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烟草——神奇的植物,华丽的冒险

2012-8-13 14:01| 查看: 236172| 评论: 0|原作者: 方丽娜

摘要: 植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有些能填饱肚子,有些可以织成衣物,有些可以治疗病痛。烟草在500多年的传播历史中,扮演过多种角色: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包治百病的神药、自娱自乐的嗜好品、现代人社交的必备品、成熟风度品味的象征等等。作为一种嗜好品,烟草的影响已遍及几乎全世 ...

中华——“中华”牌香烟诞生于1951年,被消费者亲切地称为“国烟”。当时,生产中国“最好的卷烟”,作为一个政治任务,被国家领导人郑重地交给由上海市军管会接管的中华烟草公司。面对这厚重的信任,中华烟草公司人员上下一心,只用了一年半时间就生产出了优质的“中华”牌香烟的样品。当这个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的卷烟样品专程送到北京,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品吸后,得到了一致的高度评价。于是。中华烟草公司就为这个“最好的卷烟品牌”起了一个响亮而又自豪的名字——“中华”。

“中华”烟自诞生起就给消费者“第一”的深刻印象。研发“中华”牌卷烟过程中选择了中国最好的烟叶原料,最好的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了口感最佳的卷烟配方,这是它成为中国第一个高档卷烟;它是中国唯一获质量金质奖的卷烟品牌;它还是中国最神秘的一种卷烟品牌。从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作为特供烟,主要供应对象是外国使领馆和来华外宾。产量一直很低,无法上市销售。直到1984年上海烟草公司成立时,消费者仍不能在市场上买到这个产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卷烟厂“中华”烟的产量迅速上升。到1988年,中华烟才第一次正式与普通消费者见面。在那个辞旧迎新、民族意识格外高涨的年代,“中华”这个中国人自己研制生产出来的第一个高档卷烟品牌的市场定位,很容易激发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借助当时消费者的心理,“中华香烟,爱我中华”的品牌定位使“中华”烟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外烟。在上市的第一天,一条“中华”烟从40元涨到65元,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不久,其价格超过了“万宝路”和“健”牌。走出“深宅高墙”的“中华”烟与民间有着不解之缘,在国民中有着极强的亲和力,并没有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作为中国的“国烟”,“中华”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品牌文化,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形象。对于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那些海外的华人,他们一看到“中华”烟就会想到中国。对他们而言,中华烟就像雄伟的天安门,庄严地华表,鲜红的五星红旗一样,凝聚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的热情和期望。

 

烟草制成品的社会意义

烟草制品500余年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工业文明史。烟草制品由诞生之时的奢侈品转化为大众消费品,消费量激增,成为普罗大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如果说印地安人的烟草还只体现了游牧民族的闲情逸致,那么现代人的烟草制品则成为日常生活的消费品甚至必需品。从社会生活的意义上讲,工业化导致了两种结果,一个是现代人普遍的寂寞感、焦虑感,另一个是能补偿和减轻这种病症的各种“享受”,烟草制品就是其中之一。工业文明将商品生产标准化的同时,也将人们的生活标准化了,导致产生了现代人的单调、孤独、寂寞和焦虑——这一点文学作品和电影都有大量生动的描述。作为一种必要补偿,造物发明了烟草这种东西。烟草制品的社交价值或“社会瘾”在中国大陆的表现,从新周刊与新浪网联合调查中可以看出。调查表明,在回答什么是烟草制品的功能时:有30.87%的人认为它可以“打发无聊时光”。另外30.72%的人认为它的作用在于“更易跟人沟通”,这比较能够反映现在的社交风气。散一圈烟的确在可以拉近人际距离。我们中国人在社交礼仪上尤其与外国人不同,外国人可以拥抱、亲吻、碰鼻,而我们是避免身体接触的。于是,递烟成了打破社交僵局的有效办法之一,当然,通过烟草制品实现社会性的价值认同是一方面,但烟草制品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强化也不可忽视。

用打火机点燃烟草,吸入喷出穿透我们的鼻子的奇特烟雾,通过自己强大的魅力风靡世界,这是穿越每个时期,横跨每种文化背景的力量,从本质上说烟草改变了作为普遍意义上的人的心智。在它的所创造的神话、梦想、慰藉与振奋中,在颓唐与自救中,在人的直觉与形象魅力中,烟草以其强大的慰藉,强悍的、冒险与美丽的魅力以及肢体式仪式性魅力征服了整个世界。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方丽娜)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3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3 09:36 , Processed in 0.0355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