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初入职场的那些“坎儿”

2011-7-19 14:11| 查看: 353047| 评论: 3|原作者: Miss Darcy

摘要: 编者的话: 去年年底的时候,《大学生》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非名校生也有春天”。这篇文章被广泛转载,作者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对于已经迈入职场的新人来说,也许更应探究的是故事情节背后的一些东西:面对那些 ...

记得大学时外教给我们上课,她给出大家一个选择问句,要求同意的同学站在教室一边,不同意的站在教室另一边;接着她又给出第二个问题,依旧是同意的站这边,不同意的站那边。随着问题的增多,同学们开始向人数多的那一组流动,到最后一个问题时,同意的只剩下两个人了,其他人全站在不同意的那一组里。外教问了这两个人同意的原因,就结束了这场游戏。她说:“我只是想让你们知道,有时候坚持自己的选择,你会很孤独。”
我是最后剩下的那两个人中的一个,因此外教的那番话我印象格外深刻。进入职场以后,每每遇到一些坎儿,我都会问自己:这是不是我的选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对自己说要坚持,即便坚持着的姿态是孤独的,也还是要坚持。

第一道坎儿:不发薪水的工作,你做吗?
毕业后的第6天,我到公司报到。负责人事的王姐把我叫进小屋里,跟我谈待遇的事。数字是相当不高的,王姐说,她知道这个数字在这个城市可能生存都没法保障,但是公司给新人的安排就是这样。而且,她很坦诚地跟我说,公司经营有些困难,薪水已经有几个月没发了。
我当时听愣了,面试的时候没有人跟我说这些。那时我刚刚一个人拖着一个大箱子在陌生的城市安顿下,这样的消息对我来说就是噩耗,一点也不夸张。可我心想来都来了,还是拒了几家不喜欢的行业的offer之后来的,这家公司从事的是我喜欢的行业,那就做做看吧,权当拿劳动当学费了。
当时,这种状况我谁都没告诉。不跟同学说是觉得挺丢人的,不跟家里说是怕他们不让我继续做了,本来拒掉之前的工作机会他们就挺不高兴的。那几个月,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我跟妈妈要了3000块钱。打电话的时候特别难过,因为我在工作上没有遵循父母的意愿,却还要向父母开口,真的很不好受。挂了电话后,我写下了一篇日记,题目就是《我什么时候能给妈妈3000块钱?》。
即便是如此,我也没有动摇过继续做下去的念头。那时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要自己来承担它所带来的一切。

第二道坎儿:当海量工作涌来,你如何接招?
公司的状况持续低迷,很多坚持了许久的老员工开始心不在焉。想来也是,他们不像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的人要结婚,有的人要还房贷,有的人要养小孩,纵使跟公司感情再深,也不能无视现实生活的压力。我们部门和我一样做文案的小姑娘,比我早来一年,以去男朋友所在的城市为由离开了;她走后没多长时间,另一个文案哥哥因为要攒钱结婚,也辞了职跑去外省做销售了。
这样一来,公司就只剩下我自己一个文案。公司这样的状况,也没办法招新人,因此所有项目的文案都要我经手,最多的时候,我手上同时跑着6个项目。当时我还是很积极的,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处理扑面而来的海量工作。当我勇敢地迈出脚步准备接招的时候,反倒发现那些任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完成,参照以前同事做过的类似的案子,我都能“照葫芦画瓢”做个大差不差。因为很多项目之前从来没接触过,做起来觉得特别新鲜,也不会感到有多么辛苦。
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熟悉了多种类型项目的运作流程。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算是我的一个成长小高峰。

