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黄润霖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7654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压货,是厂家一厢情愿的单相思吗?

已有 83546 次阅读2017-2-10 08:32 |个人分类:经销商成长|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经销商, 主动压货

压货是一个老命题,做经销商的人都碰到过。

压货也是一个敏感命题,厂家和商家都心知肚明,但关键时刻谁都不愿主动挑破。

压货还是一个伪命题,什么是压货?多少才叫压货?说来说去也是一个公理婆理的问题,厂商各执一辞,各说各话,自然是一笔糊涂账。

前些年流行将最低安全库存、1.5倍库存法作为经销商存货标准,但怎奈厂商都将自己的库存数量当作“最高机密”,国内的物流状况又和航班的准点率差不多,所以安全库存基本都不怎么安全。经销商库存信息化管理的相对滞后、1.5倍库存法的结论也是经验大于精算,该缺的货,继续在缺;该呆滞的库存,继续呆滞,1.5倍库存法也最终沦为坐而论道的谈资。

这两年经济环境不好,渠道竞争加剧,经销商利润下滑,过去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好日子眼看离我们越来越远,有好事者旧事重提,又开始拿压货说事儿。好像一说起压货,就是厂家逼着商家在纳“投名状”,一提起压货,都是厂家玩的阴谋诡计。在压货的博弈中,经销商成了彻彻底底的受害者。

 

有个前两年销售额刚刚过亿的工厂老板,过年聊天的时候抱怨,去年仓库里多了3000多万的新品呆滞库存,这差不多是他一年的毛利。加上日常的周转库存,现在仓库里接近5000万的总库存,急得他整宿、整宿地失眠。

按说此人平素也算是个稳健之人,做事既不冒进,也不张扬。为什么会平白无故冒出3000多万的新增库存?原来为了拓展市场,工厂去年大开新品订货会。由于是做产品起家,前两年靠着产品积攒下来的经销商资源,这个时候终于派上了用场。几个平时的销售大户,自然成为了新品订货的主力军。

聊到这里,我就大致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我问:“是不是现场效果很好,经销商们都抢着付订金啊?”

“是啊,是啊!当天会议的总订单奖金1.2个亿,这可是差不多我一年的销量啊!”

“是不是都只付了订金,而且订货总额一个比一个高?”我接着问。

“书面订单确实很高,考虑他们需要现金周转,也确实是支付订金后整体订单生效!”

我继续问道:“拿了首批货后,这些经销商是不是很快就分销出去了,经销商的仓库里基本就没什么库存?”

“咦,你怎么知道的?我还就怕他们压货。所以,第一批货出去以后,我还特意走访了市场,看了一些经销商的仓库,发现我们的货基本没有怎么进仓库,有些直接就发到终端了。我觉得销售势头很好,这才敢下的第二批生产订单。”

“结果这第二批订单就成了你现在的库存?是不是经销商按促销优惠,把支付订金的货拿完以后,就很少再有回款和追加定订单了?”

……企业主一脸沮丧,连连点头。

 

压货,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营销的词汇,老外很难理解,但中国营销人却熟稔于心。正因为压货与科班教育无关,所以,压货本身具有天然的草根性,口耳相传,但又生生不息。既不便登堂入室,也不是君子协定,嘴上说绝不压货,但身体却很诚实的厂家,大有人在;口里绝不接受厂家压货,但事到临头又搏一把的经销商,也大有人在。

实际上,压得下的是大品牌,不让随便压的是大经销商,大厂家用压货压死小经销商的,小厂家被大经销商用压货玩死的案例,比比皆是。表面上看来,压货,是强制性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根子上,却还是利益,有利可图才会压,有利可图才愿被压。那些被压货压死的经销商,不是当初预估产品销售的形势走了眼,就是真正的门外汉,想着吃馅饼,却一不小心掉进了陷阱。

再深入一层说,压货的双方都是成年人,比不得小孩子过家家,不如意了,还能推倒重来;压货的双方也都是独立的经济组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讫是本质,不做一锤子买卖是仁义,说白了,乃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有人说,如今再给经销商压货已经没用了!其实这句话本身就错了。一则压货应该是一个双向行为,只要双方有利可图,压货就不可能禁绝,更何况,有效压货是渠道管理的手段之一,即使这个手段土得掉渣;二则市场经济的产物之一就是投资与投机并存,所以今天楼花、按揭盛行,信用卡漫天飞,期货交易也正兴旺。用今天的钱买明天的货,与用明天的钱买今天的货,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看到放弃所谓压货行为的企业,其实都是被逼无奈。渠道失控、销量下滑、压也没用,何必用“放弃”一词来拔高自己的觉悟?至于绝不接受压货行为的经销商,想来也是说着玩玩,大多数情形是,聪明的经销商永远玩的是愿不愿意压货,而不是压不压货。

 

压货,说到底是经销商分摊风险和履行仓储职能的变种,要完全杜绝压货,在实际操作中就很难理清压货与正常仓储职能的界限。如此一来,压货根子上就是避无可避,既然如此,经销商如果要在这场游戏中掌握主动,应该做些怎样的准备呢?

