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为什么微信卖货的转化率,比淘宝高几十倍?

2016-8-2 10:06| 查看: 270105| 评论: 0|原作者: 李靖

摘要: 同样的高端有设计感的杯子,推送给同样的粉丝,一个用淘宝平台,一个直接用微信嵌入的电商平台,结果天差地别


主动搜索vs被动搜索

      如果在淘宝、京东购物,此时你的心理状态经常是:我要买东西——比如要看看有没有好看的衣服,或者买一箱牛奶存放到冰箱。
      “主动搜寻”的心理,让你会对产品信息更加敏感,对无关信息不感冒。
      所以在交易型电商中,各种新奇、未知的产品,其实并不好卖。
      比如你想挑一款面霜,会在大量的面霜相关的商品中进行比较,对面霜相关的信息非常敏感。而如果此时偶尔看到有个叫作“面部喷剂”的新型产品,你可能压根不会关心(因为你正在找面霜),即使它也可以帮助你改善和保养皮肤。
      而在内容电商环境中,你本身正在专心看网红的直播或者某个自媒体的内容,突然看到有个产品信息(比如讲健康的播主,教你如何保养面部),此时,你处于“被动接受”的心理,就更容易接受一种新型的护理面部的方式(比如XX面部喷剂)。

总结
      内容型电商比交易型电商更适合销售新奇产品。

对渠道商业属性的感知

       在京东、天猫等交易型电商购物时,消费者对商家往往有着明确的感知——它打广告是要赚钱的,所以自然提高了对信息的警惕性和怀疑度。
       这时候,消费者会对商品的缺点更加关注,更容易选择没有缺点、没有风险的产品。
       总之,就是“挑刺心理”。
       而在看内容的时候(比如自媒体内容或者半糖、调调这种独立导购帖),消费者的心态并不是“我要筛选谁会骗我”,而是专注看内容——“哇,这个段子太搞笑了,哈哈哈!”“哦,原来男生春装需要一个blazer!”
      这时候,消费者会对商品的优点更加关注,更容易选择有亮点、有独特属性的产品。
      总之,就是“找亮点心理”。
      这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有巨大的影响。
      比如,锤子手机属于有亮点也有缺陷的产品。
      如果是在京东等交易型电商,用户本来看了优点后很心动,但是一看到王自如的评价“锤子续航不行”,可能会立刻放弃购买。
      这也是淘宝、京东等平台上一句差评抵得上一千句好评的重要原因。
      而在内容型电商平台,用户认为自己并不是在购物而是在看直播看文章,防范心理、挑刺心理并没有被激活,更容易受到各种独特而打动人的优点的影响——“哇!锤子手机竟然是对称的,真不错!”
      再比如,华为P9使用了“徕卡双摄像头”,有独特价值,但在一些崇尚原产地的用户眼中,华为是“国货”,不是“进口货”,存在缺点。
      在京东、天猫上,很多用户直接一眼扫过去:国产的不靠谱,还是算了。其他所有的亮点都因为这个缺陷而变得没用。(这在营销上叫作“非补偿性评估”,缺点无法被优点弥补)
      而在内容平台上,用户并没有认为自己现在的任务是在购物,没有激活“挑刺心理”,更容易综合看待这个产品:P9是华为的,国产。咦?徕卡双摄,       这个特点不错,即使是国产也无所谓了,我觉得值得入手!(这在营销上叫作“补偿性评估”,产品的缺点可以被有点弥补)
      不光营销领域,只要和用户决策相关的领域,都是类似的道理,比如找对象。
      在相亲的时候,类似于“交易型电商”的状态,相亲者(比如某美女)头脑中装着求偶相关的决策任务,更容易激活挑刺心理,进入“非补偿性评估”,一个缺点杀掉一切——
      哦,你没有房啊,那不用谈了,谢谢。走的时候把咖啡钱付一下,我有事先撤了。
      这时候其他方面不论有多大的优点(比如比郑中基要帅、比乔布斯有才华、比亲爹还疼我)都很难弥补没房这个必要性缺点。
      所以,方方面面都60分的男人,远远比某方面40分,其他方面都99分的男人要容易通过筛选,因为这时候看最低分不看总分。
      而如果不在相亲的时候,比如某美女在跟对方公司的男性聊商业合作,就进入了类似“内容型电商”的状态,她头脑中没有装着“我要判断他是否适合结婚”的这个决策任务(因为此时正在谈公务),就没有防范心理,进入了“补偿性评估”——
      这个人真有才华,年纪轻轻就升任部门经理,虽然还没买房,但前途不可限量!
       这时候,优点缺点可以互补,房产不够,才华来凑;身高不够,颜值来凑……总分更高的男人,更容易赢得下一步发展的机会。