第三道坎儿:诱惑和机会,你分得清吗?
渐渐地,“出走”的同事越来越多,他们都觅得了好差事,按时发薪水不说,待遇也都见涨。出走的人多了,我也会被他们怂恿,记得当时好几个人问我:“要不要来做地产文案?我来推荐你。”
说一点也不动心,那是假的。毕竟,答应了生存问题马上就能解决。可是静下来时,我就会问自己:从事地产文案,意味着以后接触的行业只局限在房地产,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营销就不沾边了,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思来想去,还是没有答应。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说,要“以终为始”,当你心里清楚最终的走向时,就能褪去一些“机会”的外衣,分清它到底是长久的机会还是短暂的诱惑。
尽管如此,在公司最动荡的时候,我其实也常常上招聘网站。有一个外企公关专员的职位我收藏了很久,只是在迟疑中一直没有点击“发送简历”的按扭,一直到那个职位被撤下。后来机缘巧合,我竟然跟那家外企的公关经理在工作上有了接触,从他口中得知,这家500强企业进入中国以后本土化一直没做好,正在裁员。我有点庆幸当时没有去,想来如果当初真的去了,没准儿就在他手下干活,而这会儿我却一本正经地和他谈事。没过几个月,他也跳槽了,还差一点成了我的同事。不得不说,很多时候生活本身就是故事。

第四道坎儿:没有导师,你怎么办?
半年多以后,我被调入外地的项目组,进驻到企业里。有的同事说我有这样的机会很幸运,这个说法我很赞成,但其实这和自己的坚持也不无关系。当人手捉襟见肘时,机会落到每个人身上的概率就变大了。这时公司的景况也在好转,在工作的第9个月,我第一次领到了按时发的薪水。人真的很奇怪,当长时间拿不到按时发的薪水时,能按时领到薪水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竟然也让我觉得特别感恩。
以前在本部,我的领导是创作中心总监,和我一样他也是文字工作者,因此对我手头具体的工作都能予以指导与帮助。来到驻外项目组以后,我的领导是公司的设计总监,在专业上重合度不高。一开始的时候,因为缺乏导师指导我还很困扰,后来我发现,新总监除了是位设计达人,对客户需求的捕捉也很厉害,他常常从会议和饭局等场合捕捉到客户的需要,然后把这种需要转化成项目组的工作,最后出来的成果,客户和老板都很满意。这种对客户需求的把握,他常常会对我们说起,我也抱着主动学习的态度去吸收,不知不觉也练成了一定的敏锐度。有了这种敏锐,加上平时涉猎较多,我逐渐能与客户在同一个频道上交流,因此总监将我转岗成客户专员。
在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导师是无处不在的。我跟客户聊个天,都能跟他学到讲话的技巧。用客户的话说:在工作环境这个“场”中,营养是无处不在的,关键看你愿意不愿意去吸收。

第五道坎儿:“额外”的活儿,你干不干?
在客户这儿站稳脚跟,是通过几件“额外”的工作。
有一回记者来采访客户总经理,我被叫去旁听。听的过程中,我发现总经理回答问题的时候条理很清晰,说的都是对行业很有洞察的一些见解。我很仔细地听了记者与总经理的对话,把整场对话做了简单的记录。事后,客户的市场部部长问我,记者和总经理都说了些什么。我一时半会儿也没抓到整场对话的核心,简单和他讲了几句,觉得自己没有阐述好,于是晚上就开始着手整理整场访谈的内容,一直整理到夜里一点多。
第二天,我把整理好的文字发给了客户的市场部部长和总经理,受到了他们的好评。我的初衷,是让市场部部长对访谈内容有所了解,没想到总经理却从中发现了我对他观点的整理能力。他打电话给我的老板,表扬了我,还让我以后参加公司的中层会议。老板也因此给我提高了待遇。
就这么一件额外的小事,不经意间让我取得了客户的认同与信任。我因此觉得,工作其实也没有份内与额外之分,能为客户带来价值的,都可以去做。

