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从《赵氏孤儿案》看经典改编

2013-5-10 15:03| 查看: 98288| 评论: 0|原作者: 叶匡

摘要: 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赵氏孤儿》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戏剧,在戏剧人心目中的地位,不用我来赘述。有人称它为中国的《哈姆雷特》,各地方剧种对它的演绎版本也很多,伏尔秦曾将此剧改编为《中 ...

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赵氏孤儿》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戏剧,在戏剧人心目中的地位,不用我来赘述。有人称它为中国的《哈姆雷特》,各地方剧种对它的演绎版本也很多,伏尔秦曾将此剧改编为《中国孤儿》,王国维则认为此剧“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说的都是它作为经典的价值。相信只要改编得当,传达这出悲剧的文化价值,这一故事放在今天也极具现代性和震憾力。

应当说,改编《赵氏孤儿》,难度很大。《左传》和《史记》对这一史实的记述完全不同,无论怎样裁切史料,都可能引起争议。元代杂剧《赵氏孤儿》主要取材《史记》,但40多集的电视剧,肯定不能像五折的杂剧那样,处理成典型的类型剧。元杂剧的前半段,只有一个循环的戏剧动作:自杀。从公主自杀、韩厥自杀、到公孙杵臼自杀。赵氏孤儿既是正义的符号,也像死亡的接力棒。每个与婴儿相关的人,都通过自杀完成了对婴儿的拯救和自我形象的确立。程婴不仅献出了自己的孩子,他的忍辱偷生也是一种变相自杀。这死亡的一次次叠加,使这部悲剧的氛围异常恐怖。这种情境纯粹化的手法,就很难呈现在电视剧中。元杂剧是用几张义士不同的面孔,共同塑造了一个饱满的义士形象,《赵氏孤儿案》则是想让每一个义士都在剧中活起来。

改编《赵氏孤儿》,最核心地是如何处理程婴的主动献子。血缘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人人皆知“虎毒不食子”的常理,程婴献子正是对这一观念的超越。当有一个巨大的不义存在,当有更多的婴儿等待拯救、更大的正义等待实现时,人是可以作出这种超越人性的选择的。惊惧、恐怖是悲剧塑造崇高的最高效果,程婴违背人性的选择,是这部悲剧的关键所在。《赵氏孤儿案》对此段的处理,也比较严谨、合情合理。此外,故事最感人的桥段是程婴与公孙策划献子拯救全国婴儿的计谋。无论《史记》还是杂剧中,这个桥段都特别感人,“争死”与“死易立孤难”的故事,成为古人传诵的典故。因为这个计谋,使程婴背负了出卖公孙的骂名,忍辱偷生20年。电视剧对此的处理,不仅丰富了原剧的情境,也很有古典戏剧的风韵。

近年影视翻拍经典常常遭遇各种质疑。是忠实经典,还是创新,是翻拍者首先遇到的难点。当然任何一个翻拍者,都会说自己更尊重原著的精神,哪怕是有所创新,也把它标榜为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解读。如何让经典记忆与当下的审美潮流,做到尽可能完美的对接,是所有创作者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但创新一定得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目的是唤起人们对传统价值的新情感,体现这些经典的韵味与内涵。从这个角度说,《赵氏孤儿案》是尊重原著所展示的文化价值的,尽最大可能还原了人物和故事之“神”。遗憾的是,电视剧如此长的篇幅,如从“赵盾弑君”事件说起,可能会让故事的高潮更多。不哗众取宠,不刻意改变人们对经典的印象,不故意扭曲人物形象个性,不背离经典所表现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在一个戏说历史为潮流的年代,能做到这些已经不易。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叶匡)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1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0 14:01 , Processed in 0.0343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