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世才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6101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互联网思维”需要一个沉淀期

已有 241013 次阅读2016-12-2 10:32 |个人分类:战略|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互联网

不久前,360董事长周鸿炜在一次业内活动中,对近年来过度渲染的硬件免费模式进行了检讨,提出“低价硬件是不切实际的”的重新认识。

一直秉持“用免费打天下”的周同学感慨说:“智能硬件,被包括我之内的很多人给忽悠了!”他觉得很多互联网公司把做硬件看的太简单,只不过看作是和用户连接的桥梁,“过于轻视了硬件的规律”。

在今年较早时期,吴晓波也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我开始怀疑那些“互联网铁律”》,列举一些现象,对轻模式、流量价值、生态链战略、免费等互联网规则提出疑虑。并引发一些同感。

而在央视近期的对话节目中,被看作是“互联网思维”旗手的雷军,也遭遇到听众的纷纷质疑,自己戏称现场是对他的“批判”。

    在被高度追崇之后,“互联网思维”于主流层面开始被反思,意味着“过滤机能”开始启动,这将带动“互联网思维”进入一种“沉淀期”。

一、怎样看“互联网思维”?

该怎样重新认识“互联网思维”?在持续的互联网转型潮流中,这关系到很多企业对此后经营的正确把握。

从根源上看,互联网对社会活动方式的改变,无可置疑形成一些新的经济规则,同时改变着人们商业观念和经营思维。但另一个情况是,实际当中的“互联网思维”,是作为一个流行的开放性概念存在和被演绎着,总体上是一些流行观点的集合,其中包含对互联网发展现象不成熟的解读和比较随意的发挥。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现实中的“互联网思维”,既带着耀眼的光环而令人追崇,同时也让人领略到它的玄奥性和迷惑感,并让它从一开始就伴随有一种“伪概念”的质疑声。

就拿硬件免费来说,它的形成既有合理动因,又包含了不当的演化。

首先是在竞争背景下,互联网的产生,为通过免费吸附用户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媒介和载体上的便利,这是免费模式在互联网上滋生的根源。具体到硬件免费,背景因素是经营服务化的演变趋向,为硬件免费提供了空间;而实际的推动,则来自苹果手机生态化商业模式的生动演示。

从苹果手机开始,中国企业界学会两件事。一件是做生态,另一件是硬件走向免费。最突出的大概是家电业,随着互联网公司的进逼,在“拥抱互联网”的姿态下,硬件免费成了行业经营发展的“指南”,而想象中的内容和在线服务收益,却一直是画饼充饥,加重了行业运营困境。反观苹果公司,虽然引领了“智能终端+应用服务”模式,却是通过内容服务来提高终端产品溢价。实际情况是,自iPhone面世以来,苹果的累积营收超过一万亿美元,而APP Store共产生500亿美元销售额,按分成比例只有150亿美元收入。

硬件免费可以看成一种战略性定价策略,它是成本结构在收入结构上的重新安排。把硬件成本寓于软件和服务当中,还是把软件和服务成本寓于硬件化的整体系统中,必须考虑它们各自在业务中所占的比重,以及用户的价值着眼点。值得思考的是,苹果的定价其实是一种常规的传统方式,而在国内,这种方式被互联网舆论定义为落后的“硬件思维”。

泛智能硬件免费兴起,来自IOTInternet of things)概念下业务生态观的推动。希望通过占领用户的在线活动节点,去获取用户并掌握其行为数据,然后寻求转化为某种互联网服务模式。但首先一个问题在于,目前的节点关系并不能深入用户活动的实际情况,如果靠这种缺乏实质意义的服务,必然无法扛起硬件免费模式的重任。这是一种模式导向的商业思维,同样缺乏现实的支持。

就目前“互联网思维”的各种内容来看,通常显示了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经济运行的一些重要变化现象,并对识别新的运行规则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启示,这些本身对经营活动的把握即很重要,这是不应被忽视的价值。拿硬件免费来说,只要条件适合,在必要情况下,不能否认这是一种富于竞争力的经营方式。

另一方面,它也处在如下一些状况上:

1、这些内容基本上是在一些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的样本上,对互联网现象进行的一些总结和延伸。其总结主要还停留在现象本身的层面上,未脱离背景因素抽离出事情的一般本质;而作为延伸性判断,当然也未经充分的验证和校正。

