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钓鱼岛争端与国家战略

热度 27已有 1289809 次阅读2012-9-18 14:49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这次钓鱼岛之争,国内的舆论环境非常好,愤怒与理性并存,政府与民间互动,这是比较好的生态环境。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我尽管一向不愿意对时事发表意见(不代表我没意见,只是不愿意陷入网络口水),这次还是想讲讲。

 

      我们讨论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钓鱼岛过去会形成“搁置争议”的均衡态势?

      邓小平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以来,钓鱼岛形成了均衡的生态,中日都不去打破它。为什么现在均衡被打破?难道只是擦枪走火吗?难道只是上了石原的当吗?

      我们看看邓小平时代中日对钓鱼岛的心态。

      从日本方面讲,第一,日本国力远远超过中国,即使二战战败,也不认为是败于中国,仍然拥有对中国巨大的心理优势;第二,日本认为钓鱼岛为日本“实际控制”,“搁置争议”对日本有利;第三,日本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估计不足,没有预判到中国快速崛起。所以,均衡生态对于日本是巨大心理优势的产物。

      从中国方面讲,第一,邓小平“大裁军”就已经做好了“创造”和平环境的准备,是真的准备搞好改革开放的了,所以才有“韬光养晦”之说,“搁置争议”也是韬光养晦。第二,所有国际争端的解决,实力是基本保证,以当时中国的国力,解决不了钓鱼岛问题。

      中日双方都认为,时间对自己是有利的,所以,才会有相互默契的均衡生态。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钓鱼岛均衡生态被打破?

      最近,日本突然发现,时间对日本严重不利。中国的GDP,改革开放之初只有日本的零头,按照每年10%的增速,7年翻一番,20多年就翻了3番,也就是8倍,加上人民币升值,GDP的增速更快,而20多年间,日本却是“失去的20年”。当中国GDP只有日本的一半时,日本仍然不着急。中国GDP超过日本的那年,日本心理上接受不了,开始着急。这对日本的刺激太大,因为日本近代一向瞧不起中国,很难接受这种现实。

      不仅是GDP超越日本,中国在很多方面有全面超越之势。日本的右倾化,除了国内的政治环境外,与中国的崛起有很大关系。

      局势一旦逆转,就很难扭转。中日实力的逆转,影响了日本人的心态。日本人突然意识,时间对日本严重不利。在战略环境的判断上,日本出了大问题。当然,不只是日本的判断出了问题,全世界的判断也出了问题,即使中国人,也没想到中国能发展这么快。借我一个胆,我也想不到中国30多年后是这个样子。

      率先打破均衡生态的,一定是心理失衡的。心理失衡,是实力失衡引发的。

 

第三个问题:日本现在面对中国的心态是什么?

      日本真的有点“怕”中国了,日本的表现反应这种内心,非常像一个没落者内心的挣扎。

      我看过不少研究日本人的书,欧美和中国人都不容易看懂日本人,即使已经被美国占领这么多年,欧美普世价值仍然难以深入日本灵魂。

      日本人崇拜强权,说不服,打得服,蔑视弱者,仰视强者。中国人最痛恨这种人,在中国人价值观中,这是典型的“小人”。比如,日本对俄罗斯占领“北方四岛”的态度就很有意思,嘴上强硬,实际行动中不敢作为,与对中韩明显不同。

      在日本人看来,现在或许是最后一个解决中日争端的机会,因为时间对日本不利,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再过几年,中日经济将不再是一个数量级。

      但是,日本人还是有心理优势的。不仅日本人有这种优势,很多到过日本人中国人,对日本还是很赞赏的;中国GDP超过日本后,日本有自卑感,但日本人肯定不承认这种自卑感,所以,现在日本的闹法,明显的是在“找面子”,就是“自卑者的自尊”。清朝末年,这种做法很普遍。

      在部分日本人心目中,如果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未来日本不是中国的对手,或许连美国都不是。如果真的打起来,中日可能是均势,最后决定性的力量是美国。中国在军事上还不是美国的对手。

      由于力量对比逆转,对日本来说,早点闹翻比晚点有利。如果最后一次机会都抓不住,以后还有机会吗?部分日本人的着急,就源于此。

      在金老师一篇博客的评论中,我列举了世界主要国家近几年GDP位次的变化,得出一个结论:日本人“等不起”,中国人“急不得”。

 

第四个问题:谁能掌握战略主动权

      力量对比不仅表现在实力上,也表现在心理上。从心理上讲,谁能掌握战略主动权,谁才真正掌握了心理优势。

      战术上的应对,是要见招拆招的,就如同目前钓鱼岛各方的博弈一样。战略上的应对,是不随对方起舞,要对方跟着自己的节拍走。

      日本人的表现,表明已经从心理上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尽是战术性招数,而且每次战术性招数,都把自己逼到墙角。

      中国本来是想继续“搁置争议”的,因为中日实力还没有明显拉开,不是彰显实力的时候。可惜,现在有太多的国人太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也是一种弱者心态。由于日本主动闹事,中国现在已经不再“搁置争议”,因为继续“搁置争议”其实对中国不利。中国最近一系列“反制”行动,表明已经主动出击了。我不认为中国这次是“反制”,而是后发制人的主动。日本人的战术动作,给了中国启动战略动作的理由。从这点来说,日本很失算。

       什么是主动权?第一,我来设定议题;第二,我来掌握时间节拍;第三,收放由我。我可以不理你,你必须回应我。

       钓鱼岛争端,中国从最初的被动回应,到现在主动出击,这是战略主动权的转移。

 

第五个问题:中日之间会打仗吗?

