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深度分销,中国渠道有多深?

2012-5-14 14:30| 查看: 173963| 评论: 0|原作者: 刘春雄

摘要: 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最终折戟沉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对中国通路的特殊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同样,要想理解深度分销,必须首先弄清楚中国通路的本质特征和渠道下沉的背景和机理。
深度分销与市场重心下沉是一脉相承的,甚至可以说,深度分销就是渠道下沉的终极结果。
中国企业的市场重心下沉,肇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由于这场危机,中国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即从短缺性市场到过剩性市场。对此,中国企业的第一反应是本能的反应——降价, 第二反应则是——市场重心下沉。
市场重心下沉的轨迹是:省代——市代——县代。这一过程也被称之为渠道扁平化。在快消品行业这一趋势明显,1998年开始第一轮下沉;2001年后开始第二轮下沉。
市场下沉的效果是企业的渠道渗透力大大加强,结果是销售快速增长。研究显示:市场重心每下沉一次,大约能够带动一个企业销量连续3年增长20%左右。如果其他营销工作做得好,销量增长的幅度更大和周期更长。所以,本土营销人对通路的关注度远超其他营销要素。
中心城市的通路较短,随着KA的崛起,中心城市的营销逐步转向终端销售——KA营销,通路销售与终端销售开始分野。
当市场重心下沉到以“县代”为主流的时候,渠道下沉基本完成。少数企业尝试过做乡级代理(简称“乡代”),但不成功。可以说,“县代”是市场重心下沉的终点。
以快消品行业为例,截至2005年,该行业基本已经实现了以县代为主的销售渠道,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不少企业发现,当渠道下沉到“县代”时,企业发现通路和渗透力仍然不足。此时,渠道格局是:县代—乡镇二批—村组终端。
因为乡镇二批的存在,通路变成了“阻路”。乡镇二批素有“名牌杀手”的称号。跨国公司之所以受阻于通路,就是无法逾越乡镇二批这道关。正因为乡镇二批的存在,中国的通路市场与终端市场是两个相互分割的市场。城市KA的一体化与通路的诸侯割据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KA逐步成为城市主角的时候,城市通路照样存在。即使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小店仍然很活跃。这就是中国市场的特点,多样化的商业形式并存不悖,领先与落后共存。城市通路照样存在二批现象,二批同样是市场渗透的阻力。
从营销模式角度讲,一批做品牌,以量取胜,赚的是“返利”;终端做商圈,以稳定的客户赚取高额毛利;二批做品类,缺乏赢利模式。什么产品畅销,就以低价倾销,把畅销产品当做“带货”产品,直至把畅销产品做得无利可图为止,然后抛弃掉。
正是中国营销的上述环境,逼着厂家或一批做深度分销。深度分销的本意是绕过二批,直达终端,让通路真正畅通。
渠道下沉之初,因为“县代”的分销能力有限,所以,厂家派人派车协助“县代”做深度分销。渠道下沉后期,“县代”滋生出分销能力后,一批成为深度分销的主力。
据笔者了解,深度分销大约是2002年~2003年首次被提出来的(《销售与市场》刊登系列化文章大约是2003年),恰好衔接了市场重心下沉的后续工作,所以是一脉相承的。
深度分销已经大约做10年了,有些行业早已经做透了,比如快消品行业,有的经销商已经在县级市场设立了分公司,直接做到每个村级零售店。
深度分销的做法已经快到极致了,对销售的增长的带动作用已经非常有限。但是,深度分销的代价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后续手段,销售增长难以为继。
深度分销之后怎么办?期待这一问早日被中国营销界破解。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刘春雄)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19 12:16 , Processed in 0.0342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