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有一种速度,叫急功近利

2012-5-9 15:27| 查看: 194046| 评论: 0|原作者: 金焕民

摘要: “速度冲击规模”,曾几何时,这是中国式营销的经典思维。面对块头巨大的跨国公司,弱小的中国企业必须保持足够快的增长速度,才能获得生存权和挑战权。几乎无一例外,在完全竞争行业环境中脱颖而出的中国企业,都证明了这种思维的有效性。由于成功的案例过于显赫,也由 ...
“速度冲击规模”,曾几何时,这是中国式营销的经典思维。面对块头巨大的跨国公司,弱小的中国企业必须保持足够快的增长速度,才能获得生存权和挑战权。
几乎无一例外,在完全竞争行业环境中脱颖而出的中国企业,都证明了这种思维的有效性。由于成功的案例过于显赫,也由于这种思维在那个时期相对正确,人们整体忽略另外一个现实:坐火箭上来的企业像螃蟹一样,一红就死;那些没死的,一领先就平庸。生物学认为,只要是快速繁衍的,都是低等生命。
美国几乎是一个与生俱来的创造奇迹的国度。硅谷奇迹,很快演变为科技泡沫;华尔街奇迹,也很快演变为金融泡沫,而且顺带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的商业奇迹,产生了影响全球的商业理念、商业模式,甚至生活方式,但除了军火,今天几乎没有什么让全球竞争者望而生畏的产品。曾经的电子王国、汽车王国桂冠,都旁落他人。
贪婪、急功近利岂止是华尔街金融家的特征?那已经成为美国的整体特征。美国的风险投资家追求速度,觉得如果企业增长速度或者投资回报率达不到20%到30%,就没什么投资价值。他们投资的结果是什么呢?企业进行更多的冒险而不是集中精力服务于目标顾客。钱直接生钱远比通过商品挣钱来得容易。
不管读者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想让美国企业专注于商品和顾客,发展制造业,比让它尊重别国主权更为不易。所以,我们见证了摩托罗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IBM的衰落。
难道可口可乐、耐克、阿迪达斯不够优秀吗?是的,很优秀。不过,难道你还认为它们是美国的制造业吗?难道苹果手机不是商业奇迹吗?但商业上的成功并不代表它能够成为永恒的经典。它迅速成为“街机”——满大街的人都使用它,从营销上说,未必符合基本准则。
日本产品曾经是名声很差的“东洋造”。质量立国之后,产品声誉迅速提升,并且随后创造了经济上的“日本奇迹”。电子王国的桂冠得而复失,让位给韩国就不说了。蒸蒸日上的汽车行业悄无声息地被德国同行泰山压顶。
德国人根深蒂固的实业观念造就了德国企业超强的制造能力。汽车制造业是德国高附加值制造的典范。无论是奥迪、奔驰,还是宝马、保时捷,一台德国车的价格都要比普通车高出5到10倍。德国企业对于产品的精益求精源于一种独特的商业文化,即努力创造持久永恒产品的手工业文化。
美国代表的是一种寻求短期利润和个人财富的商人文化,很不幸运,日本秉承了这种文化。虽然日本企业对产品也精益求精,但由于急功近利,它们缺乏那种追求高附加值的韧性。因此,无法打造出高贵的产品。它们打败美国汽车制造商,成就了“大众化精品”,却让泰山压顶的德国汽车在高档领域纵横驰骋。
个别企业的崛起,依靠的是一种智慧。一个国家经济的崛起,依赖的是一种意志和精神。在全球经济大发展、高速增长不再是发达国家专利的前提下,对产品的执著是经济持续繁荣最坚实的基础。
人太聪明了,比如美国,自然能够迅速获取巨额财富。但当财富来得太容易的时候,培养出来的是另外一种习性,这种习性的本质就是浮躁。苹果手机其实就是一种快时尚。对许多竞争对手来说,并没有太高的竞争壁垒。所有不是日积月累形成的竞争优势都是无法持久的。我很欣赏创维“彻底的产品主义”,中国企业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
不可否认,正像“速度冲击规模”曾经是中国企业制胜的法宝,“创造性模仿”也是。但创造性模仿只能解决差距,无法建立竞争优势,尤其是无法建立超一流竞争优势。
今天,由于外贸无法为中国企业提供广阔的国际市场,内需也不够强劲,使得中国企业整体陷入低迷状态。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深层次原因却是中国企业创新乏力。在主流产品生命周期进入衰退期、行业面临创新性演进压力的时候,我们无力推动行业演进,无力推动产品创新。于是,一个又一个行业进入竞争僵局。而在那些成熟的市场上,由于产品不够过硬,品牌企业又面临着质量大考,品牌声誉不增反降。
我们要开始去适应低增长。一方面稳定的增长积累起来的就是高速度,另一方面,低增长更适合培育企业的能力——在市场调整增长的环境中,谁有耐心系统并且艰难地提升企业能力?中国市场曾经给中国企业这么一个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市场就有什么样的企业。那时只需要一门心思做市场几乎就万事大吉了。今天,我们到了“有什么样的企业才有什么样市场”的阶段,我们得有耐心回过头来“补课”,补一补企业综合能力建设的“课”。
环境变了,一切都得随之改变。我们需要反思曾经的成功和曾经的成功经验。否定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固步自封则意味着落后。
我们没有继续浮躁的本钱。
编辑:王玉spellingqiu@163.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金焕民)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0 16:23 , Processed in 0.0348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