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所有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

已有 48128 次阅读2018-1-10 07:04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模仿马云的方式说句开场白: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行业重构将有一大批企业消失;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每个行业都重做一遍将诞生一批新企业。
这个话题来源于营销专家金焕民老师,他撰文说:中国大多数产品都可以重做一遍,换个角度讲,中国大多数产品都具有创新空间。
正在重构水产行业的何足奇则根据亲身体验发挥道:几乎所有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或者说,几乎所有行业都可以重构。
现在讲产品升级,讲互联网和电商的比较多,这些都是在谈单项因素。如果把这些因素汇总起来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行业重构,彻底的重构。
比如说5年前,我们绝对想不到手机行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包括产品、品牌、销售渠道和推广方式。如果能想到,诺基亚手机也不会消失;同样,我们也很难想像5年后的手机行业是什么样子,但重构是必然的。
前不久在一个企业内部培训会上,有几个人问我什么行业受互联网影响最小。我说不知道,但我知道这种想法是有害的。现在很难找到一个不受影响的“世外桃源”。连我现在研究的农业也在重构,而且是脱胎换骨的重构,还有那些行业不会被重构?
重构之后的行业,将不再是原来行业的简单延伸,是工业文明时代的行业在信息文明时代的重生。
传统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当行业被重构时,不管原来取得多大的成功,在行业重构后都没有自己的位置。所以,现在很少听到“做大做强”的说法了,行业重构时,过去的“规模优势”可能变成“规模包袱”。行业重构,意味着所有企业都在不确定中寻找自己的新位置。
产品重构
产品变了,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技术驱动;二是消费者驱动。现在的情况是双重驱动。现在的驱动力不是渐变,而是巨变甚至是质变。
技术驱动,主要是IT技术跨界重构产品。按照产品与IT技术相关联的程度,影响强弱大致遵循:互联网行业,IT产品,与电子相关产品,与电子非相关产品。
IT技术的跨界重构产品,主要是产品的智能化、小型化,比如可穿戴设备,原来与IT技术无关或弱相关,现在已经是强相关了。
我是学微电的,我知道IT技术有多么强大的力量,IT技术改造能够创造出匪夷所思的力量,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谷歌就专门成立了一个“X实验室”,专门研发那些匪夷所思的产品。
IT技术现在仍然处于不可预见的爆发期,IT技术跨界改造其它行业的能力是强大的。正像现在谁也不知道未来的手机是什么样子的,但大家知道一定与现在有巨大的不同。
那些本来与电子相关的行业强相关的领域被重构是无疑的,那些似乎与电子无关的领域,难道就不会被重构吗?我希望大家记住KK的一句话:颠覆来自边缘。你的对手在你的视野之外。
在IT技术主导的产品重构中,消费者隐身了。正像智能手机出世前,消费者是无法说出智能手机的概念的。这个时候,对新技术的敏感与对消费者的洞察就至关重要。
在技术驱动的产品重构中,专业的力量弱化了,跨界和极客非常重要。原来的研发模式让位于需求链模式。
消费者驱动的产品重构中,目前有两大影响因素。一是消费升级,二是实体功能让位于心理需求。
第一个因素是中国消费者的升级,主流换挡,这个问题我与史贤龙老师2014年就提出来了,但企业似乎不敏感,今年反而开始热了。最近几年,每个行业的主流产品都将被替换。中国的消费升级能够创造出巨量的市场,将产生一个升级版的排浪消费。这个话题已经讲得比较多了,不在此多说。
消费者驱动的另一个因素源自发达国家,但在中国也有体现。西方早就进入了丰裕社会,很多行业的主流已经流行几十年,原有的包装、品牌价值钝化,消费者无感,无法从中获得心理满足。这个时候,就要重新定义行业、重新定义产品的心理价值。消费价值观变了,原来的品牌内涵不适应了,所以品牌遇到危机了。目前,十年前的世界顶级品牌,都遭遇不同程度的品牌危机,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重构产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可以说,互联网时代又把企业拉回产品主义时代。我觉得企业重构产品,必须从下列几方面做起。
一是老板成为CPO(首席产品设计师)。如果说老板是抓战略的话,现在产品重构就是最重要的战略,只有老板有调动全局资源的能力。
二是引进跨界的产品研发人员。如果还是那些专业设限的研发人员,根本不可能重构。
三是围绕产品研发构建极客体系,他们是产品重构的智慧源泉。
渠道重构
中国过去只有通路,后来增加了KA,形成了两类通路。互联网与商业结合,形成了电商,丰富了营销的渠道系统。
