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强国之路的关键是生产效率的提高

2012-7-23 11:21| 查看: 189204| 评论: 0|原作者: 宋鸿兵

摘要: 做百年企业不容易 生产率的提升需要积淀,需要时间、人力、人才。 我举个例子,华为是一家比较大的企业,在全国招收了25000名各大学最优秀的毕业生搞研发。这么多优秀的人才聚集在一起,每年投入资金是企业销售收入的10%,也就是七八十亿,在这么大规模的资金和人才相配 ...

做百年企业不容易

 

生产率的提升需要积淀,需要时间、人力、人才。

我举个例子,华为是一家比较大的企业,在全国招收了25000名各大学最优秀的毕业生搞研发。这么多优秀的人才聚集在一起,每年投入资金是企业销售收入的10%,也就是七八十亿,在这么大规模的资金和人才相配套的情况下,连续搞了十几年,到现在为止,华为自己承认“我们没有一项原创的发明”,虽然有很多专利,那也是改进型的,这就说明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升很难。

西方有一个词叫“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指的就是一些国家靠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产值,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虽然我们总产量,或者GDP的总量在增加,但是生产效率没有增加;虽然看到的数字在增长,但是质量没有增长,效率没有提升。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当扩张的规模达到极限,这个数字不增长了,经济发展也就停滞了。

“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是指生产率在没有得到足够提升的基础上,靠扩张的规模、水平方向去扩展,而没有在高度上提高,最终当你受到边界资源的条件限制,比如说人力资源的限制,人口老龄化,矿产的枯竭,各种各样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等因素,就会使你的生产和发展陷入窘迫,陷入衰退。很多国家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收入高到一定阶段,突然停滞不前,重新从中等收入往下滑,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没有在生产效率上投入足够的资源,所以说它的经济增长的潜力是受到限制的。那么也就是说,提高生产率这个事情本身,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如果不在这个事情投入足够的资源的话,你很难在这个领域中获得重大突破。

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在这个领域中有所建树的,比如德国、日本。德国超过100年的中小企业有多少家呢?有14000多家,日本也超过了上万家。那么还有很多是三四百年历史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在一个领域中积累几十年、上百年。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瑞士的钟表做得特别好,德国的精细制造、机械装备做得非常好,为什么?因为它在这个领域沉淀的时间足够长,生产技术中所有的细节反反复复想过几十遍、上百遍了,所以他们把这个领域中的每个细节吃深、吃透之后,进行精细的改造,精细加工,累积下来的效果,使它在这个领域中的竞争地位不可动摇。

 

注重生产效率是关键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行,1969年就能把人类送上月球,但是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呢?为什么美国再次登月时间被推到2019年以后了呢?那是因为美国当年的人才已经退休了。在1969年把人类送上太空的这些科学家,是美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培养起来的那一批人,那批人到了七八十年代之后,陆续退出了劳动力市场,他们带走的不光是工作经验,最主要是他们大脑中的知识被带走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一个人离开这个岗位,大量的细节、人脉关系、经验,是在他大脑里的,并没有文字化。当这个人流失了,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永久性的伤害,你再也不可能找到一个人,能够把这方面的损失弥补起来。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中,德国始终牢牢抓住他们提出来的生产力经济学,德国人对金融交易不太感冒,但是德国人对生产制造这一套体系建设得非常好,包括它的技术学校制度,包括它的整个培训制度,机械体系,是全世界最完善的。

所以无论是欧债危机,还是美国的金融海啸,对德国有影响吗?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它挺得过来,为什么?只要全世界还需要汽车,只要全世界需要精益设备,需要大规模的高精尖的技术装备,只能找德国人,因为其他国家生产不了。

很明显,人们只要开汽车,要想买奔驰、宝马只能找德国。技术上的积淀,已经使它整个国家处于不败之地。这个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我认为是最艰苦,也是最艰难的选择。

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比如说对于我们的地方政府也好,企业领导也好,他关注的时间没有这么长。地方领导人在任就五年,对我来说,提高生产效率,这东西来得太慢。企业主也想,我这个企业10年以后不一定是做什么专业呢,我为什么要在这个行业积累这么多经验,市场变化这么快,未来我可能就转行做其他行业去了。这个是社会的普遍心态,而我认为,中国如果是处在这样一个心态之下,就不要去设想会成为世界强国,那是不可能的,无论你赚了多少钱,无论你多富有,你一定不是世界强国。

世界强国一定是手上拿出的产品只有你能造,其他人造不了,这才叫强国。经济规模大说明不了问题,大清帝国当年在全世界GDP中占1/3,比现在美国占的比例还高,为什么被英国打败了呢。经济规模不能说明问题,而经济中间的质量,尤其是生产率的提高,才是真正问题的本质。

(根据宋鸿兵先生在第18届康桥论坛上演讲内容记录整理而成,未经本人校阅,详情见《康桥论坛》期刊。)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宋鸿兵)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1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3-29 00:46 , Processed in 0.0370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