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金焕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11826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给营销高管画像:是有“身价”的人

热度 12已有 294196 次阅读2010-4-7 02:26 |个人分类:学习与修炼|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我曾经组织研究生做了一项专题研究:中国高级职业经理人----包括在全国曾经有些影响的国企总经理、近十五年来有些名气的营销高管,他们自主跨企业、跨行业“挪”的情况。不是都说“人挪活”吗?研究得出的结论却是,90%以上的人,后来的业绩和影响力都低于赖以“发红”的那个业绩
      他们用业绩证明了“曾经的能力”,却没有用业绩证明“现在的能力”。假定他们是跟谁赌气而脱离原企业的话,那么,他们证明了别人对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证明了自己对自己的判断
      用业绩证明能力,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命题,但这却是一个十分残酷的命题
      越是在较高的位置上,越是承担较大的责任,越是以往的业绩卓著,“用业绩证明能力”就显得越发困难。
      假如你是从双汇、TCL、蒙牛这类企业营销高管的位置上“起跳”,那么,
      如果没有市场机会,你即使有天大本事也无法证明什么;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战略远见与战略能力,即使有市场机会,那也是没有用的;
      如果你在新企业不能控制局面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与足够的营销资源,那也没戏;
      如果你不能造就一支合格的团队,并且高效率地管理这个团队,结局也是可以预见的。
      许多人不服气---离开张屠户,能吃带毛猪?结果却发现离开一个混蛋,却碰到了一个更大的混蛋,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
      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人的成功是很多因素促成的,自己很关键,他人也很关键;能力很关键,环境也很关键。如果将他人的作用和环境的作用忽略不计,那自然是自己的作用和能力就被放大,但被放大的东西,最终总会回归。
      因此,曾经十分风光的营销高管未必能够证明自己---尤其是那些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
      但是,所有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得用业绩证明能力。或者说是用业绩证明自己适合那个岗位,或者说是用业绩证明自己对得起,也该享受那个待遇。
      不管别人如何,在我离开营销副总岗位之后,只要是根据曾经的业绩邀请我出任营销副总的,我全部拒绝了。我知道,我无法重新再现那个业绩---因为那个业绩是集体智慧、市场环境所给予的。如果非说哪个人不可或缺的话,那肯定应该是老板---尽管他的确是个混蛋,或者有混蛋的地方。而我不可能带着那个老板、那个企业的集团智慧和那时的市场环境到新的企业。
      后来因为磨不开人情,我也再二、再三出任过企业营销副总,但从来没有谈论过待遇问题,更不用说是签订什么聘用合同了。低了,我丢不起那个人,也太对不起自己;高了,我承担不起那个压力。既然出任职务是因为人情,那么,就只算人情账了,“挣个人情”也挺好。
      如果你真正达到营销高管那个水准,你就应该拥有身价。如果企业诚心用你,他就会认同你的身价。这种情况下,待遇是“法定”的,不是你要的,更不是谈的。
      我一贯的观点:每个人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提升的核心并不挣钱,而是挣身份、“挣身价”。
      不同的商品价格不同、地位不同,不同的人身份,价格也不同。当然,这个价格指的是“劳动力价格”。
      自己有了价格,别人要用你,就不需要再讨价还价。需要讨论的,充其量也就是支付身价的条件。这个条件,如果更多地与时间相关,比如预付多少,月付多少,那么,别人只是让你有些压力;如果更多地是与业绩有关,那么,则可能是对方虽然认同了你的身价,但心里并不踏实。
      如果对方按业绩提成计算营销高管待遇,那么,你就没有什么身价可言。
      我是这样看的,如果你还没有身价,那么,你就没有真正步入营销高管阶层。“议价”的营销高管,要么是还处于“准营销高管阶层”,要么是已经“过气”。
      那么,哪些人才算真正步入了营销高管阶层?我认为是指那些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营销高管。当其它企业营销工作步入被动的时候,这些企业老板的眼光,会很自然地瞄向他们。他们与“准营销高管”的区别是,他们的“帽子”得到了行业的认同,属于行业精英;而“准营销高管”的“帽子”则仅仅是由所在企业给的,只与他们在企业的排名有关,与是否是行业精英无关。
      这些人,是真正的精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精英。
      虽然众多人处在营销高管的岗位上,但由于企业规模和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水平天差地别,营销高管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
      下列观点,对大家也许是有用的:
      1,也许,我们自己在当前的确还不是真正的强者,适当的示弱,既是应该的,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在营销高管的位置上,挪动并不是首要选择。
      2,能力是“主观题”,专业是“客观题”。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评价一个人的专业度,却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因此,从提升专业度做起,更适合一个人的发展需要。许多能力一般,但专业度较高的人,职业生涯更加稳定。在专业上,应该永远向高标准看齐。
      3,行为产生的永远是“草稿”,再思维则产生“终稿”。无论如何努力,行为一但完成,都会存在漏洞。我的书和文章出来,自己都不愿意去看,这并不是原先不够努力和不够严谨,自己去读肯定不是简单地读一遍,而是引发进一步的思考。进一步的思考,肯定会产生进一步的结论,二者对比,前者相形见绌。行动---思考---再行动---再思考,无异是促使个人进步最有效的方式。
      4,永远别给自己的不足寻找合理的外衣。对“聪明人”来说,给自己的不足找个合理的外衣,是件轻松、简单的事。问题是,一旦有了合理的外衣,这些不足就会延续下去,永远不会得到解决。如果运气再差些,这些不足恰恰是性格上、行为上或者思维上的缺陷,那么,它们就会成为一种惯性。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叫做“惯性决定命运”。哪些惯性决定命运呢?当然是那些有缺陷的惯性。
      5,尽管虚无,但有一种东西的确存在,它的名字叫“境界”。达不到一定境界,人是不可能满足营销高管这个岗位的基本标准的。
 
