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史贤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4431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解毒7:智慧的泡沫

热度 16已有 776932 次阅读2012-4-20 09:37 |系统分类:企业管理|

博纳睿成 史贤龙
 
 

    考察人类思想史,我们会发现还有一股思想逆流也绵延几千年(中西皆是),这就是每次思想自由时代,都会出现的反智论思潮:诸子百家时代的法家、墨家、道家都有这种倾向;魏晋南北朝时代、禅宗运动、新文化运动中、文化大革命。

    为什么反智论在中国反复出现?并经常以一种“高端智慧”面貌出现?反智论的起源及根源是无知或缺乏教育吗?

    往事越千年,现在可以看到:对人类知识进化阻碍最大的,不是分歧的观点,而是迷信,不允许质疑,即反智论。

    反智论是一种更有“知识含量”的迷信,以一种智慧取代所有知识、及对知识的探索。

    反智主义论点包括:天才论、知识越多越无能论、老粗办大事论、读书妨碍成功论、知识复杂智慧简单论(变种:大道至简、简单管理)、读万卷书不如高人指点论等。

    一个不重视知识内在逻辑的人或组织,不可能变得有“知识”,更不会有逻辑一贯的真“智慧”(讲出几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妙语倒是常见的),这本是人类认识或思想的常识。但在反智论处,无知或单向思维变成一个“好事”:不读书才能有智慧(无知者有智慧)、老粗可以办大事。

    有什么智慧呢?只读伟人、大师、天才的语录、相信语录的话就是真理,就有智慧了。办出了什么大事呢?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才能送出给加西亚的信。

    人类已经见识到这个逻辑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就是全社会都以不学无术(所谓实践实用)为荣,“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拿着大师的语录以自己的理解做正宗;碰到观点分歧,先是谩骂式“文斗”,然后就是“掏出手枪”解决的“武斗”----回归赤裸裸的暴力,为武力、权力、资本掌握的暴力。

    西方的中世纪、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不都是拿着语录、神启文斗加武斗的吗?奥威尔用《1984》为这种疯狂定了格。

    反智论的最精妙表述,恰恰是掌握了权力、资本、话语权的“前知识分子”发动的反戈一击——说“挥刀自宫”更准确。只是这些自宫的智者,也同时拥有了“宫天下人”的能力:无论是组织的强制、媒体的垄断,或是个人的影响力。

    没有比这种知识本身的自我毁灭更有杀伤力的武器。越是大师、名人、伟人制造的智慧泡沫,越具有炸弹乃至原子弹级的杀伤力。

    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见多识广的社会精英甚至思想精英,会为反智思想喝彩?他们对“腐儒”(失败的书呆子)的蔑视,一定要通过嘲笑知识无用的方式表现出来吗?

    这是中国社会最令人错愕的文化现象:在反智者的阵营里,不仅有伟人、名人,还有大师、天才(通常是少年天才)。

    

    反智论的思维迷宫术是怎样炼成的?

    基本诀窍是“反常识”狡辩:你说要读书,他就举辍学成功案例;你要说实践出真知,他就跟你说悟性大于傻干;你说要勤奋才能成功,他就说选择大于努力;你说选择是关键,他就说不能吃苦也枉然。法门就是:与你日常观点反着走,先颠覆,让你放弃对自我意识的信心。

    我们来看一段大师引导到反智的逻辑:

    大师说先问: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不对?

    大部分人选择认同,否则还来参加什么培训嘛?

    大师开始说:学为什么苦呢?为什么你们要到这里培训呢?就是中了不会学习的毒。什么毒呢?把知识当做智慧。

    知识与智慧有什么区别呢?知识是学来的,智慧是悟来的。知识与智慧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差别是什么呢?。

    学知识,就是用有限的生命学习无限的知识。这样的学习肯定是苦海无边。

    怎么办呢?要用有限的生命学习无限的智慧,即有用的知识。

    但是,学习有用知识还只是小学问,大学问是用有限的生命驾驭无限的智慧,无限智慧可以自己产生无限的知识。

    听着有点晕了。先不说无限智慧如何产生无限知识(为大师出场埋下伏笔),说说什么是无限的智慧。

    前几年是流行的是总裁智慧,后来改为领袖智慧,最近改为宗教智慧、佛法智慧,还有三玄智慧(三花聚顶开天眼的智慧)。

    不说三玄了,那个太高级、要很高的慧根与诚意(实际意思是学费很贵),先说入门级的宗教智慧。当然不是四法印、十二因缘或佛教经典,是所有宗教的精华、佛本人都没有总结出来的,叫“局外生智、无关生慧”(八个字可以任意组合)。

    有点听不懂啥叫无关、局外?就是什么事都先让别人先说,自己不要搅进去。比如管理公司的时候,最好就当自己是个外人,让下属去做----当然不是下属什么都能做,做什么还是自己把关,是怎么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这样你就局外者清、旁观者智了。

