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产城创投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79429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工业互联网将为实体经济“插上翅膀”

已有 7205 次阅读2019-3-14 10:54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 从企业发展最核心的三个要点——降本、提质、增效来看,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新模式都会逐步发挥价值。


  ■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聚合各方资源、实现服务供需对接的桥梁。


  ■ 工业互联网运营可能会在基础计算赋能、行业区域运营、开发和数据服务等方向发展壮大。


  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振兴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成为新时期的重要使命。而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将成为振兴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7年11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意见》及以后出台的相关政策,推动了工业互联网投资建设热潮,不管是工业企业、IT互联网企业,还是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都参与其中,既是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振兴实体经济助力,也是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发展机会。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这一指引将进一步为工业互联网发展释放政策红利。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基础硬件差、发展不均衡、数据打不通、推广难度大等问题,企业上云上平台动力不足,对工业互联网存在畏难情绪,而且,目前工业互联网还缺乏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类似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新技术新平台推广初期都可能遇到和经历的问题。每一次创新技术推广应用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多年的螺旋式的发展过程,才走向大规模的普及应用,并引发相应的产业变革,进而催生出新市场、新赛道。


  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就经历了类似的历程。如今消费互联网的繁荣,让我们看到信息互通、数据融合、专业分工、共享经济所产生的价值,这些模式在工业互联网同样适用,将影响企业采购、生产、流通、销售、信息化建设等各个环节。但工业的复杂性意味着工业互联网不可能像消费互联网一样野蛮生长,需要脚踏实地、深耕细作,周期会更长,赛道会更多。工业互联网逐步产生的产业链变革将会影响所有的企业。几年之后,就会发现,像没有顺应消费互联网发展潮流而落伍的C端消费类企业一样,没有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制造企业也将面临掉队的危机。


  从企业发展最核心的三个要点——降本、提质、增效来看,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新模式都会逐步发挥价值。


  就降本来说,物联网和新一代自动化技术正在逐步实现企业各个环节的无人化,厂内各类生产设备的全面互联将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巨大的价值。上下游企业的数据实时互通提升了供应链效率,大幅降低库存。而通过增加传感器实现重要设备震动、温度等状态的监测,建立大数据模型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可以降低因设备停机和大修造成的损失。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很多大型企业不再简单基于虚拟化和云管平台建设小型私有云,而是联合专业的云计算运营商建设大型专业化云平台或直接使用公有云,由专业团队进行运维保障,降低建设成本。中小微企业使用在线SaaS化服务也在大幅降低建站、物流、客户管理、销售等各种软件系统的投入成本。


  提质是中国制造业当前发展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国际一流制造企业的产品优秀不仅仅因为装备精度高、品控严格,实现原材料、零配件、成品的数字化和全链条追溯也是重要原因。通过产品智能化联网搜集产品运行数据,可以有效帮助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改进制造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例如,国家正在大力建设的标识解析体系,目标就是实现生产要素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逐步建立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统一标准,实现一物一码。标识解析将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创新出很多有价值的应用,如通过聚合设备型号信息、设备空闲状态信息盘活区域内资产,实现协同制造;通过采集零配件的单件公差信息实现组装流程的一对一精准匹配,提升整机质量等。标识解析相关平台和应用将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至于增效方面,我这里主要从后服务市场和品牌的角度谈一下。很多企业对产品后服务市场不够重视,整机制造商、配件生产商、售后服务商等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将产品智能化运维软件作为增值服务销售给客户,并以产品数据为基础,聚合原有离散的生产商和服务商,重构原有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以备件服务为核心建设新型的工业电商平台。很多知名品牌开始将原材料、生产地、物流、销售等产品数据放到基于区块链、标识解析等技术打造的高公信力产品追溯平台上,并向消费者实时公开,以保证产品质量,防止假冒伪劣,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正是基于此需求,中国检验检测学会联合浪潮等单位联合推出了质量链这种质量保障共治体系。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聚合各方资源、实现服务供需对接的桥梁。工业互联网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平台厂商做支撑。平台运营商和应用开发商不同,运营也不是简单的应用部署和运维,平台运营商要为有潜力的创新应用开发商提供技术支撑、创投扶持和市场资源,组织各类细分领域的开发商共同开拓市场,互补短板,实现各类业务、数据的融合,产生加权和增值。未来,只有能够精准定位、找到盈利模式活下去的平台,才能持续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我看来,工业互联网运营可能会在基础计算赋能、行业区域运营、开发和数据服务等方向发展壮大。


