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壹串通--尚孟坤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3452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壹串通品牌营销策划机构:走出产业链魔咒——3D产业链模式拯救后发工业国家

热度 1已有 156206 次阅读2011-12-13 17:06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我们对产业链的关注,首先还是得益于郎咸平先生的奔走疾呼。他的《产业链阴谋》让我们在猛然间发现:许多行业都在悄悄丧失定价权,这不仅让许多企业走进了艰难困顿,左右为难的局面,甚至还影响了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然,当我们发现这一切的时候,也已经为时已晚。
但是,如何走出这种被动的局面?如何走出“新帝国主义”多年来精心布局的全球产业链?是不是代表着将来从中国的企业到每一个消费者,就只能被尽情地“收割”?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产业链上生死斗
 
关于产业链,最先受到关注的还不是郎咸平先生。而是台湾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他在1992年就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以指导宏基的策略方向。这个微笑曲线的理论其实非常简单,实际上就是说:在产业链当中,位于产业链两头的研发和营销,有着更高的附加值,而中间的制造环节,附加值则最低。
 
微笑曲线指导企业的策略方向
 
 
 
       但是“微笑曲线”是什么时候火起来的?是在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对中国的出口形成大面积打击,并导致大批代工企业一夜之间倒闭的时候。施振荣先生在10多年前的理论,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血淋淋地上演了。

 

接着郎咸平先生提出的是6+1理论,把“新帝国主义”控制产业链的过程更加具体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新帝国主义”把污染环境,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制造环节交给中国,而自己却牢牢地抓住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六块环节中,从而让中国沦落在了价值链的低端,动弹不得。
 
这还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他们还能够通过汇率手段,让我们制造环节产业的这些价值迅速贬值。也就是说,我们被强行安排在了国际分工的低端环节,而这个低端环节的价值,还是能够轻易被掠夺的。我们牺牲了环境,把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发挥到了极致,最后变成了给美国人免费打工。
 
这也是我们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如果代工制造还能够继续生存的话,我们是不会有这么强的动力来寻求出路的。
 
迷局: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但是,产业链还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
站在产业链的最中间,也是最低端,我们其实是非常困惑的:我们是向左走,控制原料供应端?还是向右走,控制销售端?抑或者,来个大跃进,控制整个产业链?
 
产业链还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
 
而这些还不是最本质的问题。最本质的问题是:在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产业布局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还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位置?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不管是控制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还是控制整个产业链,很可能都变成我们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
首先说原材料,我们中国其实已经算是原材料非常丰富的国家了。从石油到矿石,基本上都能够自给自足。从逻辑上来说,这应该是我们最有优势的一块了,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了吧。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大凡是我们大量出口的原材料,都是廉价的,例如稀土。而凡是我们需要大量进口的材料,例如铁矿石,作为亚洲最大的买家,竟然一点议价能力都没有。这是为什么?
从铁矿石的所有权,到海上运输,再到钢铁的制造,以及下游行业,以三井为代表的日本财阀早就已经布好了这盘棋局。对全行业的产业链进行控制,这是本身缺乏资源的日本财阀最擅长做的事情。他们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大规模在世界各地储备矿产了,等我们突然醒悟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还有一个值得玩味的就是制造环节。自从大家关注产业链开始,就在羞于承认“中国制造”这个词了。为什么,“制造”一瞬间变成了低附加值,傻大笨粗的代名词。
于是,出于这种自卑心理,我们就开始高呼“产业升级”了。什么样的产业升级?就是让这些傻大笨粗的企业加速衰亡,扶持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一时间,各种“软件园”、“创意园”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不能否认的是,这些产业肯定代表着未来更有附加值的方向,我们在往价值链的两端走了。
但是,有三个问题:
第一,              制造就一定是代表低附加值吗?中国制造很廉价,那么德国制造呢?日本制造呢?
第二,              制造业对中国最大的贡献是消化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如果大家都去做软件了,那么其他人靠什么吃饭?
第三,              是谁决定了一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如果它有能力通过控制核心环节来控制产业链,那么,他是不是将来也有能力让这个核心环节转移到别的环节。
 
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是印度的软件行业。印度现在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国家,也是印度自己引以为荣的产业。但是印度的软件行业能够养活他们的仅次于中国的庞大人口吗?印度的软件业又决定了全球的产业链吗?最有价值的部分都让设计端的印度人给挣了吗?我们看到的显然不是,大批的印度软件程序员沦为了流水线上的编程工人。
如果我们一定要机械地理解郎咸平先生的6+1模式,那么在发达国家和中国、印度等后发工业国家之间进行对比,我们就能发现太多的令人困惑的现象了。
 