    2、在互联网光环下,各种内容齐聚,其中既有真切洞见,也有穿凿附会更有以偏概全;且往往以强势说教出现,把相对结论绝对化,成为信条化的“定律”。

    3、在浮夸的背景下,有些“互联网思维”产生是模式或概念导向的,套用新的商业模式或商业概念,但忽略了现实情况是否支持。

 

二、沉淀,到与传统重新媾合

喧嚣之后,必然需要沉淀。这种沉淀不仅是一个提纯的过程,伴随着对“互联网思维”的反思,也将重新审视它的反传统性,并重构与传统的关系。

“互联网思维”的一个自我标志是颠覆传统,可是:

    例如“以用户为中心”,事实上是在进入买方市场后,一直以来延续发展的一种商业思想。随着生产水平、市场竞争和社会交流水平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用户主权地位的提升,互联网只是基于自己的特性,进一步强化了用户主权。

再如互联网的产品思维和服务思维,前者所追求的极致,本就是对经典产品价值理论的一种突出性强调,互联网环境更多地触发了它的必要性;后者则体现了关系营销、用户关系管理理念在经营服务化趋势下的持续发展。

其实在更大程度上,互联网经济逻辑是某些基本商业逻辑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特定表现和延伸。重要的是:它们在根本商业逻辑上是一致的。

然而,正是“互联网思维”的反传统姿态,同时割裂了与基本商业逻辑的联系,这是它往往在逻辑上不能自洽,导致逻辑不完整性的重要原因,并最终妨碍了“互联网思维”达到理论上的成熟。

一般而言,在新思维产生和发展中,它与传统的关系,会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反叛期——媾合期——归化期。首先在眼前的视距上,容易放大新思维与传统的差别,认为颠覆传统。而后进入沉淀期,与传统重新媾和。最后成为新的传统。“互联网思维”的沉淀过程,也将是与传统重新媾和的过程。

三、对“互联网思维”的把握和利用

1、还原商业逻辑

超越简单信条化的认识观,是正确把握进而有效利用“互联网思维”的应有姿态。由此,才能从商业本质上来检视和掌握它。

额外有个问题:究竟什么是商业本质?目前,它还只是一个空心概念。

简单地看,商业本质就是基本商业逻辑。例如,商业活动中的价值逻辑,以及消费行为在其中的基本作用机制,这些都体现了商业的本质。无论商业方法如何创新,都不能背离基本商业逻辑。

所谓“回归商业本质”,其实是一个模糊的说法,更不可能去反对商业方法创新。真正需要的,是把握基本商业逻辑,让商业运行不背离商业本质。

具体地,针对“定律”,首先检视本身的逻辑合理性,然后重点是辨识它所适用的前提和边界,从而还原为完整的商业逻辑。在具体运用时,就可以明确衡量是否适宜于自身的业务特点、竞争环境、组织发展状态,以及实际经营需要。

有必要指出,对不少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首先是掌握基本商业逻辑。

    2、掌握互联网作用机制

弄清楚互联网基于自身的性质而产生作用的基本脉络,有助于厘清一些模糊观念,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互联网规则。

互联网的本质可以归纳为两种属性,一种是工具属性,一种是环境属性。它所产生的社会冲击和发挥的作用,都来自于这两个根本属性。

从使用的角度,互联网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工具,其使用性能就是它的工具属性。这种工具属性的应用,一方面带来新的途径和方法,产生新效能;另一方面使人们的活动方式、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形成连通、开放、交互、分享、自主化等环境属性,并带来新方式和新规则。

把握“互联网思维”,要从这两方面找到发端,并识别逻辑脉络。

3、积极发掘内在价值

目前来说,“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结论。不应因为它的不成熟状态,而从盲目追逐变为轻率地抛弃,从而失去对环境变化的把握。

有些变化还需观察。譬如互联网是平的导致“去中心化”,但事实上,网络也有网络的中心化和边缘化。一种中心化解构,新的中心化也在形成。

现在仍不是产生最后结论的时候。最终的意义,尚在未知当中。

                            作者:  刘世才  刘丹军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3-29 14:34 , Processed in 0.0272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