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重大改革不能只靠建言

2013-10-12 14:24| 查看: 142726| 评论: 2|原作者: 郭特利

摘要: 西汉初年,大臣晁错向景帝分析时势,进言“削藩策”,导致七国诸侯以“清君侧”为名发兵内乱。自此七国之乱之后,“清君侧”就成了后世用来发动内乱或要求领导人撤换身边谗臣的口号(例如明朝的靖难之役)。 但事实上 ...

西汉初年,大臣晁错向景帝分析时势,进言“削藩策”,导致七国诸侯以“清君侧”为名发兵内乱。自此七国之乱之后,“清君侧”就成了后世用来发动内乱或要求领导人撤换身边谗臣的口号(例如明朝的靖难之役)。

但事实上,第一位被冠以“清君侧”的大臣晁错,非但不是谗臣小人,反而是西汉初年的大政治家,但他最后却被腰斩于市,甚至还被抄家,实属可惜。

晁错生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颍川人(今河南禹县),和贾谊是同一年出生,文帝时两人皆以切中时弊和主张改革闻名,同为当时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汉景帝在太子时期就赏识晁错的才能,即位后重用晁错,采纳其提出的削藩策,不意外地引起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七国之乱”,中央皇权受到挑战。

为对抗叛军,袁盎向景帝进言:斩晁错,赦免吴楚诸国,诸侯才会罢兵。景帝忌惮吴楚兵势强大,采纳袁盎之言,将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但吴楚等国并未退兵,最后还是靠了景帝的军事决心与名将周亚夫的领军平叛,才平定了七国之乱。

若单由政治人格来看,晁错的削藩策以国家的利害为主要出发点,而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害。以此论之,晁错要不是没能发现自身潜在的危机,要不就是把个人的利害置于其政治主张之后。以晁错的聪明才智,再加上历史记载晁错父亲曾力阻其削藩策来看,显然是后者。他奋不顾身坚持对国家有益的政治主张,导致后来的杀身之祸,由此论之,晁错令人尊敬。

晁错令人惋惜之处在于提出正确的主张,主张也付诸实现,但个人却被腰斩东市。我们或不敢有晁错奋不顾身的情操,但若遇上类似情况,如何自保?

个人以为,晁错伟大改革计划的最大疏忽,在于未把改革的执行管理权(例如平叛的兵权)争取到手,而只担任建言者的角色。

众所周知,削藩策要么不提出,一提出就势必会得罪七国诸侯。更深一层分析,削藩策如果成功,国家会长治久安,晁错会名垂青史;如果失败,后果则不堪设想,轻则朝野两败俱伤,重则甚至改朝换代。不论失败的轻重,晁错的性命恐都不保。

既然如此,何不干脆争取讨伐诸侯的兵权,与削藩策共存亡?

如果兵权在手,主张杀他的政敌与景帝应有所顾忌,或可避免被牺牲的命运;或可不至于发生政策被采纳、个人却被牺牲的悲剧。

如果改革已不可免,与其只是建言,不如全力投入,争取最大的胜算与生机!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郭特利)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3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涵泳 2013-10-18 10: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虑不至,腰斩于市。远虑者: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犹如闲庭信步,能对后世所要发生的变故有应对之法。当年,苏秦游说列国不至,后经悬梁之痛,精研各国详情,时势把握住各国国君之心理终于功成。不过有此魄力,眼光者也为大智之人。。。。。。。。。。。。。。
引用 蒋优胜 2013-10-14 22:35
重在行动

查看全部评论(2)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19 06:34 , Processed in 0.0344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