  一、 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计算赋能型运营商。计算是互联网的基础,工业云平台+工业边缘计算将成为未来几年面向工业的计算基础实施研发投入的重点。计算、存储、网络技术和设备投入巨大,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工业场景的各类异构平台和软件对基础计算资源的要求会更加复杂。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计算平台应该能够对工业PaaS、工业App、标识解析、工业控制、数据采集、离线计算、云边协同等各类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支撑能力,能够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工业应用开发商、工业企业等各类客户提供稳定高效的基础计算服务。


  二、面向区域和行业的平台运营商。工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行业性,按照区域和行业建设和运营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会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线上线下一体的共性通用服务也易于推广和落地。在产业聚集地和工业园区建设的区域平台不仅为企业提供服务,也将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原材料、物流、设备、能耗、环保、安监等数据的汇聚利用将助力政府进行项目投资决策、企业扶持和监管、区域闲置资产盘活等,实现区域整体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助力当地数字经济发展。信息化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建设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由于IT和OT的优势互补将具备更加完整的服务能力,管理精细化、产品智能化、服务规范化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平台的服务对象除了企业自身,也将逐步扩展到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信息化部门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并拉动行业全产业链的信息化能力全面升级。


  三、基于工业PaaS的开发和数据服务运营商。工业PaaS平台是未来制造业的“操作系统”,统一标准的开发平台、数据平台、服务平台是建设繁荣工业App生态的基础,设备联网、数据治理、算法模型、标识解析等共性服务能力将大幅提升复杂工业应用的开发速度,并逐步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标配。通过海量数据建模和工业现场经验积累所建立的高价值机理模型和算法将会成为工业PaaS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保证工业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对数据有效授权利用,并发挥生态的力量深挖价值,是工业PaaS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由于IT和OT系统的差异,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覆盖全链条的支撑工业应用开发和数据处理的一体化平台。IT和OT平台技术的融合是一个颇有难度的工作,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索。按照IT平台发展的经验看,采用开源方式发展工业PaaS是重要的路径之一,开源架构的平台在国内外也形成了很多良性的运营模式,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也成立了开源工业PaaS协会推动工业开发技术的发展。强大的工业PaaS将会大幅提升创新速度,相信经过几年发展,随着工业PaaS技术和生态的成熟,必然会孵化出一批颠覆传统企业信息化服务模式的新型互联网独角兽。


  需要指出的是,工业互联网技术链条较长,覆盖全链条的安全体系尚未成熟,需要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实践,逐步打造覆盖工业控制、数据采集、边缘计算、网络传输、数据处理、工业应用全链条的安全软硬件产品和方案,形成相关标准和评价制度。同时,还应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产品和应用的自主可控能力,并重视工业大数据的安全问题。面向军工、航空等专业领域,可能还会出现一批对安全可靠、自主可控要求极高的专业化平台和相关运营服务商。


  随着技术的突破和业务的落地,向多个方向发展,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平台运营商也会逐步出现。平台运营商应发挥带头作用,努力打造“平台+应用”生态,不断提升业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浪潮作为综合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也将以此为己任。我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全力保障下,在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工业互联网必将为实体经济振兴、为中国经济腾飞插上翅膀。(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 孙丕恕)


  来源:人民邮电报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3-29 18:12 , Processed in 0.0293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