    如果他们不会做、不愿做怎么办?当然不能骂,就给他们念一段“使命紧箍咒”:请你来就是让你解决问题,我相信你能解决问题。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那就是对不起生命、对不起承诺。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我就找能解决问题的人解决你。你是自己解决问题还是变成问题被解决,需要你自己做出决定……

    局外旁观的内涵还有很多,比如目空一切----不是看不起一切,而是不要与员工谈钱,要谈理想、愿景、文化、梦想,谈钱说明境界太低。

    怎样做到局外、旁观?需要修炼,就是修炼宗教智慧、三玄智慧等,修炼了这种智慧,你就可以在思想上领导员工、家人、他人,你就进入了一个思想王的境界。…….此处省略10万字。

    上面这套“思维迷宫术”有没有智慧?

    如果读过一点庄子、老子及佛学的随便一两本入门经典如《心经》、《金刚经》、《坛经》等,就会明白这些宗教智慧、三玄智慧,其实就是上述经典思想的摘录编辑。

    有人会说,能编也是水平。没错,能编不仅是水平,而且是大水平。但反智论的最终目的暴露了它的荒谬:为了让人迷信精心设计的思维迷宫术。

 

    反智论逻辑的死穴在其不经意实际错误的起点:知识不等于智慧。所有反智论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目的都是用某个大师、伟人、天才的智慧替代知识本身,而不是共同探索知识的进化。

    智慧真的超越知识之外吗?

    我们可以去追问一句:为什么知识不等于智慧?或者智慧究竟是什么?从何而来?智慧为什么是超越知识之上或之外的呢?一个心智健全、自由思想、独立判断、且能够逻辑阐述清楚的知识,究竟如何得来?这是问题的关键。

    反智论根本无法(也从来没有)逻辑地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诉诸“实用”与“神通”(榜样):反智论用人们最急需、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获得的“智慧”,即一种听起来更高深的“判断”,让人放弃求索的过程、放弃质疑,进入“相信即是智慧”的思维闭环之中。

    知识与智慧从来不是直接划等号的,否则也不会出现知识(Knowledge)与智慧(Wisdom)两种名称,从人类开始思想、文字记录之日起,一直如此,这不是需要大师点化才能明白的道理。

    以人类轴心文明诞生时代算,所有轴心文明里的思想家、宗教家,无不经历辛苦操劳、勤勉思考、育才著述,才形成那些闪耀千古的思想。智慧是知识的闪光点,没有知识做背景,怎么会有智慧的光亮?

    反智论却要将思想者神话,把他们塑造为学而知的天才

    比如,大师们将释迦牟尼菩提树下趺坐悟道的情节放大,掐去了乔达摩·悉达多王子观世间苦、遍寻外道名师论难的非常人生经历及努力。释迦牟尼的思想是从灵机一动而来,还是从丰富的人生经历、积累及思考而来,还有疑问吗?----大师也会告诉你求法悟道之难,但说的不是知识从何而来,而是你要不畏困难地跟上大师的步伐。当然,带着你的钱。

    这就是中国反智者在混乱逻辑里,制造不学而知天才的思维迷宫术。

    大师用这种经不起逻辑推敲、经不起事实检验的论证,唯一目的,就是让听众放弃知识学习、独立判断,包括放弃质疑、放弃思考,只要相信天才、大师提供的“有用有限”智慧是开启一切的钥匙。

 

    认识论层面的争执,是要死人的,且动辄血流漂河:焚书坑儒、宗教战争、二次世界大战、文化大革命;关于认识论,哲学、科学、心理学甚至神经解剖学的争论还将继续,由此普通大众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分歧,也不会很快形成共识。

    自从波普尔提出“世界3”思想后,知识论而不是认识论的共识却逐步形成,这就是对人类认识进化的一种认识:开放的、自由的、反对偏见与偏执的思想,是人类进步的真正保障。知识论体现着中国文化的一种理想:和而不同。

    波普尔的知识论主要由以下五条基本判断形成的逻辑:

    1、无论是哪一种认识论,都是知识的形态。

    2、认识的分歧在知识的体系里可以并存。

    3、猜想与反驳、证明与证伪,是推动科学知识以及认识进化的动力。

    4、绝对的知识是不存在的,不能证伪的不是科学知识。

    5、探索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客观知识自成一个世界。

    借助知识论,“否定”了存在超越知识之外的“智慧”,将认识论的分歧,放在科学知识的逻辑框架内,让那些诉诸直觉的、信仰的、情感的观念,停留在个人信仰的层面,不会变成群体癫狂。

    知识论的逻辑,是人类思想进化的逻辑。认同并建设知识本身的内在独立性,人类思想的自由性才得到真正的“解放”。

    由此,我们可以到达波普尔反复强调的: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任何形式的反智、蒙昧,尤其是一切拒绝被科学方法质疑的思想,最后必然导向对公众的愚昧与欺骗、及无耻地利用。

