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饮料如何混搭好网游?

2011-12-27 15:29| 查看: 200582| 评论: 0|原作者: 吕谏

摘要: 中国目前拥有近20万家网吧,上亿消费者,未来的消费潜力到底有多大,回报有多可观,各大饮料厂商自然是心知肚明……

饮料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红海”。网游自身的魅力和其顺应发展、吸引年轻一代等特点,使其成为饮料企业营销必然的平台随着市场需求再次升级,企业的营销也随之掀起新一轮的变革,跨业整合营销时代随之到来。

这种跨业整合,不是用资本去买进或收购“跨业资源”,而是在跨业 “置换”和“共享”中,让双方以直接的资源与资源的“物物交易”方式对接,实现各自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达到品牌提升的互补。

在这种交易中,双方并没有付出多大的代价,只是简单地将自己的资源和对方进行了一些重组整合,或将对方所看重、自己又闲置的资源进行了一些深度挖掘,就将游戏和饮料两个在销售过程中完全不搭界的产品整合在了一起,从而让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获得一种全新的、“立体式”的游戏体验。

跨业整合,可以轻松地让消费者在这种“一站式”购买中得到了“便利”,让整合的多方参与者实现了“商业大同”所倡导的“共赢”,从而对品牌提升产生互补。

目标消费群一致

如果跨业的几个伙伴间拥有共同的目标市场,就会有跨业营销的可能,即通过整合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形成“一揽子的需求解决方案”来满足共同的目标人群。

比如,韩国的厂商经过调查后发现:在糖果和饮料包装上使用动漫游戏人物的形象,可以获得良好的产品代言效应,因为这些动漫人物在儿童和年轻人中很有人气,它们能带动产品的销售;与此同时,孩子们在购买这些产品的时候还为游戏作了宣传。可以说,二者达到了相互促进的效果。

因此,各行业在考虑跨业合作时,应充分考虑共有的目标市场具有多大的一致性,然后再考虑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向他们靠近,并且进一步考虑合适的整合手法,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利益价值。

品牌目标定位一致

如果企业凭借一己之力难以催动一个新生的市场,或者自己催熟的成本会很大,企业可以找到一些跨业的伙伴来共同开发。

可口可乐向来就不乏跨业营销的案例,其中历史最久的可能要算可口可乐和麦当劳的合作了。这种合作关系可以追溯到麦当劳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之时。类似的例子还有可口可乐与迪斯尼的合作、与“最终幻想”游戏的合作、与柯达进行的“巨星联手、精彩连环送”活动、与美国暴雪娱乐公司及第九城市联合进行的“要爽由自己,冰火暴风城”活动等等。可口可乐进行如此频繁的联合营销活动,可见其魅力所在。通过这些跨业营销活动,相似的消费人群产品定位、特征和联想都达到了一致,可口可乐不仅利用了合作者的资源为其扩大销量,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传播,强化了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记忆,使可口可乐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让优势资源更为强势,强势至竞争者不可超越,在实际中并不容易做到。因为现实中的很多外置资源都是可交易的,谁的出价更高,谁就可以获得资源的独家处置权。这样,企业与外界资源的嫁接事实上风险很大,因为后续竞争者很容易模仿和复制,甚至直接挖墙脚。

但跨业营销就不同,跨业间的深度合作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挤占区域内可利用的稀缺资源,让竞争者只能望洋兴叹。比如可口可乐和美国暴雪娱乐公司的合作,可口可乐当时几乎将网游方面的饮料全部包揽了,根本就没有给其他竞争者留下任何可操作的空间。

品牌档次对称一致

品牌的“门当户对”是一个显性的合作原则。一个市场的领导品牌不会跟一个市场的末位品牌牵手,一个品牌核心利益强悍的不可能与一个品牌核心利益纤弱的联袂。品牌之间的跨业整合就像是相亲,双方不仅要“合眼缘”,还要能“心心相印”。比如我们看到的合作比较成功的网易和美国暴雪娱乐,双方都是各自行业里的佼佼者;再如可口可乐和麦当劳,一个快餐大佬,一个可乐巨头,在品牌含金量上也都是一个量级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吕谏)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下一页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3 19:33 , Processed in 0.0333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