为了说明新兴通路,我们做个符号约定:F—工厂,B—代理商,R—零售店,C—消费者。
电商兴起后,C端电商开成了新的通路(F2C、B2C、C2C),如阿里、京东。最初传统企业是排斥的,现在已经认识到,C端电商是新兴通路之一。
现在,B端电商又在兴趣,虽然它的主体是传统通路的电商化,但也创造了新的通路模式。B端大致有两类通路模式,一是B2R(传统通路改造),属于分布式的B端电商;二是F2R,如阿里1688、京东新通路,属于集中式的B端电商。
社群营销经历泡沫后,现在已经沉淀下来了,也形成了新的通路模式。社群的通路模式可以概括为B2C或F2C、C2C。
社区电商虽然还很微弱,但作为一种渠道模式,未来还会占据一席之地,其渠道模式可以概括为R2C。
O2O经过泡沫化后,也有一些优秀者会生存下来,未来传统商业做O2O,O2O会更普及。
我们来细数一下,除了传统通路和KA外,新增了渠道形态有:F2C、F2B、F2R;B2R、B2C;R2C;C2C;O2O。反正F、B、R、C的种类组合都全了。
渠道重构后,渠道模式多样化了,销量被分流了,传统渠道的销量萎缩了。这个时候,如果不主动重构渠道,销量萎缩是必然的。
对于电商,传统企业经历了几个转变。最初认为这是别人的事(不参与),后来认为是电商部门的事(有限参与),现在必须认识到这是整个公司的事,必须全员参与。因为互联网已经从最初的颠覆、打劫,现在进入了融合、整合阶段,渠道的全面电商化是必然趋势。
传播重构
4P框架中的促销,实质是沟通、传播(Communication),互联网改变的恰恰是这方面。
先讲一个案例。
2015年,一家啤酒企业研发出一款很好的产品,品质和性价比均不错,但卖得并不好。作为新产品,这也很正常。于是老板想到做广告,广告费的花费可能比销售额还大,说明无效,应该反思。
然而,老板在2016年却加大了广告投入。为什么这么做呢?去年,就有人告诉我:历史经验告诉老板,广告是有效的。也有人提出利用互联网推广,并且费用很低,老板也曾经有点兴趣,但仍然不信任互联网传播。
很多人把互联网与电商混淆,这个很可怕。电商只是商业的渠道之一,但互联网改变的却是整个商业。
互联网改变的是什么?是信息传播的方式。
传统商业的本质是什么?是信息不对称,消灭信息不对称,又创造新的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让传统商业的两个基本工具丧失了价值:一是规模经济丧失了价值;二是通过对媒体大规模投放广告,间接给消费者“洗脑”失效。过去,做品牌的专家们总是信奉一句话:认知比真相更重要。强化的“洗脑”改变认知,而互联网恰恰让强化的“洗脑”变得困难无比。所以,互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播改变商业。
从商业传播上讲,过去传播是需要媒介的,所以广告是媒体广告。互联网时代,传播可以借助媒体,如平台。也可以没有平台,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传播平台。
重构运营模式
工业文明时代,规模经营是企业运营的主旋律,所以要“做大做强”,互联网时代,很久没有听到“做大做强”的说法了。
前不久,嘟嘟美甲被廉价收购了,而同样做“上门美甲”的河家却还运营得不错。两者的差别,一个是传统模式+互联网,一个是互联网平台+手艺人。
很多人说互联网只是工具,这没错。电力和内燃机也是工具,但却是改变时代的工具。我认为互联网就是改变时代的工具,移动互联的普及意味着从工业文明时代进入了信息文明时代。
现在唱衰海尔的人很多,但海尔坚持向平台化转化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也许传统企业全部转向平台有困难,但创业企业却身无包袱。在创业企业的紧逼之下,传统企业迟早要转变劳动模式。
谁来重做一遍?
所有行业都可以重做一遍,那么,谁来重构?重构的节奏如何?
在这个转型时期,多数传统企业被存量“绑架”了,他们觉得越来越难做。他们中的少数企业在重构,比如海尔。有些企业在自己领域没有重构,却在重构其它行业,比如联想。联想在自己的领域无所作为,但柳传志却热心于投资,投资的领域往往是重构其它行业。
联想的做法非常有意思,他被自己的“存量绑架”,却热衷于“打动他人”。这可能是目前传统企业矛盾心态的一个独特表现。
第三类就是创业企业,他们没有重构的概念,一开始就是全新的。比如特斯拉对汽车行业的颠覆,谷歌对汽车行业的颠覆。
那些传统企业的老大们,以往是行业的风向标。只要老大不动,别人动也没用。现在的情势发生了变化,老大的最大包袱就是过去的规模,所以,原来的规模优势现在变成了“规模包袱”,被存量绑架。
即使行业被颠覆,也是慢慢颠覆的,所以重构这件事,我有五个字:积极,不着急。这是讲的节奏问题。比如O2O就有点着急了,逻辑没搞明白就害怕落后,不顾一切地干起来了。
像海尔那样运营模式彻底转型,我虽然钦佩,但风险是极大的,我倒是比较赞同华为,骨子里在转型,但形态上却很有节奏。(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刘老师论坛”,发表于2016-3-9)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0 11:45 , Processed in 0.0278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