    唯有坚持知识论的逻辑----知识形成的科学逻辑、知识的进化逻辑、知识生成智慧的逻辑等,才是扫除一切泛着智慧泡沫的蒙昧毒酒的真正武器。

    在充满蓄意与无心的反智论“悠久传统”的中国,更需要建立知识论的视野、认知与习惯,反对披着智慧外衣的反智论逻辑,无论说出反智话语的是什么人。

    中国的历史,或者说中国的灾难史已经证明:比没有智慧更可怕的,是智慧的泡沫。

    

全文为《智慧的泡沫----反智论的思维迷宫术》

地址:http://club.ebusinessreview.cn/blogArticle-119796.html

 

补记:

    知识论逻辑与民主有必然的关联。

    民主是这样一种制度:1、承认人权平等(一人一票);2、接受多数人意见为主。

    显然,民主建立于个人的平等、自由之上,也就是个人的平等、自由的价值优先于民主。

    民主的认识论含义是,上智要接受下智的表决结果,而不是上智(或一部分精英的会议)可以决定下智。

    以群氓、混乱、荒唐、学识不够、麻烦、成本高、耗时长等理由取消个人的表决权,根源都是不相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公开的资讯),做出对知识(包括智慧)的判断。反对民主的理由皆基于这种认识论。

    知识、智慧都是有等级的,对知识、智慧的判断不应该有等级。这不仅是知识民主,也是社会民主的基础。

    没有平等自由的“民主”,即使是集体决定的“共识”也只是上智“操纵”下智的一场权力游戏。

    知识民主,与政治民主一样,都是建立在同一种对人的基本信念之上:平等、自由、开放的个人,可以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知识民主是政治民主的镜子,有时甚至是前提。


路过

鸡蛋
1

鲜花
8

握手
1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回复 formchan 2012-4-20 13:30
支持下!
回复 刘春雄 2012-4-20 22:37
“反智论是一种更有“知识含量”的迷信,以一种智慧取代所有知识、及对知识的探索。”
精辟!
回复 李兴敏 2012-4-21 01:57
其实所有的问题似乎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解决:己所偏欲,勿施于人!
回复 史贤龙 2012-4-21 14:19
李兴敏: 其实所有的问题似乎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解决:己所偏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更贴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回复 李兴敏 2012-4-21 14:32
史贤龙: 这句话更贴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贼破山河在,草木春更深!
回复 魏长永 2012-4-22 10:10
国人热衷于格言警句的教育久已,有中堂挂幅演变成后来的红本语录,直至无处不在的愤青粗口,所有这些不讲出处、不看场景、不论原有逻辑推论的片言之语,俨然成为了某些人善于总结发言的论断,沾沾自喜于思路清晰,殊不知自己的浮躁和浅白。或许这些都是反智论产生的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一是某些人欲加之罪的“有词”,二是“戴罪"之人的理屈词穷的辩驳。
回复 任小东 2012-4-22 13:44
逻辑,理性,原点,实事求是!
回复 刘政 2012-4-22 19:47
史兄大文已经拜读了几天,浏览和思考了多次。很纠结,不好评论。不好表态。终于决定鸡蛋砸过来。

要细究、解构和阐述,实在是个太大的命题,太庞杂的问题,真的是个很辛苦很痛苦的脑力活,加之近期几个项目在交叉,实在有心乏力。

简单和不负责任的评论——层层解构和逻辑推理有不合理、不成立;认知有错位;观点带立场;结论立论不严谨、或有偏差;撰文特别是“补记”欠审慎。
回复 史贤龙 2012-4-22 23:17
刘政: 史兄大文已经拜读了几天,浏览和思考了多次。很纠结,不好评论。不好表态。终于决定鸡蛋砸过来。

要细究、解构和阐述,实在是个太大的命题,太庞杂的问题,真的 ...
分享一首王摩诘五言绝句《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回复 刘政 2012-4-23 07:14
呵呵,诗情画境禅意啊。
借花献佛——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回复 梁衍劲 2012-5-20 04:40
反智论的目的要么是为了阶段统治需要作帮凶,如儒家,道家。要么是彰显自我本事及能力,比如大师天才。要么为了话语权,标榜自己能耐不可获缺,比如伟人
回复 史贤龙 2012-5-20 12:56
梁衍劲: 反智论的目的要么是为了阶段统治需要作帮凶,如儒家,道家。要么是彰显自我本事及能力,比如大师天才。要么为了话语权,标榜自己能耐不可获缺,比如伟人
理性是真实却不招人喜欢的东西。
王国维感叹: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回复 魅力超速 2013-5-8 16:30
高深了。还未能悟透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5 21:02 , Processed in 0.0320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