      历史发展到现在,大国之间有代理人战争,有擦枪走火的局部战斗,但很难发生战争。即使中国获得了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但不代表争议结束。

      即使中日之间在钓鱼岛周边打一仗(这是有可能的),也解决不了争端。最终解决争端,有赖于国家实力所决定的世界格局,或者发动新的世界大战。世界大战难以打起来,邓小平早已做过判断。中国的崛起,还没有根本上改变目前的世界格局。中国超越英、德、日都不足以改变格局,只有超越美国才能改变世界格局。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都有赖于中美力量的对比,这才是决定性的。中国“教训”菲律宾、日本,无论胜败,都不是决定性的。

      有力量打仗,有力量打胜仗,有力量控制一场战争——控制它发生或不发生,这都是实力的表现,比如,美国的“不持立场”的表态,其实是力量支持下的威慑。

 

1

路过

鸡蛋
1

鲜花
20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2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回复 刘华东 2012-9-18 15:20
现在在的情况是中日之间不打不行了!双方都没有退路了。
回复 王亮 2012-9-18 16:19
刘老师分析的好,支持!
回复 史贤龙 2012-9-18 17:40
战略思维的本质,是获得主动权、主导权。营销人看钓鱼岛、中日冲突,不仅要表态,更可以学习战略思维及方法。
回复 地球速度 2012-9-18 18:47
分析的精彩
回复 张俊屏 2012-9-18 18:50
日本是过去、当下、未来中国崛起的一个搅拌石,不挪开这个搅拌石,中国永远冲不出第一岛链,永远是一个没落的大陆国家。
回复 原创品牌营销李晨 2012-9-18 21:30
当务之急是对日停止出口煤炭、稀土、木材等资源;即使没有钓鱼岛之争;也不应该无限制的出口。
回复 李兴敏 2012-9-18 23:02
日本频繁更替的政权背后实际掌权的力量,以及这个力量所期望的秩序和政客们的短期政绩性决策存在着很大变数,这个值得研究。到底在未来,支持日本外交政策走向的力量到底是哪些,在此之下这些力量对世界秩序的诉求是怎么样的,是中国需要判断的。
回复 刘春雄 2012-9-18 23:28
张俊屏: 日本是过去、当下、未来中国崛起的一个搅拌石,不挪开这个搅拌石,中国永远冲不出第一岛链,永远是一个没落的大陆国家。
美国长期持“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即使早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也是如此,直到世界期待美国出来表态时,美国才“很不情愿”地出来领导世界。
日本、德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改变世界格局,却强行改变,结局与美国差太远。
中国的真正对手只有一个,即美国。不以日本为战略对手,才是日本最失落的地方。
回复 刘庆 2012-9-19 08:23
老师的分析很精彩!
回复 李少辉 2012-9-19 09:14
一战定江山的日子还没到来!还需要等!
回复 诗意失忆 2012-9-19 09:30
精辟!
回复 爱因斯坦电器 2012-9-19 20:50
是的。中国的真正对手只有一个,即美国。不以日本为战略对手,而是以美国为战略对手,日本仅仅是次要的对手。
这才是中国的战略。
回复 熊兴平 2012-9-27 16:30
刘老师,我有个另类想法:在营销时代,根本不需要发动实体战争的,只需要虚拟不冒烟的战争,如“商战”。也就是说,要改变观念,变“占有权”为“享用权”。例如,我虽然没有三亚五星级酒店的占有权,但是我有住宿三亚五星级酒店的享用权,只要财力和时间允许,我随时可以入住的,那房间就是我的了,就是“享用”,即全世界的五星级酒店,我都“有份”,包括日本的。

“占有”的观念,出于人的自私基因;
“享用”的观念,可以双赢,无需战争,间接控制对方。

例如,中国的优质产品,都保证用于出口,而劣质产品,却被留在国内,环境污染问题和后续疑难问题,也留在国内了,埋伏成为“炸弹”。这,事实上同等于,我们变相地被人“占有”了。

在现代过剩经济时代,事实上就存在一个“变相占有”问题。
外资企业产品,通过营销,他们赢利了,我们也赢利了,双方都是彼此“变相占有”。
外资在中国赚到了钱,然后用金钱再来享用中国最好的产品和最好的服务,不就是一种“变相占有”中国吗?
营销,事实上,就是实现“变相占有”,在不动刀枪的情况下,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接受占有”——双方都自愿地接受交易,各取所需。

因此,中国人也可以对日本实现“变相占有”——通过营销,中国品牌及中国制造赚来的金钱,享受到日本的各种服务,那日本不就是被变相地占有了吗?不动刀枪,不用强迫,对方还心甘情愿地主动付出和服务,不就是变相占有吗?

“占有”的观念,导致敌对,造成矛盾;
“享有”的观念,形成多赢,间接控制。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18 13:59 , Processed in 0.0313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