 

一、成熟的经销商压货,并不是什么货都压,又或者是什么货都不压。

销售通路顺畅,又或者说销售通路正常的经销商,在压货之前其实心里一定是有底的:这批货,有多少要入库、有多少要分销、有多少要专供、有多少要零卖,订货之前已经了然于胸。压了货再想办法的经销商也有,要么是赶上市场行情好,压着、压着反而一步步做大了;要么是压了货形成呆滞,降价促销实现资金回笼,再压货、再降价,最后生意一步步萎缩。

有人说,如果压货之前就心里有底,还算什么压货,那不就是正常进货吗?这里有个做经销商的诀窍,是形成了经销商好坏之别的分水岭。

优秀经销商的特征之一,就是一定有些产品在其他经销商那儿都卖不好,唯独在他的店里卖得特别快。而平庸的经销商只能随大流地卖一些在全国其他地方都好卖的产品。所以平庸的经销商一压货,就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红海格局,而优秀的经销商即使压货,即使压的是一些别人看起来不好卖的产品,实际上依然处于所谓的蓝海领域。

 

二、作为生意,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谈的。接不接受压货,取决于用什么条件来置换。

我在以前的压货类文章中反复提到,压货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压货。企业如果只是通过压货行为,完成所谓的库存转移,当然是耍流氓的行为。但是,作为经销商,如果看不懂压货应该是一个连贯性的动作,不知道通过压货置换资源,而是只知道压或不压,即使被压死了,也是死而有憾。

有人说,销售人员敢压货,一定是厂商博弈,经销商处于劣势,所以和销售人员谈不谈置换条件,结果都一样。我想表达的观点是,经销商如果连谈判的勇气都没有,最后被压死是必然的。与其必然被压死,然后再和企业闹个不欢而散,不如丑话说在前面,一可以预防,二还可以秋后算账。

 

三、压货是狼,进货是羊,只进货,不压货,羊都舒服死了;只压货,不进货,满屋子的狼,哪里还有肉吃?

经营有风险,有时要冒险。经销商的销售目标永远定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经营是稳健了,但是也丧失了很多机会。试看今天能够成为一方诸侯的经销商,哪一个不是在市场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果断出手一战成名。压货,有时候是风险,有时候可能是风口。

问题的关键是,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冒险,什么时候保守?

我的建议是,在压每一把货之前,自己评估一下,如果不压这把货,企业会不会干掉你?如果企业不会干掉你,销售人员会为难你,你受不受得了?如果这两个问题你都觉得无所谓,那你就别压;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两个结果,那就默默承受。与此同时,你也要意识到,是时候给自己再挖一口井了。

 

四、四十年经销商发展史,大多数经销商只学会了算小账,而不会算大账;大多数经销商只学会了“估计”、“差不多”的概数管理,而鲜有经销商能够对企业,包括库存,进行精算管理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销商的信息化普及并未实现,二十一世纪的前二十年,电子商务,尤其是O2OB2B的出现,勉勉强强让经销商的信息化普及上了一个台阶,接下来的二十年,正是趁着信息化的趋势,营销管理、包括经销商管理实现精算化的二十年。

越是经济环境不好,精算化管理才越有价值。在严格的数字控制之下,每个入库产品都有一个最后的销售截止日期(注:产品的留库时间,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取决于该商品的保质期,而是经销商的平均毛利和库存周转频率。经销商的平均毛利高、库存周转快,即使商品未到保质期,也应该做亏本处理,因为所有的经营还包括了机会成本)。经销商即使压货,也能用相对合理的公式,快速测算出这批产品应该在什么时间前脱手。只要在某个时间之前脱手,即使亏本销售,经销商也是明亏暗赚的。

精算化库存管理的方法,能不能彻底解决经销商压货问题?当然不能,但是精算化能够帮助经销商在压货时,有一个明确的参考坐标,有了这个参考坐标,经销商压的货就不是一批死货,而是一片处于随时监控下的活物,在呆滞库存的处理上,也就更加主动与灵活。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18 20:01 , Processed in 0.0276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