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老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77950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亲民接地气是零售成功下沉乡镇市场的关键

热度 1已有 84709 次阅读2016-12-31 08:17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和城市旺盛的消费能力令人羡慕的表象不同,乡镇和农村零售市场眼前的销售规模很难与之媲美,但零售业增长的希望却似乎在以乡镇为核心的广袤农村市场,这也是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竞相“下乡”的原因所在。

乡镇市场被视为零售业的“蓝海”,但要真正立足扎根并非轻松简单的事,因为乡镇市场有着不同城市市场的特点,主要的有:

其一,竞争强度相对较低,但整体消费能力也相对较弱;

其二,开店成本、经营费用远低于城市市场,但单店销售规模也低于同等规模的城市店;

其三,“赶集式”消费特征明显,节假日市场启动早、爆发时间长,消费集中度高,春节前的“返乡潮”为一年之中最红火的集市;

其四,消费频次较低,但单次购买量较大;

其五,每天打烊时间较早,但夜间消费的习惯正在形成之中;

其六,消费者之间普遍较熟,彼此之间影响较大,正面来看有利于口碑传播,但对经营缺陷、服务不足的放大效应也很明显。

当然,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市场千差万别,南北、东西的乡镇有很大不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也大不一样,上面所说的几种“共性”,也未必适用所有乡镇市场。

以我近几年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零售业下沉乡镇市场成功的关键,在于深度融入当地市场,经营上做到亲民接地气,以当地消费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和形态经营,才能避免“水土不服”。大致来说,可能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选址很关键,规模要适度。

乡镇规模一般不大,小的可能只有一条街,大点的两三条街,把店开在乡镇中心最繁华的路段,能吸引更多关注,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

在乡镇开店,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当地的NO1,否则就失去了下沉的意义。面积太小,难以做出形象,做出规模;面积太大,又恐回报难以支撑,适度的规模非常重要,既要超越当地的竞争对手,也要与当地人口、消费能力、门店的辐射范围相匹配。因此,开店做好扎实的市调非常重要,选择得当,还可能拉高准入门槛,防止新竞争对手进入,至少开店前它得掂量掂量。

其次,业态上要突出综合性、包容性。

乡镇受人口等因素限制,市场不宜太过细分,一般来说,综合性卖场更具竞争力、集客力,特别是对有一定规模的大店而言,“百货+超市+餐饮+儿童”的复合经营模式既是布局的需要,也易于快速打开局面,适应农村市场“赶大集”的消费特点。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乡镇市场以小店居多,这种全品类经营、全客层服务、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卖场很多地方还是空白,非常有利于企业迅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以租养租”是很多企业的务实做法,拿出一部分面积用于租赁经营,既有利于增加业态,扩充卖场的丰富度、可逛性,引当地供应商进店,也能解决经营接地气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够分摊门店的租金压力。笔者实地考察过一家4000平乡镇店,约一半划作外场用于租用,收取的租金足够支付整个卖场的租金,极大减轻了门店经营压力。

再次,经营上要针对农村市场的消费特点。

比如,“生鲜做人气”是很多企业奉行的一大原则,但未必适合所有乡镇店,有些乡镇本身就是蔬菜水果产区,卖场经营这些很难有优势,当然反季节蔬菜水果、当地不出产的品种还是会有市场。

再如,“空中农场”在城市很受欢迎,城里的孩子对小鸡小鸭小兔小猪等萌宠动物几无免疫力,种植蔬菜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但显然,这些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他们更感兴趣的可能还是麦当劳肯德基,是电子游戏、旋转木马等,把一些城里常规游乐项目搬进店,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黄金是百货零售的一个重要品类,但在有些少数民族如苗族聚居的乡镇,人们更热衷于银饰消费,黄金的消费需求较低,这样的地方,显然也不适合过多布局黄金品类。

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两点或不可忽视:一是农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跟城市消费者向往农村的绿色、生态一样,农村消费者也普遍青睐城市生活,前面说过,麦当劳、肯德基对农村孩子的诱惑力高过大多数“农家乐”,城里常见的儿童游乐场也比“空中农场”更得人心,这种生活的“围城效应”无疑是值得发力的一个方向。