记得前年发不下工资的时候,我填过一张100元的借款单,蹦蹦跳跳地跑去找领导签字。他看了看单子上的数字,很惊愕地看着我说:“怎么就借这么少?!”我一下子觉得自己特可怜,眼泪就涌了上来,可是他说那话之前,我并没有什么感觉。其实,在遇到那些“坎儿”的时候,我自己并没太把它们当成“坎儿”,反倒在别人看来那是一种承担。在工作两周年倒计时的日子,我很感恩那些在工作中遇到的“坎儿”,是它们让我完成了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过渡。
当你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时,只要多坚持一点点,就会比别人走远一点点。我就这么一点点又一点点地,成长为了更好的自己。
(编辑:林木 cmez@sina.com
 
附:
非名校生也有春天:只要梦想在,哪里都花开
 
经过一年半工作的历练,如今写下自己的毕业院校的时候,我已不再像刚毕业时那样忐忑,也渐渐明白,只有完完整整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信。我想我是一部分毕业生的代表:我们没上名校,没在北上广上学,毕业也没有奔赴北上广,但是我们依然在其他地方安静地努力着,依然追求自己的梦想,依然坚守自己的幸福。

一本连环画换来的Offer  
为了弥补自己的学历,大三时,我开始准备考北大的对外汉语研究生。有近一年的时间,我每天都从北校区的英语系跑去南校区的中文系旁听。我翘了自己的一些课,不能翘的就去说服我的老师,感激他们都体谅我。
有一天,我上完中文系的课,又急忙赶回英文系继续上专业课。在路上我突然想,像我这样不谙世事的孩子,现在进入社会已经比较危险了,如果继续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读3年研究生,再进入社会工作,还是很危险。23岁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傻还可以原谅,等26岁成“奔三”的女人了,如果还傻一定会让人笑话。
想到这儿,我就没去上课,跑到图书馆,用商务课上老师教的SWOT把自己的状况分析了一下,最后的结论是:我应该工作。
决定了以后,我就开始频繁参加招聘会。我会干两件事:英文和写作。我简历投得很有针对性,拿到的offer除了贸易公司就是媒体,一投一个准,可是我一直在纠结,总觉得单纯的商务或单纯的媒介都不是我的志向。刚好那时在看李欣频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我又想到自己每每翻看商业杂志上的营销案例都内心沸腾,于是就把目光投向了广告公司。我没有闯荡4A广告公司的豪情,就把目标定在了广告环境相对好一点的A城。
考虑到应聘的是创意行业,我没有写一成不变的简历,而是把自己的经历画成了一本连环画。我知道寄给HR可能直接就被忽略了,于是我从网上搜索了A城所有有名的广告公司,查到了每一家的经理的名字,列了个清单,把连环画挨家寄了过去。为了增加连环画被翻看的机率,我没有用信封装,而是把薄薄的小册子装进了箱子里。
最终,我被一家营销咨询公司录用了,他们看中了我制作连环画的创意和故意拿箱子装画的用心。公司的要求是有6个月的实习期,这期间每月只有600块的实习薪水,各方面待遇都比我应聘成功的贸易公司低好几级,但我还是去了,因为这是我想做的事。
我匆匆租了房子,十几坪,三个人住,偶尔有蟑螂出没。最开始的时候,也曾一边发着高烧,一边看着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住第5年》哭泣。奇怪的是,周末躺在这个小破房子里看书,听着外面树叶沙沙的声音,竟然也会觉得很美好。

九个月等到的转机
那时公司正处在非常动荡的时期,什么程度呢?拖欠好几个月的薪水。我7月开始工作,拿到第一次薪水是在10月。我很不好意思地和家里要了点钱,同时因为生活所迫,又重新开始兼职给杂志写稿。写稿要过好几个月才能拿到稿费,有时我实在撑不下去了,就和公司预支一点薪水,说是预支,其实是要自己应该发却没发的钱。
面对公司这种状况,好多同事都陆续离开了。到了11月,公司就只剩下我一个文案了,因此所有的案子都经过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职场新人干的比拿的多,但是资深以后能否拿的比干的多,就看新人期的磨练了。”这句话一直被我当作实习期的准则,我不为薪水廉价就付出廉价的劳动,因为那样最终吃亏的只有自己。
我的工作获得了上司的认可,提前转正了,薪水不高,1000多一点,还不能按时发。我跟自己说我是来学东西的,只要能过下去就要坚持。转正后我换了个房子,还是合租,房租虽然只比原来多了一点,但居住条件改善了一大截。冬天的时候我还和朋友一起去看了陈升的演唱会,亲眼见了这个“奶茶”爱的男人,感觉很激动也很美好。我们是让认识保安的“黄牛”从后门带进去的,两个人一共才花了150块。
转过年来,老板问我要不要去一个外地的项目,在B城,远不如公司所在的沿海城市繁华,但那是公司最好的项目,客户是个行业冠军。我想进驻在客户的企业里能学不少东西,就答应了。薪水升到2000,不过不用租房子了,我和同事们一起住在一个大公寓里,我住一个带独立卫浴的房间,很开心。这会儿,工资也开始能按时发了,生活开始顺遂起来。

