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继续模仿还是创新

2012-3-2 14:24| 查看: 427185| 评论: 1|原作者: 谢锡宙

摘要: 经过多年的积累之后,中国企业迎来了品牌发展的机遇期。模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中国企业应该继续稳扎稳打地模仿,还是抓住机遇向自主创新跨越?

新闻舆论界对马化腾“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的主张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指责,而对苹果智能手机iPhone4预估销售1亿部的佳绩则大加赞扬。然而,无论是模仿式创新的中国腾讯公司,还是自主创新的美国苹果公司,都殊途同归成为行业领头羊。
这种奇特的矛盾现象,正如中国产品和企业,在世人的鄙视与嘲讽中却将中国推上了世界经济“老二”的交椅。中国经济的颠覆式成功皆由中国式模仿创新的成功所驱动。那么模仿式创新之后,是继续模仿,还是创新?你该如何站队?

模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腾飞的模式证明,“引进、模仿、模仿式创新、自主创新”是发展中国家进步的阶梯和成功捷径。19世纪末,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依靠模仿英国的先进经验晋升为全球第一经济体;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对美国经济体制的模仿,对日欧先进技术的模仿,终于使自己登上世界经济老二的宝座;世界第三经济体日本,战后凭借对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模仿,也创造了经济奇迹。
日本汽车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模仿”美国公司精简设计以减少成本,经过二三十年的模仿和创新最终超越了美国,又成了美国模仿的对象。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与日本又进入了取长补短的相互“模仿”时期。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不从模仿开始,往往是难以创新的,模仿是前提和基础,而创新则是一种提高及升华。模仿式创新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更能规避企业研发的大量投入与风险。更何况模仿者、模仿式创新者、自主创新者的位置并非一成不变,其角色会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及内部能力强弱的转化而变化。
因此,模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中国式模仿创新脉络

从中国经济与企业发展历程看,创新是沿着这样的脉络演进的:学习(入行,纯山寨阶段)—— 吸收(生存,半山寨半创新阶段)——消化(发展,模仿式创新阶段)——超越(领航,自主创新阶段)。
学习。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由于发展时间短、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巨大。在引进或与外资合作方面,在自主创新方面,中国企业只能采取学习的态度,先入行、融入行业圈子是重中之重,只有融入行业才能掌握其技术特点、商业模式、发展趋势,才有条件与资格进行竞争。其中,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纯山寨模仿。如中国汽车行业 “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是为了学习国外汽车业,实属纯山寨式模仿。
吸收。企业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要面面俱到地学习,而是要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吸收。这是因为,外国的先进经验是在其特定的企业经营环境中形成的,有其制约条件,而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与之有较大的差距甚至本质区别。这种选择性的吸收能使企业在短期内立稳脚跟,继续生存,基本的竞争手段大部分进行模仿,少部分自行研发,试图为将来的创新打基础。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要利用其品牌价值和优势,但更重要的是吸收沃尔沃高端的技术,以实现吉利汽车从低端向高端升级的战略目标。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谢锡宙)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下一页

酷毙
3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陈春耀 2012-3-7 17:13
对企业创新有启迪意义,值得一读。

查看全部评论(1)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4 05:26 , Processed in 0.0330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