另一个是农村市场特有的消费项目,比如农具、化肥、种子等生产物资以及婚丧嫁娶民俗消费类生活物资,这类产品具有较强的消费黏性,消费频次较高,也是经营接地气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颜值不可高冷,氛围要有“烟火气息”。

前面提到的那家乡镇店,刚“下乡”的时候,可能是过于强调形象,卖场装修得比较“高大上”,通道宽阔、整洁,“留白”较多,消费者似乎不到习惯,人气总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在通道中间摆上了一溜花车特卖,在超市内增加了一批特价堆码,允许员工吆喝叫卖,嘈杂、喧闹的卖场,反而人气更旺、生意更好。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才是商业经营的真谛,在乡镇市场,太豪华的装修、太高端的品牌、太高档的商品,可能令消费者望而却步。一般来说,清新舒适的环境,大众化消费品牌、质优价廉的高性价比商品、热热闹闹的经营氛围更受欢迎。当然,这不是说乡镇消费者对价格有多么敏感,事实上,相同的商品,乡镇市场价格更高的也不在少数。

第五,尽快推进员工“本土化”。

一般而言,乡镇门店距离企业总部较远,外派员工一是会拉高成本,二是从市区门店派去的员工本身对乡镇市场并不熟悉,未必能很好地开展工作。而当地员工熟悉风土人情,能熟练使用当地方言,一口一个“大伯大妈”叫得亲热,更能与顾客“打成一片”,赢得信赖。而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当地员工也很珍视工作岗位,薪酬开支也低于外派员工。

还是前面提到的那家店,最开始下沉到乡镇市场,外派了不少员工,但一开始效果并不好,这些员工在经营、服务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套用城市门店的一些思路和搞法,在当地消费者看来“很外行”,后来根据当地员工的建议进行调整,并学习借鉴当地同行的经验,才逐步走上正轨。开店一年左右,就撤出了全部外派员工,门店在当地店长的带领下经营得有声有色,4000平的规模,日均销售过5万,“产能”超过很多城区店。

第六,保持经营的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营业时间的灵活性。城市门店开、关门时间都比较晚,而乡镇门店营业、打烊时间都要提前很多,很多乡镇居民保持着农民一样的早起习惯,天刚亮就出门买东西,如果开门太晚就会错过很多生意。与此相对应的是,一到晚上6左右街上基本没人,营业太晚就是空耗。不过,在众多商家的逐步影响下,乡镇居民也逐渐养成了夜间消费的习惯,营业到晚上8点半左右的商店已经不少,这就需要企业适时灵活调整。当然,消费习惯可能因地而异,那些城郊的乡镇,大多与城区没什么区别。

二是适度的经营自主权。前面说过,乡镇不同于城市,经营上有共性也有差异,如果全部由总部统一采购、配送,就无法真正做到接地气,所以一定要赋予门店一定的经营自主权,选择一名熟悉业务、具备一定招商采购能力的店长非常重要,做好统一配送与门店自采、自主招商的平衡非常关键。

三是营销上不搞“一刀切”。有些地方,直接打折让利非常好使,一场折扣营销就能带来人气爆棚的效果。但换一个地方就未必那么有效,特价爆款的效果反而更好,特别是鱼、肉、蛋、米、面、油等民生商品的促销更能以点带面,带活全场。而在城郊的乡镇,营销、促销的可能跟城区门店差别不大,所以“一刀切”的营销促销很难取得良好效果。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毛主席这句名言对今天的零售业来说也非常适用,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商业的饱和、过剩趋势也愈演愈烈的时下,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市场的确是零售业增长的希望所系、蓝海所在。在电商巨头竞相下乡落地之际,广大实体零售企业也不应错失良机,只要拿出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决心,作好长期融入农村市场的心理准备,在经营上做到亲民接地气,“下乡”也未尝不是一条解困脱围之道,而且,跟那些零售巨头相比,区域零售企业还拥有更多优势。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0 02:06 , Processed in 0.0276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