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田友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2349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营销那些事儿2:科技高帽随便戴

热度 11已有 811858 次阅读2013-1-29 09:30 |个人分类:营销那点事|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高科技, 那些事儿, 创造者, 价值

高科技是把金钥匙

“高科技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这是我们对“高科技”一词在当下极为走俏的一种调侃,也是目前各个行业的现状——且不管自己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高科技,大家的心思其实都一样:先占住这个坑再说。

中国市场历来善于爆炒,正是因为业界炒作成风,以至于有些词比流感还流行,毫不夸张地说,近年来的营销界几乎成了科技“流年”,“高科技”席卷祖国大江南北,不是冲口而出的“赞美词”,就是信手拈来的“悬赏”帽,一不留心就“科技高帽”四处飞,稍微有点特点的产品,都被贴上了高科技的标签。

“高科技”确实令人心仪,真正的高科技不仅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凡与高科沾衣带水的,不是绩能出众的一枝独秀,就是身价倍增卖翻天的奇迹创造者。此时的高科技已经不是科技,而是一把能够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

 

高科技为中国制造正名

近年来,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一直很让人艳羡——尽管数字看起来很美,但中国经济的腰却是泥做的,怎么也不能让人扬眉吐气。中国给人的印象就是全球工厂,中国产品给人的认知总也逃不脱“低廉”的形象,而在中国,很多企业赚钱的方式不外乎三种:一是当倒爷,凭资源赚钱;二是当监工,凭人口红利赚钱;第三种也算是最厉害的,就是当“国际导游”,赚“带路费”,让世界上的所谓名牌掏尽国人的钱包。三十年市场经济,我们壮大了,却始终没有强起来,我们发财了,却一直没有“富有”起来。

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三十多年,中国企业终于觉醒了:我们必须告别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日子。于是转型与升级开始了。我们必须为中国制造正名,中国人不仅能制造,而且还能“智”造,更重要的是能将制造变成创造,在“智造”和“创造”过程中,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为国家挣点技术分。高科技具有高成长性,市场前景广阔;高科技企业具有高盈利性,也值得人们尊敬;一个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通常等同于高品质、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很高的溢价能力,可以一举摘掉“低档货”的帽子。这一切听起来很美,想一想就让人激动,于是,中国开始陷入“没有高科技就不办企业”的发展怪圈,有条件要高科技,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升级到高科技,即便是在村镇乡野也是高科技盛行:种粮种草种中药、养鸡养鸭养水貂,没有一个不向高科技靠拢的,哪怕是创办一家山菜加工厂,也想玩一玩“高科技”概念。

 

高科技是政绩工程

中国曾经落后,落后就意味着挨打,由于被揍得太惨,我们提出了一个无比响亮的口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上落后太多,对科学技术(促进力)的学习、认识、掌握和应用便有了很强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因此,多年来各个领域对它趋之若鹜。

一些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快速上马形象工程。出政绩是要讲技巧的,一般是要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才可以,高科技是一种稀缺资源,一旦攀上了高科技便很容易出彩。于是,大家对高科技开始出现不理智的认识和追捧,华夏大地从大城市到小城镇,出现了一派“高科技”景象:“高科技研究园区”、“高科技孵化园区”、“高科技工业园区”、“高科技农业园区”、“高科技校园”、“高科技市场”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在中国做企业,必须引入“市长+市场”的机制才能获得成功。企业穿上高科技的外衣,不仅是政府的宠儿,更能成为社会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于是市场与市长各取所需,两者一拍即合,很多一般的企业、无数追捧高科技的公司、稍有创新的企业,都想戴上高科技的帽子,于是,高科技产品、高科技公司便泛滥成灾,最厉害是以前的药品行业,一年之中可以研发出美国一百年都创造不出的高科技新药。

 

中国高科技的四种状态

中国高知识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手段及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大多数中国企业缺乏高科技研发能力,更缺乏将高科技进行商品化的能力——即便是有此能力,将高科技进行商品化的风险却也不小,一般企业并不适用这种玩法。很多企业连高科技的气息都还没闻到,如何能结出丰硕的高科技果实呢?

 

第一种状态:吼出来的高科技——假的

市场经济三十年,中国商人通过创业致富,都在忙着改变命运,但对于多数商人来说,却始终处于一种“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晚”的状态,很多商人在经营活动中一般也就是赚了点搬运费和“棒棒钱”。相比之下,资本却总能够轻松赚大钱,而多数老板,也希望自己可以通过经营企业过得好一点。但最终他们发现,有些人挥挥高尔夫球杆,就能很轻松把钱赚了,结果走近一看,这帮人都是玩高科技的。

在中国,总有些商人不怕胡说,就怕不说,他们告诉你:“这些产品是高科技生产出来的”。谎言说了千遍就成了真理,虽说靠谎言不能骗到所有人,但总是有些时候可以骗到一些人,即便这“一些人”只是小比例,但如果乘以13亿,也是大得惊人。让人没想到的是,“高科技”的幌子一打,他们居然数钱数到手软。