一年半后的华丽转身 
我在这个驻外项目部里任文案兼AE,由于跟项目组其他同事在职能上几乎没有重叠,我陷入了“无导师状态”。手足无措了一阵子后,我找一个周末把目前的工作状况画了一张思维导图,把职责和能够利用的资源列出来,豁然开朗,发现人人都可以成为我的导师:我的领导是设计总监,他在创意层面的经验我能够贯通到文字里;客户方的销售部长与市场部长都是我学习营销的对象;而怎么做AE则是向客户的总经理学习,留意他跟上下级沟通的技巧,反过来应用到与他本人的沟通中。
锁定学习的目标后,无论与他们一起共事,还是在看似随意的饭局上,只要留心,都可以从中学到东西,然后应用到工作中来。我在这里工作做得不错,客户关系也维护得很好,受到客户公司总经理很高的认可,常跟我的老板表扬我,于是老板把我的薪水涨到了3000,还奖励了我一部android手机。
一次,央视的媒介代理公司来客户这里提案,提到2011年央视的黄金广告资源会有大幅提价。客户公司作为2010年某资源的独家冠名商,在2011年央视公开招标前有优先选择权,资源的价格将取决于与央视广告部的谈判。提案结束后,我在网上搜索了谈判对象的背景资料,并对其公开发言的主要观点做了整理,提交给了客户。客户的谈判很成功,省下了近千万的媒介投放费用,客户十分高兴,我的老板也是。于是我和老板谈了谈,薪水涨到4500,老板还升我为项目副总监。可是我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很远,心里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小AE。

从600到4500,不到一年半,虽然可能跟名校生的起薪都没法比,但我很知足,我有的是我应得的,我没有的是我努力不够。一年半,我从一个傻乎乎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客户市场部员工想说服总经理时,都会让我出面去沟通的人,当我知道自己在他们眼中有这样的能力时,十分惊奇。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半我学了好多好多东西,对营销有了更深更广的理解,也越发看到自己的欠缺,越发渴望成长。
我还实现了好多小梦想:带着爸爸妈妈去做了全面的体检;开始练瑜伽;自己用WORDPRESS程序搭建了独立博客;买了心仪好多年的MOLESKINE本子(工作一周年给自己的礼物),订了年底去广州旅行的机票......
我不知道自己最终将走到哪里,但我毫不怀疑正朝那个方向走去,因为面对每个选择时,我都听从了自己的内心。我的短期计划是在工作中学习营销的方方面面,努力培养自己的营销感觉,3年后去英国念市场营销专业——我越来越觉得它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我想跟那些和我背景差不多的人说,世界不是只有500强,精英之路也不是每一步都要在有名的学校和公司里度过。我相信只要梦想在,哪里都花开。(注:有部分删节)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Miss Darcy)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

酷毙
3

雷人
2

鲜花

鸡蛋
2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白依锐 2012-4-24 20:46
好。
引用 八〇末许嘉 2012-4-9 11:37
很棒的分享~~
引用 金戈他爸 2011-7-31 16:58
分享下!!!

查看全部评论(3)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3-29 22:00 , Processed in 0.0352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