总结
      内容电商环境下,商品更加不会因为单一的缺陷(比如不是大品牌、不是进口货),就丧失被用户青睐的机会。消费者更加容易找亮点,看总分。

认知闭合需求

      先科普下什么是“认知闭合需求”。
      “认知闭合需求”作为近些年心理学的热点话题,是指:当人面对模糊性的问题时,给问题找一个明确答案的欲望。
      比如古人明明没有能力弄明白到底为什么下雨,相当于“为啥下雨”这个重要问题没有“闭合”,让人难受。
      为此,古人YY出一套“雷公电母+龙王”的理论来解释下雨的原因。虽然这毫无根据,但是满足了人的“认知闭合需求”,解决了疑问,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在高认知闭合需求状态下,我们会想要赶紧得到一个合理的能说服自己的答案,往往不愿意接受复杂信息、新观点或者任何的模糊性。
      这和我们的内容型电商VS交易型电商有什么关系呢?
      在交易型电商(甚至包括线下商场),我们认为自己来了就是要为了购物的,内心暗含着一个做消费决策的任务,存在较高的认知闭合需求——不断地寻找有助于我们迅速做决策购买的线索。
      比如,你想要选购一台电动车代步,登上了淘宝,看到除了常规电动车,还有这种:

      很大概率你看了会心动,但最终不会购买,还是去买了传统电动车。
      因为判断传统电动车是否适合你非常容易——大街上这么多人骑着呢,别人能用我就能用。
      可以让你的认知迅速“闭合”。
      而判断这个新型电动车就麻烦多了——
      “这么单薄会不会危险?如何判断安全性?我刷刷用户评论看看……百度一下评测视频……”
      “优势是能折叠,对我来说应用场景多不多?偶尔坐地铁可能用得上,这是比传统电动车的优势。那我坐地铁频率高吗……上个月坐了几次来着……”
      “续航20公里,那我算算这20公里对我来说够不够,家里到公司……我记得是4公里,再看看地图……万一有哪天我要出远门呢……”
       “车胎不是充气的,这会降低越野能力吗?打听打听……比充气的有什么优势……”
       如果你具有高度的认知闭合需求,需要尽快做个决定,那你很大概率不会选择这个产品——判断它是否适合你,太复杂了,就像古人理解天气一样复杂。
       而如果是在内容型平台,反正你悠闲地看一个叫作“城市新型交通方式”的直播视频(而不是内心暗含了一个做决策的任务),跟着视频优哉游哉地了解这个车,就能接受相对复杂的信息,从而最终购买产品。
      所以,内容型平台因为降低了“认知闭合需求”,从而让用户更容易接受复杂的决策信息,也让复杂的、让人不习惯的、难以比较的产品,能相对容易地卖出去。
      而在交易型电商平台,如果用户无法直接迅速对比,就不太可能购买你的产品。

结语
      内容电商,“决定用户选择”的因素,产生了哪些变化?
      因为用户更容易进行单独评估、更多地被动接受信息、更少地顾虑和找茬、更少的认知闭合需求,导致用户更加容易接受感性信息、高端产品、享乐产品、新奇产品、复杂产品和有缺陷但总体有亮点的产品。
      总之,锤子手机比起小米,在内容电商平台会比在交易型电商,更有利。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李靖)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0 07:56 , Processed in 0.0339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