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唯我小唯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79485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营销中的心理学效应

已有 65501 次阅读2019-6-18 17:39 |系统分类:公关传播

营销中的心理学效应

研究广告,其实就是研究人心。

好的营销,建立在充分把握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常用在营销中的心理学效应吧~

1、  黑暗效应

“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黑暗效应”。

这种效应往往会运用在社交类产品中,在豆瓣、陌陌、知乎等互动社交中,大家可以自由设置昵称、头像、性别,个人隐私相对比较隐蔽,这种匿名性平台即是一种黑暗场所。在这种场所中,个人摆脱原有身份、地位的限制,个人情感会放大化,警惕性降低,倾诉欲提升,从而促进了社交活跃。

而当个人在这种流动性社交平台中被发掘并关注,个人影响力、关注度增强之后,场所的黑暗性减弱。如同“社交声音”一样,个人对于自身在平台上的形象开始重视,身份感、地位感加强,对于在平台上发言出声也会更加谨慎,事先会过滤甄选,不符合以往形象的言论都会被砍掉,以免“崩人设”。

在广告营销中,“黑暗效应”也同样适用,对于一些私密产品,投放于封闭性平台的效果远远大于开放性平台。

 

2、  晕轮效应

“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或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错误。这就是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

晕轮效应,可以通俗理解为爱屋及乌,常见于品牌传播以及广告宣传中。

在宣传中,“形象代言人”是企业经常选择的一种做法。选取和企业品牌风格相似的明星名人作为代言人,让企业形象和产品与其相关联,从而产生好感,推动营销。

比如知名护肤彩妆品牌雅诗兰黛,近几年大量使用年轻一代流量明星为产品代言,成功扭转了大众心里原本“中年熟龄适用产品”的形象,成为年轻一代的宠儿。

除形象代言人外,品牌自身定位及形象也有此作用。

还记得老爹鞋、PV塑料包这些大火的时尚单品吗?这些单品原本在众人心中是和时尚绝缘的,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但是当香奈儿、路易威登这些高端时尚品牌出了相关产品之后,它们的时尚地位一路直升,引领出新潮流。

 

3、  羊群效应

也称羊群行为、从众心理,描述个体从众跟风心理。在《影响力》一书提到社会认同原则,也就是从众原则。

羊群效应放在营销中,最典型的手段就是“热销”现象。

在信息了解掌握不多的时候,想要买一件商品,你会不会按照销量排序来看看?很多人都会,购物时销售量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

在大众消费观里,销量好的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靠谱的,因此同等情况下购买销量最高的可能性极大。

而企业也准确地抓住了大众心理,在广告中通过广告画面或者隐晦性语言来暗示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商家最初开拓市场,都会使用各种手段冲销量。

 

掌握消费者、竞争者等相关者的心理行为规律,帮助更快捷有效地达成目的,这是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产品如何变化、需求如何变化,这些最基本的心理学原理,都是适用并值得深入研究的。

 (联系方式:唐小唯 13825034815)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5 10:01 , Processed in 0.0277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