以乱军取胜,就算不能取胜,进入市场受到的阻力还是较其他品类小一些。

这真可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结果仍然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经此一役,“原叶”扩张的有生力量耗尽,2011年除了在线上有点动作以外,其他推广方式已经不见其踪迹。

 

“原叶”何去何从?

此次可口可乐与雀巢“分家”,“原叶”从可口可乐渠道中撤出,是否意味着“原叶”这一不怕虎的“牛犊”生命不再?

结局不得而知。

笔者认为,单从品牌价值的角度来看,“原叶”虽然犯了很多错误,还有许多局限,但仍旧有其存在的空间。

1.即饮茶市场需要挑战者。

无论是康师傅、统一还是整个即饮茶市场,都得益于“原叶”的挑战运动,让整个即饮茶品类在最艰难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20082011),实现超过15%的年均成长业绩。

一个巴掌拍不响,市场上只有一两个玩家则容易导致市场僵化,创新不足,甚至导致市场衰退。而挑战者的出现,则意味着创新与激情,整个市场将会被其带动。中国饮料市场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未来品类细分的空间仍旧十分巨大,“原叶”这位挑战者只要能够找准足够有潜力的细分市场,仍然能够挑战如今看似不可动摇的巨无霸。

2.“原叶”代表的健康概念仍未过时。

从某个角度来讲,“原叶”这一概念过于超前了:在如今只重口味的饮料市场,各大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而加入的各种添加剂、色素、香精等物质暂时被市场有意无意地忽略;但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食品添加剂问题将逐渐发展成为最容易受到攻击的软肋。而到那时,“原叶100%泡制”的产品概念将不胫而走,全天然的“原叶们”将受追捧。

3.“原叶”代表着相当一部分前卫时尚人群的价值诉求,仍然有其存在的阵地。

也许这一部分人群当前只占了5%,但随着中国消费升级的加速,这一阶层发挥出来的影响力将会加大,如若配合上适当的市场运作,“原叶”掀起即饮茶市场健康浪潮的可能性并非没有。

 

其实只要原叶稍具耐心,固守部分阵地,未来仍然是有出路的。只是,“原叶”面子太薄了,挑战不成就索性撤出;“原叶”性子太急了,等不起全国人民都想要“健康”的那一天;“原叶”太任性了,拥有全国5%的饮料市场粉丝还不够,非要在意95%的人们喜好。

伤“原叶”,憾其不争;“原叶”之殇,或许本是注定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庄广立)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34

酷毙
1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2 17:28 , Processed in 0.0341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