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谁在错玩终端

2011-12-21 14:40| 查看: 342102| 评论: 2|原作者: 杨江涛

摘要: 终端平台化鉴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是“看到才买”,而并非“想到才去买”。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拥向终端、发力终端,终端开始变得拥挤不堪。媒体是有限资源,所以媒体是有标价的;终端也是有限资源,所以终端最终也会根据拥挤程度,抬高自己的价格。最后终端的投入效用就 ...
终端平台化
鉴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是“看到才买”,而并非“想到才去买”。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拥向终端、发力终端,终端开始变得拥挤不堪。媒体是有限资源,所以媒体是有标价的;终端也是有限资源,所以终端最终也会根据拥挤程度,抬高自己的价格。
最后终端的投入效用就显得没有那么高了。当你投入终端一块钱可以换回十块钱的销售是值得的,当你投入一块钱换回的是两块钱的销售收入时,你就会发觉终端尽管有效,但成本太高。
较高的终端费用还不算什么,只要你肯花钱还可以办到。但现代终端似乎也不全看钱的面子,而是更注重你商品的销量:如果你的商品热销、有利润,那终端管理者自然愿意把你的商品摆在抢眼的位置,他们明白自己获利的方式是毛利率与货品流转率的乘积,而你那点进场费、保证金只是获取了眼下的利益,无法保证卖场形成自身的竞争力——它将因此无法应对来自周边对手和看不见的电商的压力。
给商品业绩面子,不给钱面子,这类卖场正在不断增多。他们定期对卖场内商家或商品进行销售排名,如果你的排名靠后,他们就毫不留情地让你下架,或赶你出场,因为他们害怕你这个“拖后腿者”影响他们的步伐。
要想在这个平台上生存下来,你就得不遗余力地跑步前进。而终端为了保持自己的活力,必定对自己平台进行更开放的改进,设定各种激励措施促使其平台内的商家赛跑。
促销式终端思维已经无路可走!
以往的商家对终端推广的理解停留在“促销层面”,这是对终端资源的浪费。
在这种思考模式里,商家往往理解为“我砸多少钱,换回多少回报”。而当终端成本提高时,这种思考模式就遭遇了挑战,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价值越来越小,而且终端销售变成了推一步走一步的低效率营销手段。
这种情景很像当初商家投广告——砸一轮广告,卖一轮商品,一旦广告停下来,商品就滞销。如果说砸广告还能获取一定的知名度、帮助品牌累加效果的话,那终端推广多数已经变调成了促销,其结果反而降低了自己品牌的身段。这种“促销”式的终端推广,其盈利能力越来越低。而且,许多商家都在抱怨,招数都出尽了!
现代的终端门槛跟媒体门槛一样,都需要一定量的投入,赚钱不赚钱不保证,但投入是少不了的,这样让很多商家犹豫不决,不敢轻易进场。
现代终端已经不能再理解成“渠道费用”了,而是检验你的商品概念以及商业模式的拉练场。你不能永远用推销的推力来促进你的销量,因为推力来源于财力与人力,这些都是有固定成本的。
例如,H&M已经不再依靠售货员的推销达成销售,而是通过周期更短的款式更新、更平价的价格,吸引顾客增加逛店的次数。顾客逛店频次越高,其销售额就越高,从而可以维持H&M在一线商圈的铺租成本,并同时带旺了其所驻商场的人气。
这是新商业模式更新,根本不需要投入更多的终端成本,相比之下,他们宁可把钱运用到消费趋势的研究上和款式的更新效率上。
现代终端更多的是为像H&M和ZARA这样创新型的商家提供平台服务,而传统商家要想在这样的平台存活,只能砸钱。但是新型的平台一旦找到更进步的商家,他们就投向“新欢”,从而会残酷地割舍“旧爱”。
商家在寻找合适的终端,其实终端也在寻找自己最中意的商家。找到那些优秀的商家,一方面可以从其上升过程中获得更多利润(很多终端采取从商家销售额抽利的盈利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带旺卖场人气。所以终端跟商家都在相互寻找。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价格较贵的婴幼产品,在对婴幼卖场走访时发现,铺货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难,相反,一家婴幼用品大卖场非常渴望代理我们的产品,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产品有概念、能卖货,而且利润率很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是商家求终端,而是终端求商家。
我们发现大多数婴幼用品店有一个普遍规律,就是显眼的位置全部留给几百元的奶粉类产品,几十元的产品都被放在次要甚至最次的位置。这个很容易理解,店主为了赢得高额利润,必须尽量卖贵的产品。所以他们听到贵的商品就兴奋也就不奇怪了。
终端在不断寻找他们期望的商品,而不是我们所想象中的给商家开出各种苛刻条件。只是商家的商品未必合乎他们的标准,他们才会显出一副刁难的样子。
在商家看来终端很残酷,但终端只是一个相对客观的平台,一个只认绩效、择优录取的评判系统。本质上终端也要靠旺销的商品来带动卖场的人气,甚至可以说,终端要靠强有力的商品或商家来撑场。
终端也在主动寻找可以和他们齐头并进的伙伴,只是你是否有条件成为他们的伙伴。
现代终端不应该成为促销的战场,而是商品创新和新商业模式的舞台,只有商品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才能在现代终端中靠自身的生命力存活下去。
(杨江涛:无形营销机构策略总监)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杨江涛)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6

雷人

鲜花

鸡蛋
2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李廷元 2012-1-8 01:30
不错,学习了
引用 彭彦杰 2012-1-6 22:10
写的不错,可是不够深刻。应该真正去一线实践

查看全部评论(2)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18 13:59 , Processed in 0.03718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