3D产业链模式
   
前面说到德国制造。如果说,我们非要在统行业和高科技产业之间做无谓的艰难抉择的话,那么我们不妨来学习德国。
德国一直都享有世界出口冠军的美誉。不管是在中国制造牛气冲天的时候,还是在欧元区经济衰退的时候,德国出口都一直保持着稳定且乐观的出口增长。这就奇怪了,为什么美国这么爱打击中国,不打击德国?而且德国居然还不害怕市场的萎缩,居然能够“熊市不败”。
其实很简答,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全世界都依赖德国制造。美国要是敢打击德国出口,恐怕通用、福特这些汽车制造商会马上站起来造反,因为他们的汽车配件都是从德国制造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以及高度的不可替代性,这“三高”,就等于德国制造。
在国际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国际间的分工合作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国际分工又分为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我们跟美国之间是垂直分工,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我们这里生产了,运到美国去。而德国跟美国之间却是水平分工,美国自身的产业生长与德国是同命运共呼吸的。
这也是我们今天艰难的根源所在。
首先,你作为垂直分工当中的被动一方,人家美国自己的就业率不太好的时候,他们必须优先保护自己的制造业。其次,在垂直分工的时候,你是美国的合作伙伴,但是你要是想跟美国竞争了,把中国的汽车卖到美国去,那么你就成了他的竞争对手了。这是这些占据了产业链优势的发达国家所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的一个现状就是:在短时间,至少30年的时间里,我们是无力改变这个现状的。产业升级的模式,必须考虑这个现实,否则就是一厢情愿的升级,国际主流市场你根本就挤进不去。
 
3D产业链模式
图:3D产业链模式

 
     因此,我们认为,二维尺度的产业链是没有错的,却有很大的局限性,也让我的思维僵化在了非左即右的死胡同中。虽然对产业链的长远规划能够影响未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但是在短期时间内,这个位置还不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
最有可能的是,我们还是需要站在制造业的这个环节,中国制造依然是中国制造,却将之打造成跟现在不一样的中国制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现有垂直分工的现状下生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充分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在创汇的同时更还消化了富余的劳动力。
为什么要在二维的价值链上加上第三个维度——品牌。品牌就是被分配在了制造环节的后发工业国家唯一的出路。未来中国可以去做软件,既不是不可能,也不是真的没必要,而是,不管你处于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做出品牌,才能够形成足够的影响力,甚至对整个产业链形成掌控力。至于你做的是哪一个产业,哪一个行业,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
我们以擅长在全产业链进行布局的日本三井财阀为例。三井物产是巴西淡水河谷的第二大股东,拥有20%的股份,在铁矿石谈判中,它是大规模提价的带头大哥。但是我们中国自己也有铁矿石,为什么非要受制于铁矿三巨头?因为对不起,几年前我们从日本买的炼钢设备不能消化国内的低品位矿石,只能买人家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高价铁矿石。就设了一个这么简单的局,却花了三井物产几十年的时间。当然到了这个收割的时候,他们自然也是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不仅是铁矿石,也不仅是三井,日本的几大财阀,从能源、机械、纺织、化工和消费品等诸多产业,都进行了这样的布局。我想请问,在这些行业里头,上下游都已经被巨头死死掐住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去往产业链的其他环节走?
但是即使这样了,也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路走了。试问,日本这种全产业链布局最大的缺陷在哪里?就在于它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有强势的品牌支撑。铁矿石一役我们吃亏了,那么现在中国也有很多钢企在积极寻找其他的铁矿石途径,自己在组织铁矿石运输,在技术研发上也在力图摆脱对日本的依赖。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不可能严丝合缝,只要一个点突破了,我们就有机会了。
无须讳言,以前我们中国还有资源优势,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挥霍,再加上技术和设备一直没跟上,这个优势已经逐渐地被狡猾而凶猛的外资帮我们消化掉了。我们现在还剩什么优势?就只有人口优势,以及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优势。
只不过,利用人口优势,继续发展制造业,并不等于要走以前的老路。中国制造,以及中国众多的制造企业,如何为自己打造能够像德国那样,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品牌,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我们之前一直讨论的,所谓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实并不在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之中,它正是这第三维度的品牌。不管是哪一个环节,你在这个环节具备了品牌的优势,就具备了控制产业链的能力。
 
【尚孟坤】
先后任中山华帝燃具股份营销总监、太阳能事业部总经理,现任壹串通品牌营销策划机构合伙人。
独创“组织化营销理论”“人本营销模式”。从价值链角度,独创性地发现了产业机会和经营瓶颈,善于从团队建设着手系统解决营销问题,培育组织的持续成长力。
【壹串通著作】
  《品牌颠覆》
  《情感化品牌设计》
  《颠覆——整合营销传播21大实战启示》
  《全美学营销》
  《情感营销》
《城镇品牌营销》
【壹串通官方网站】
  http://www.one-link.cn/

路过

鸡蛋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1-12-13 19:41
学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0 08:28 , Processed in 0.0288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