国人做事,喜欢向榜样看齐,由于我们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经营管理粗放,再加上法治不健全,导致做好人的成本高,做坏人的成本低,当大家都在喊高科技的时候,你如果不喊就意味着你已经出局。结果是人人都在喊。

 

第二种状态:炒出来的高科技——编的

吼出来的高科技太简单、太直白,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很容易被人看穿,因此稍微有点智慧的人都不会上其圈套。商人一般都是聪明人,也喜欢干点有技巧、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活,在中国市场,技术土壤相对贫脊,而且在相当长时期里一直都有令人 “高山仰止”的感觉,玩高科技就必须讲尊严,要有点严肃性,更要有专业性。

文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不仅有重量、有色彩,而且还有情感与价值!中国文化向来博大精深,音同意不同,意同音不同,同字不同意,同意不同字,这就为创造和发挥提供了无限可能,于是一些企业家借助码字高手的生花妙笔,对一些普通商品和技术进行包装,然后爆炒,在中国市场便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高科技。一台很普通的空调,在加了一块普通得不再普通的竹碳之后,然后再给自己穿上一件华丽的外衣——光触媒,马上就摇身变成了高科技,不仅被捧得玄而又玄,而且身价也随之爆涨。

如果念出来的高科技经只是商家的独角戏,结果要么是自言自语,要么是消费者认为这是在王婆卖瓜,而媒体的加入,最终改变了这场游戏的结局。一方面,中国媒体有一种搜奇猎怪的心态,老想找点出位的事情来吸引日益稀缺的眼球,而莫明其妙的概念和炒作,正好可以形成热点效应。另一方面,一些不良媒体有经济上的考量,属于“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因而变成了商家的帮凶,商家一点火,媒体就扇风;通过新闻来实现“戴高帽”、“贴标签”的做法,于是高科技从此可以燎原,于是高科技概念便被炒翻了天。

 

第三种状态:跟出来的高科技——换的

在市场经济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处于一种“做管理太累,做品牌太贵,做技术不会”的大氛围中。特别是在技术方面,我们企业的起点通常太低,虽然在很多领域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体系,但与处于领先地位的欧美相比,差距仍然太大。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的周期长不说,加上高知识、高端科技人才的奇缺,一些企业为了加快速度迎头赶上,便放弃了自主研发,而是玩起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游戏!

在很多经济领域,市场换技术的算盘一般是这样打的:先是以市场为诱饵,然后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创造”的模式,实现师夷长技以治夷,最后完成“徒弟打败师傅”的蜕变,这种做法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希望我们的“高科技”最终能够独步全球。

但我们应该看到,资本主义不是同桌的你,也不是给你烟抽的兄弟,技术是资本主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保障,岂能轻易示人?市场换技术,通常换来的已经是淘汰技术,好一点的,也仅能换来“高科技”的一点皮毛而已。国人有家丑不外扬的习惯,更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当然也是为了能够获取市场利益,硬要说自己学到了先进技术、掌握了高科技。

 

第四种状态:做出来的高科技——自己的

遗憾的是,中国不仅缺乏高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手段及资源,更缺的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很多高科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市场动力不足,中国获得专利的高科技,其应用更是少之又少。

 

世界经济大国一定是技术强国,而且有其独特之处,一般而言,美国喜欢搞标准,法、德喜欢玩高端制造和高端设备,日本迷恋核心部件,而中国有什么?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招牌低廉,在技术创新方面更是乏善可陈,能够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屈指可数。中国经济的未来出路,在于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要创造就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绝活,而且还需要解决如何建立市场化的研发机制,如何实现集创新、产业化和风险投资为一体的“多赢”研发局面。

                                                                                                                                            (孙曙光     田友龙著)

 

 

 


路过

鸡蛋
9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李少辉 2013-2-7 08:26
国人太喜欢偷换概念,制造概念了!
回复 藏进 2013-3-3 08:26
我在读大学,要好好学习科技技术才行
回复 田友龙 2013-3-12 16:00
李少辉: 国人太喜欢偷换概念,制造概念了!
有些品牌拿科技名词说事儿,消费者哪能懂得,什么乙醇+H2O,其实就是二锅头兑的白开水!
回复 卧槽老骥 2013-3-20 22:32
如此浮躁的民族,哪有心思沉下来发展高科技!
回复 田友龙 2013-3-21 21:52
卧槽老骥: 如此浮躁的民族,哪有心思沉下来发展高科技!
是的,表现上看是营销赢了,其实整个市场都透支了,实则上我们输了。
回复 田友龙 2013-3-21 21:52
卧槽老骥: 如此浮躁的民族,哪有心思沉下来发展高科技!
是的,表现上看是营销赢了,其实整个市场都透支了,实则上我们输了。
回复 我家川川 2013-4-17 16:03
  
回复 田友龙 2013-4-17 23:21
我家川川:   
哎,你肢体语言可真丰富。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3-29 22:52 , Processed in 0.0300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