 
 

路过

鸡蛋

鲜花
10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回复 zbc 2010-4-7 07:10
很好!学习!
回复 牛家林 2010-4-7 08:58
我自己是老板时,感觉做营销高管挺好.自己是营销高管时,感觉做老板挺好.身价其实是团队与环境综合的智慧,抬高了自己.
回复 谢锡宙 2010-4-7 09:01
分析很好!学习!
回复 牛文澍 2010-4-7 10:24
营销高管要学会掂量自己的分量,别漫天要价,也不能自贬身价。赔本的买卖不做,一棒子把人打死的买卖也不干。掂量不准就会自毁前程。
回复 陆东华 2010-4-7 11:35
学习
回复 陆东华 2010-4-7 11:37
境界啊 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 往往也是在我们不经意间 穿越而过 等我们停下 细细体味 却发现我们越来越远
回复 金焕民 2010-4-8 16:00
这个结论很新颖,我真没有这么想过。值得就此写篇文章:营销高管的潜力是基于企业营销综合实力。企业体系越健全,企业实力越强,越衩放大,反之则会弱化。
回复 王贵华 2010-5-14 22:37
“境界” 站在不同角度 不同事物 不同的人 可以自定义一个标准。按照历程和计划向它靠近。就像毛泽东将抗日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进攻。邓小平将中国现代化分为3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解决温饱,第二步是实现小康,第三步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有达到目标的指望,追求境界的激情。
虽然我们距离“境界”还很遥远,但我们有追求它的激情,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
回复 李延卿 2010-9-20 07:51
内外因都很关键。。。
回复 过联超 2010-9-28 11:33
值得学习和思考,只有思考才能达到境界!!
回复 快蚁爬树 2011-6-2 07:51
拜读,学习
回复 张卢飞 2011-8-7 20:49
一个高管的巨大成功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占据最多资源的赢家!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19 19:55 , Processed in 0.0326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